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何日君再来》与刘雪庵

时间:2023/11/9 作者: 钟山风雨 热度: 14524
赵子云

  

  《何日君再来》是许多人爱唱的流行歌曲,但《何日君再来》曾一度被打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招魂的靡靡之音、定为“反动的黄色歌曲”而打入冷宫。其作曲者刘雪庵的一生就是因为这一首歌背上沉重的黑锅。歌坛皇后邓丽君,因唱这首歌不能来大陆,令歌迷们遗憾终身。甚至文化部前部长刘忠德在一次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也公开坦言:“没让邓丽君来大陆是个遗憾。”

  这首歌其实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在舞厅歌坛中最风行的歌舞曲。这个舞曲是刘雪庵于1936年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第四期毕业生欢送典礼时所谱的探戈舞曲。当时并没有唱词。后来上海艺华电影公司的方沛霖在导演《三星伴月》时,请黄嘉谟以此曲配以《何日君再来》歌词,遂成了该片的插曲。是讲一个少女送她的情人到前线去抗日,当他们临别时候的所唱。歌曲中所表达的那种“人生短促,及时行乐”和“离别惆怅”,当然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但从当时整个电影内容和动机等去分析,它并不“黄色”,也不反动。所散发出来的只是一种人之常情,其歌词意境在古人、今人的诗词中也多有表现。再后来,在蔡楚生拍摄的抗日影片《孤岛天堂》中,扮演女主角的黎莉莉(钱壮飞之女)也演唱了这首歌曲。对于黄嘉谟所配的歌词,刘雪庵也曾认为不够积极向上而私下有所异议,但没有当面表态。

  到了抗战中期,这首有影响的歌曲,在沦陷区经李香兰(山口淑子)等明星歌唱演出后,更是风靡了整个敌占区,这本是李代桃僵,未获版权认同,也就是说,此事与作曲者是毫无关系的。包括刘雪庵在内的大后方广大群众也毫无所知。

  1942年春夏之际,重庆接连遭到日机狂轰滥炸,日本侵略者为达到心理战目的,在狂轰滥炸的同时,还经常散发传单以瓦解中国军人的军心,一些人这才从传单上看到由李香兰唱的歌词。不过当时在重庆仍未普遍闻知。同年9月,重庆一位警察局督察长调职成都,在惜别的酒会上,警察局里有位女职员即兴演唱了这首歌曲,引得许多到会者泪洒会场。此事很快被《新民晚报》详细刊出,这首歌终于传唱开来。这时刘雪庵才知道此曲已被日军套用,成了敌伪开展攻心战的工具,不禁愤懑万分,但是又无可奈何。因为对于自己的作曲,6年后在敌伪地区被侵略者盗用,实在是无处可以投诉,亦无从辩解的。然而他万万没有料到,这竟为自己日后埋下了祸根。

  刘雪庵是四川铜梁县人。1905年出生于铜梁县巴川镇一个绅士家庭。他从小聪明好学,特别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先入塾馆读书,后进了县私立养正中学附属小学求学,毕业后考入县立中学。青年时期,刘雪庵即显示出非凡的作曲才能。当时他与乃兄刘厚庵,以“二庵”名闻成都省垣音乐界。刘厚庵以旧词新唱闻名川中,刘雪庵以爱国歌曲享誉一时。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时任小学校长的刘雪庵,在双十节举行的抗日大会中,组织了全校学生提灯游行,师生们穿着军装,背着木枪,一路高唱:“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东三省,我国土。日本人,强占去。牢记在心头,一定要报仇。”一年后,他即考入了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此说根据刘雪庵同乡、侨居海外的杨鸿义老人回忆。有说1930年)深造。那时百业萧条,学生家长为感谢他对学生的热心教诲,费尽了心力,每家各送一个银元,共100元旅费,为校长送行。

  在上海音专,刘雪庵师从著名音乐家萧友梅、黄自,学习音乐理论,并开始音乐创作,成为该校学生中佼佼者,与贺绿汀、江定仙、陈田鹤并称为黄自的“四大弟子”。从上海音专毕业后,刘雪庵被聘任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主任(音乐组)。同仁中,先后有社会事业系主任许德珩、新闻系主任俞颂华和同系的主任吕凤子(美术组)等。

  刘雪庵为人沉静寡言,极不善辞令,但却有着一股强烈的忧时爱国激情。在上海音专时,就当过学生代表,在日本首相弟弟(钢琴家)面前指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他还创作了《中国空军军歌》、《中国海军军歌》,那高亢奋进的音乐感染了无数爱国志士。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满怀激情地创作了许多慷慨雄壮的爱国歌曲,通过音乐来鼓舞激励人民的抗敌士气,使许多热血沸腾的青年人为国走向战场。1937年他应征谱出《中国空军进行曲》,以奖金5000元创办了中国作曲者协会,并于同年10月筹办了《战歌》杂志,《战歌》是当时全国唯一具有广泛影响的抗战音乐刊物,对救亡歌咏运动的蓬勃兴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怀有一颗爱国之心的刘雪庵谱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爱国名曲,其中有《全国抗战》、《歌八百壮士》、《保家乡》、《上战场》。在武汉、重庆期间,战火连绵,他以哀兵必胜的信念,谱写出苍凉悲壮的《长城谣》、《松花江上》、《中华儿女流亡三部曲》、《自由神》等歌曲,更是家喻户晓,甚至传唱到海外,大大激起了在东南亚和欧美的华人侨胞的爱国热情,他们纷纷捐款,支援抗战。此外比较知名的还有《满江红》、《保卫大上海》等,都在救亡运动中产生了极大影响。

  除从事音乐创作外,刘雪庵还常常带领师生巡回在大后方各地举行抗日演唱会,以音乐激励人们的抗日斗志。1942年,重庆遭到日机大规模轰炸后,他和音乐界同仁一起协力筹办,于7月7日(抗战纪念日)在市中心广场举行了抗日万人大合唱,大合唱由李抱忱教授指挥,民族愤怒的呐喊,响彻山城,震荡全国。

  抗战前,刘雪庵在土风民谣的整理和创作方面也有很大的建树,其中著名的有典雅高洁的《洛阳闻笛》(唐诗)、《飘零的落花》(黄自)、《踏雪寻梅》(卢冀野)等,都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曲调。

  建国后,刘雪庵先后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他又创作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社会主义幸福长》等,并且还为部分毛泽东诗词谱曲。正当他满怀激情为新中国讴歌之际,1957年夏,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刘雪庵先是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者”,接着,又因为是“颓废”、“反动”、“黄色”的《何日君再来》作曲者,而被人借题发挥,划成了音乐界最大的“右派”。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的职务也被撤销,调到图书馆当了一名资料员,不久又被送到农村劳动改造。历经20多年的政治批判和生活折磨,“文革”中夫人乔景云被折磨致死,他本人也于1980年双目失明,后即瘫痪在床。1985年初,有关部门终于为他平反,然而,不幸的是,就在是年3月,这位天才的音乐家病死在医院里。这年5月,刘雪庵的骨灰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内,中国音乐学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