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白情(1895-1959年),字鸿章,四川安岳人。现代著名诗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傅斯年、罗家伦、毛子水等以“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为口号,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1920年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后在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9年之后在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任教。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在返乡途中病逝。其代表作有《草儿在前,鞭儿在后》、《朝气》、《和平的春天》、《别少年中国》、《女工之歌》等。
康白情在新诗方面的成绩获得了文学界的公认,郭沫若曾说:“我第一次看见的真的白话诗是康白情,委实吃了一惊,也唤起了我的胆量。”茅盾评价《草儿》是当时最能脱离传统的新诗,朱自清认为“似乎只有康白情先生是个比较纯粹的诗人”。
可能是他在文学方面的名气太大了,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康白情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政治活动,而他与恽代英之间的交往则更鲜为人知。
康白情与恽代英两人同岁,有着相似的世界观,都有挽救祖国危亡的历史使命感。1919年,康白情作为北京大学学生领袖参加了五四运动。当时恽代英在武汉任中华大学附中教务主任,他和互助社成员热烈响应,写了《四年五月七日之事》、《呜呼青岛》等文章印成传单散发,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和集会,从而掀起了武汉三镇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浪潮。
1919年7月康白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大会,随即参与创办《少年中国》月刊,与李大钊共同负责编印工作。而恽代英在1919年10月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春恽代英受少年中国学会委托来到北京,负责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
1920年2月,恽代英等人在武汉发起成立“武昌工学互助团”,同年3月,陈独秀、王光祈、左舜生、康白情、张国焘、刘清扬、毛泽东、彭璜等26人发起成立“上海工读互助团”,可见当时两人是志同道合的革命青年。
康白情在赴美留学时仍不忘恽代英,以下就是发表在《留美学生季报》1921年秋季号“文苑”栏目中康白情的一首旧体诗。
黄鹤楼上酒兴
一九二○年七月四日,归至汉口,闻川路梗塞,西归之念乃消。乃访恽代英君于武昌,约其同登黄鹤楼,未果,遂独酌于其上。
高楼回望汉阳渡,
扬子翻黄汉碧流。
战地枪声如过耳,
客囊剑气欲惊秋!
西辞蜀北三千里,
东极江南十二州。
啤酒盈尊还祭地,
寿君寿我寿吾仇!
从这首诗的前言以及内容来看,是写给恽代英的。当时康白情出国在即,准备回四川老家探亲。由于道路梗塞,遂打消了此念,至于道路阻隔的原因,序言中没有说明。从“战地枪声如过耳”一句来看,应该是当时激战正酣的直皖战争使得回四川的交通不畅。既然回家与亲人告别不成,康白情首先想到了当时在武汉的恽代(下转58页)(上接57页)英。遂有两人一起登黄鹤楼饮酒的想法。但是事与愿违,没有找到恽代英,故作诗一首,以兹纪念。
康白情在赴美途中经过日本期间,曾与日本共产党联系,并特意到东京看望张闻天、田汉等人。到美国后,他积极与美国共产党联系,但是没有得到热烈的回应,后来成为旧金山洪门致公堂成员。1922年8月,张闻天到美国旧金山时,就住在康白情租的公寓中。1923年康白情在美国发起成立了“新中国党”,自任党魁,1926年康白情回国后,这个党就瓦解了。此后康白情对政治心灰意冷,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恽代英后来担任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的编辑,为《中国青年》撰写了大量文章,受到广大青年的爱戴。这些文章,为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作出了贡献。1927年南昌起义时,恽代英是革命委员会成员,同年的广州起义中恽代英任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30年被捕后,他坚持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在狱中继续斗争,由于叛徒出卖,不幸于1931年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而此时的康白情已经完全脱离政治,成为一名大学教授了。
由于种种原因,康白情与恽代英后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康白情在早年对于中国革命事业还是做出过一定贡献的。而这首《黄鹤楼上酒兴》,也见证了康白情与恽代英之间真挚的革命友谊。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