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特立独行的“报界名士”卜少夫

时间:2023/11/9 作者: 钟山风雨 热度: 15666
王炳毅

  2000年11月4日夜里,香港教会医院六楼一间重症病房里静悄悄的,病床上一位瘦骨嶙峋的白发老人端详着手头一张女性照片,喃喃自语。这位老人就是已91岁高龄的香港“报界名士”(又多被称为“报界奇人”)卜少夫。而后,卜一手攥紧妻子徐天白的照片,另一手毅然决然地扯下插在鼻孔里的输氧管……医生和护士匆匆赶来,却已无回天之力;卜少夫神态平和安详,嘴角还带着淡淡的笑意,他选择了以放弃救治的方式告别尘世,正如他的人生之旅一样,虽说不上坎坷曲折,却因个性鲜明、特立独行而富有传奇色彩。

  

  卜少夫和他的弟弟无名氏(卜乃夫)都有盛名,稍不同的是一个是作家兼报人,一个是文学家。卜少夫一生勤于著述,又办刊编报,卓具成就,先后主持重庆和香港《新闻天地》四五十年。他长期担任台湾国民党的立法委员,然而晚年却转而力主国家统一,希望台湾回归祖国怀抱。他的抉择在海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际,卜少夫来到北京,与70年前的老同学、我国前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握手拥抱。这一新闻又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最难忘却的南京童年生活

  卜少夫,原名卜宝瑗,号六如楼主,曾用笔名二在、小芙、夏莱等,原籍扬州江都。1909年出生于镇江,3岁时即随父母迁居南京,住下关商埠街。父亲卜世良,别署桂宝轩主人,为南京名中医,家境一般。卜世良育有6子,卜少夫为次子。他6岁时入下关基督小学,后转入白俄贵族巴尔托列夫办的圣公会道胜学校(又名圣公会小学)学习。卜少夫聪明好学,爱好文学。他常约上胡汉君等要好的同学搭乘小火车前往城南夫子庙玩,先在旧书店选购些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泰西五十轶事》、《安徒生童话集》等少儿读物,再在夫子庙品尝糖粥藕、回卤干等小吃,而后再前往长白街小站,取原路回下关。卜少夫读中学时还和几个同学办起油印的《雪花报》,校内外同学都争着阅读,在南京曾有一定的影响。

  在卜少夫的童年记忆里,很难忘的一件事是他14岁那年在下关宝塔桥英商和记洋行(后为肉联厂)门外目睹的一幕:两个喝醉了酒的英国水兵无缘无故,砸了厂门斜对面一家水果铺,警察闻讯赶来,却不敢训斥撒野的英国水兵,反而劝店铺主人自认倒霉算了。路人纷纷打抱不平。一位教师仗义执言,却被从和记洋行里冲出的几个英国职员围殴。一时群众越围越多,场面几乎失控,有些市民开始对洋人还手。卜少夫只感到全身热血沸腾,实在忍无可忍,挤进人群,加入混战,他用身上带的削铅笔小刀狠狠地朝一个头戴盔帽,身高体壮的洋行英国职员的屁股上扎去,顿时那家伙发出嚎叫,手捂住冒血的伤口,痛苦不堪。卜少夫乘着混乱逃离了现场。5年后,卜少夫离开南京,前往上海,进入无线电专科学校读书,后又转入胡适任校长的吴淞中国公学和陈望道任校长的中华艺术大学读书。正是在中华艺大,卜少夫与来自四川的张爱萍成了同班同学,常一块外出逛街,看电影、话剧,甚至结伴参加反帝爱国示威游行。鲁迅、阿英、瞿秋白等人都曾在中华艺大兼课。某日,鲁迅上完国文课,没急于离校,在走廊里与学生们闲聊,大家争相抨击帝国主义者欺压中国老百姓的罪行。卜少夫得意地提到他当年在南京和记洋行门外刀刺洋人屁股的“壮举”,令大家开心不已,很佩服他的勇敢,鲁迅也哈哈大笑,说:“如此说来,你是从来不怕洋鬼子罗!”卜少夫笑答:“自然不怕!”

  向洪深赔礼认错,取得谅解

  1928年,卜少夫赴日本东京,入明治新闻大学新闻系攻读。1930年肄业回国,一直从事新闻工作,历任浙江嘉兴《民国日报》编辑主任、南昌《实话报》编辑主任》、江西《怒潮》剧社教员、《青年与战争》杂志编辑,活跃于江西新闻界。卜少夫出手快,文字功夫不错,又具有创作激情,每每在灯下一边就着几碟子油炸花生米、五香牛肉、拌萝卜丝等荤素小菜举杯小饮,一边构思文章打腹稿,兴之所至,下笔千言,立马可成。诗文不乏文采,时评杂论独具特色。

  他的才情引起了时任南昌行营调查科科长邓文仪的注意。在一次酒宴上,两人同桌,谈得很投机,互相引为知己。邓文仪与卜少夫同龄,稍长几个月,遂以兄长自居。他是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因能文善辩,有些魄力,受到蒋介石另眼相看,升迁很快。1926年秋北伐时,他已当上国民革命军二十师党代表,锋芒毕现,还曾受国民党派遣留学苏联中山大学。因反共坚决,在国民党“清党反共”狂潮中有过人表现。1927年5月,邓文仪又升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少将衔代主任。其后的几年里,邓文仪实际上成为卜少夫的幕后保护人,却又给他带来不少麻烦……

  1932年夏天,卜少夫带着邓文仪为他写的几封推荐信来到阔别好几年的南京,就暂住在下关商埠街自家旧宅里。在南京,《中央日报》、《首都日报》等大报均为C.C.系和政学系所控制。陈果夫、陈立夫、曾虚白、张道藩等人对“初出茅庐”的青年卜少夫全然不当回事,而邓文仪的推荐信几乎没起到什么作用。卜少夫没有泄气,他设法筹到一笔钱,注册登记自己办起《活跃》周刊,初设社于碑亭巷一家印刷公司的楼上,后迁至二郎庙奚姓人家的前院。该刊着重时事,立论犀利,文章精短,编排朴实大方,版面清爽。每期印1000份,居然受到市民和中大、金大等高校学生的欢迎。往往得加印一二千份,才能满足读者需要。

  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开始对卜少夫产生兴趣,属于铁道部系统的《扶轮日报》在当年销路不错,主编许兴武有意将卜少夫挖过来。他也有些动心,但双方未能谈妥待遇,也就不了了之。主办《新民报》的陈铭德也对卜少夫示好,邀他过去当副刊编辑,并表示待遇从优。于是踌躇满志的卜少夫去了洪武路上的《新民报》,主编“集纳版”。他肯动脑筋,又刻苦努力,对版式、内容都适当作了改进,令陈铭德刮目相看。

  但不到一年,年轻气盛的卜少夫便惹出了麻烦。这事起因于他与洪深的一次邂逅。某日晚,文友王平陵、《中央日报》主任记者冯有真两人邀卜少夫去香铺营11号中央联谊社喝咖啡、听戏,他欣然应允。那天,联谊社两个大厅里张灯结彩,灯火辉煌。一处是汪精卫、陈璧君夫妇为大女儿庆祝20岁生日,场面奢华铺张,令很多人为之侧目。另一处是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为来校讲戏剧课的上海著名导演、戏剧家洪深举行茶话会,场面简朴得多,来客大多为文艺界知名人士和教授学者。中大艺术系主任徐悲鸿和谢寿康、陈大悲等几位名流均坐主客席,洪深的演讲简短但很生动,几次被掌声打断。卜少夫一向是佩服洪深的。这回,他也挤进茶话大厅凑热闹。洪深演讲完毕,与身边的徐悲鸿和陈大悲轻轻耳语一阵后,表示欢迎大家提与戏剧有关的问题,由他解答。接着他以精辟华采的言语回答中旅女演员唐若青、舒绣文的提问。卜少夫兴致上来,书面提出一个欧洲戏剧理论问题。不料,洪深接过字条略看了看,不知何故便放进衣袋,眼神里似乎流露出不屑与轻视。他没有作出解答,却又接受了另一位硬派小生尚冠五的提问,这令一向恃才自负、心高气傲的卜少夫感到很没面子。他气冲冲地离开了茶话会场,拂袖而去。

  回到住所,卜少夫越想越气,心想:“你洪深也太过分了,简直不把我卜某放在眼里。”他一夜未眠。出于心理失衡后的报复心理,卜少夫奋笔疾书,写出一篇杂论,指责洪深。稿子中有意写道“话剧权威洪某之家门并不光彩,其父洪述祖在民国初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秘书时衔袁世凯密令,主谋策划暗杀国民党领导人、国会议长宋教仁先生,干下天怒人怨之事……洪述祖被诛伏法实咎由自取”云云。此文在《新民报》刊出后,很快引起风波。洪深知道此乃卜少夫所为后,极为气愤,致函《新民报》主编提出抗议,并很快带上律师来南京打官司,拟将卜少夫和《新民报》告上法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