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大学的时候,跟着爸妈去西安报到。初来乍到的我们仨就被火车站拉客的“拐”走了,看了个假的秦始皇帝陵。里面还躺着个没封棺的秦始皇呢,哈哈哈!想看吗?
岑小沐:想想想!
林阿饭:忍不住笑出了声。
罗胖胖:来,瞅一瞅。
川贝:既然你们诚心诚意地说了,那我就勉为其难放出来吧。不要被辣掉眼睛!
打假小天使高能预警!!!
假秦始皇帝陵——
一、关于秦始皇陵的记载
《史记》中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川贝:没文化看不懂,呼叫小沐和团哥。
小沐(兴高采烈):这段就是说:秦始皇一即位就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在骊山开凿,等到了吞并天下之后,从天下各地送来七十万人开凿骊山,地宫深得穿过了三层泉水,在下面用铜汁浇成棺椁,宫殿文武百官奇珍异宝都放满了地宫,命令工匠做成用机关发射的弓箭弩箭,但凡有人靠近,就随时准备射击。地宫里还用水银做成江河湖海,靠机械的力量循环往复,上有天文下有地理。用人鱼的油膏做成蜡烛照明,可以很久都不熄灭。
晴子:真的假的?
团子(严肃脸):司马迁的这段描述,真实度应该是比较高的。理由有二:一、司马迁的时期距秦始皇不过百年,汉代中央的档案机构承袭了很多秦代的官方文献资料,那些秦代原始资料里完整有可能记载始皇帝陵墓的规格以供后世皇帝建陵墓时参考,作为主管这些资料的太史令,司马迁有条件阅读到这些秦代遗留的档案。
川贝:二呢?
团子:二就是司马迁关于不肯定的传说,在《史记》中都会予以说明或痛快地省略,他不会自己乱推测。所以,他能对始皇墓描画得这么清楚,说明他看到了相对权威的资料。现在我们去博物馆参观的时候,也会听到解说员告诉我们,经过专家探测研究,确实发现秦始皇陵周围的土地有汞异常的现象,而在多处古代墓穴被盗的情况下,秦始皇陵却始终没被挖掘,甚至考古界在短时间内并不打算开发,也正是因为有水银。想象一下,秦始皇的棺椁飘在水银注成的“海”上,墓穴顶上是参照二十八星宿仿制出的星河,那场景有多壮观。
二、院藏代表文物介绍
秦铜甬钟
此展品为秦代的青铜器,通高27.10厘米,甬长8.70厘米,直径3.95厘米,出土于秦兵马俑一号坑。长甬,甬中空。甬中部有弦纹一道。旋作半环形,钲间饰蟠螭纹,内壁光素,制作规范。甬钟发现与兵马俑一号坑的指挥车上发现过完整的鼓迹和铜甬钟,是将帅掌握金、鼓用来指挥作战的。铜甬钟反映了秦代军队建制和军事制度。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下级军吏俑
此展品为秦代的陶器,通高189.00-191.00厘米,出土于秦兵马俑一号坑。下级军吏俑头戴单版长冠。有的不穿铠甲,属于轻装步兵;有的穿铠甲,是重装步兵,但甲衣上没有彩绘花纹,他们一手握剑,一手执矛、戈等长兵器。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鞍马俑
此展品为秦代的陶器,鞍马是骑兵的坐骑,四蹄直立,劲健有力,两耳如削竹,耳前有鬃花,尾巴成辫形,马背上皆有鞍鞯,中部下凹,鞍面上雕有鞍钉,马肚下有一条肚带将鞍鞯固着于马背,带头相接处有一参扣,参扣于马肚左侧,马尾可拆卸。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乐府钟
此展品为秦代的青铜器,通高13.30厘米,1976年出土于秦始皇帝陵园西侧内外城垣间的飤官遗址。鼻形纽,有错金蟠螭纹、流云纹、错银云纹、阳线云雷纹饰于钟上。纽部刻有“乐府”二字,证明秦代已经设有乐府机构。经测试,此钟声音清脆悦耳,音调准确,钟声属于C调。乐府是皇家庆典和祭司时管理音乐的官署。现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川贝(星星眼):团哥团哥,快来科普一下!
晴子:团子现在是不是成了我们组行走的解说员?
岑小沐:团哥丑拒了!
团子:你呼叫的团子已不在服务区,请永不再拨……
三、关于秦始皇陵的种种传说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和猜想。
2002年4月,我国首次对秦始皇陵进行地下考古勘察工作。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就是在地宫上的封土堆上居然存在着严重的汞异常。如此规模庞大的建筑群以及内部埋藏的无数珍宝,在华夏盗墓史上能够独善其身地完好保留下来确实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就是秦陵墓中的水银了。
科学的勘测结果表明,地宫中不仅有水银,而且水银的藏量非常庞大。更让人称奇的是,将地宫内水银分布探测图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朝疆域图对照,发现这两张图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
今天,我们知道水银是一种有毒性的液态金属,如果有人进入地宫,会吸入汞蒸气而中毒。而且,水银能够很好地隔热,在地宫之内形成一个密闭的隔热层。同时,水银具有杀菌作用。所以,科学家普遍认为地宫中的水银是用来防腐防盗的。
但是,在秦始皇以前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水银有这些作用。在那个时候,墓室里面放水银是一种财富的象征。
可是,这么多的水银从哪里来?按照地理位置推想,秦始皇陵的水银来源应该不止一个渠道,其中距离最近的一条线索,来自于陕西南部的旬阳。旬阳这座城市非同一般。因为汉江和旬河正好在此交汇,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太极图,所以旬阳县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太极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旬阳县神奇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它是全国最大的汞、锑矿产基地。
除了陕西旬阳县之外,这些水银最有可能是从当时最大的汞矿产地重庆东南地区运过来的。而当地最大的汞矿主,是一个叫清的寡妇,也就是我们这期的封面人物。她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因为她和秦始皇陵有着千丝万缕的神秘联系,留下了种种千古传奇。
《史记》专门记录经济事件的篇章《货殖列传》里,特别提到了清这个特殊的女人。她是一名生活在四川的寡妇,因为她的家族掌握了丹穴山这个地方。丹穴山指的就是现在重庆市酉阳县的银岭山,这里自古以来就以盛产丹砂而著名。
丹砂在古代,除了用作书写、绘画和化妆的颜料外,另一个最主要的用途就是提炼水银。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清时,用了意味深长的八个字:礼抗万乘,名显天下。简单来说,就是她可以与皇帝分庭抗礼,名扬天下。一个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女商人,居然能与君王的排场相匹敌,这在秦始皇当政的霸权时期,是任何人都不敢想象的。
《史記》中还有描述清的另一段文字:用财自卫,不见侵犯。就是说清用自己的财富豢养了一支私人武装来保护她的丹砂经营。《长寿县志》里则详细记载了清家族的仆人上千、私人保镖上万。
至于她和秦始皇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就不得而知了。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