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 · 列表页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

幽默

  • 对《一根稻草》的文本细读
    11-09

    武海涛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德国作家玛丽·路易斯·卡施尼茨的小说《一根稻草》进行文本细读,品读小说文本中的细节,揭示小说背后隐含的内在逻辑。关键词:一根稻草;丈夫;妻子;背叛《一根稻草》讲述的是一个女人…

  • 《岛》的女性叙述视角分析
    11-09

    赵文苏摘要:《岛》的人物叙述视角有多个,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的叙述视角有其独特之处的,是以探究《岛》中女性在文本中如何发声,发出怎样的声音,对于女性获取话语权威和社会身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维多…

  • 浅析《感化院的少年》中的逃兵形象
    11-09

    白月摘要:《感化院的少年》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长篇处女作,由十章组成,讲述了某个感化院的少年们的故事。学者大多在主题、主人公形象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提及配角“逃兵”形象的论述相对较少。本文将…

  • 从渡满作品中塑造的渡满日本人形象看日本人的受害意识
    11-09

    王莹摘要:1932年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成立后,众多日本作家来到伪满洲。在这里的生活和见闻便成了他们日后进行文学创作的素材。由于渡满的目的和经历不同,在文学作品中描述的满洲体验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却描绘出…

  • 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来解读《简爱》
    11-09

    徐秀娟摘要:在女性主义运动尚未兴起之前,男性权利凌驾于女性权利之上。男权社会对于妇女身心的压抑、禁锢和摧残的案例比比皆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与女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密切相关的。本文主要是从女性主义批…

  • 回忆与改写
    11-09

    杨巧摘要:《终结的感觉》是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代表作,评论界将其誉为“真正聪明又令人宽慰”的作品。凭借这部小说的巨大影响,朱利安·巴恩斯获得了2011年布克文学奖。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托…

  • 《奥德赛》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11-09

    石瑶摘要:荷马史诗中,与《伊利亚特》相比,《奥德赛》中的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生动,其阴柔的气质更被部分评论家称为“写给女人的史诗”。从《奥德赛》的女性形象中,可以了解到古希腊时期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女性在…

  • 《死魂灵》——社会与人性的思考
    11-09

    陈奕霖摘要:《死魂灵》是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家果戈理的代表作。它揭露了19世纪俄罗斯封建农奴制下的社会现实并描绘了主人公乞乞科夫和各地主人性的缺失,集中体现了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家的果戈里对残酷社会现实与…

  • 从女性主义论《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对女性的偏见
    11-09

    吴灵飞摘要:《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毛姆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其中他对女性形象的描绘是各具特色。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中作者对三位女性人物性格及生活态度的刻画,反映出作者对女性的…

  • 论《天香》中的上海书写
    11-09

    王晨摘要:《天香》将历史材料经过作者的经验加工呈现为文学作品,这样的写作方式无意中强调了人与历史互动关系以及历史和文学的关系。写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使得小说以上海这座城市为独特的历史背景,交融的文化环境,…

  • 蒋光慈和“革命的浪漫蒂克”
    11-09

    蔡娅雯摘要:“革命的浪漫蒂克”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时期出现的一种具有浪漫情调的创作,而蒋光慈则是“革命的浪漫蒂克”的典型代表作家。本论文通过对蒋光慈革命浪漫书写的形成描写和对蒋光慈的《短裤党》等作品…

  • 《歧路灯》近十年研究综述
    11-09

    罗申茂摘要: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搜索依据,着重梳理近10年的《歧路灯》研究的学术成果,将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歧路灯》的语言词汇研究、《歧路灯》民俗文化的研究、《歧路灯》的综合性研究。可以发…

  • 毕飞宇小说《推拿》中女性形象的“疼痛”解读
    11-09

    银杉摘要:“疼痛”作为毕飞宇小说的创作主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从“疼痛”主题与小说《推拿》中的女性书写为切入,深入解读小说中女性的两种“痛”:“切肤之痛”和“情欲之痛”。探究“疼痛”主题对毕飞宇…

  • 比兴观之演变
    11-09

    韩双双摘要:《文心雕龙·比兴》篇是专论我国诗文写作的两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重新为比兴下了定义,分析比兴的种类及论述比兴特征;从创作论的角度认定了比兴发生的时代变化。刘勰比兴说与前人相比…

  • 先秦诸子学的发端与演变
    11-09

    廖妙清摘要:我国的传统学术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在诸子学发展变迁中反映出来,从《庄子·天下篇》到《论六家要旨》再到《汉志·诸子略》,通过学者对诸子百家的发展源流以及其学术特点加以总结概括,使后人了解当时的各…

  • 论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中人物塑造的局限性
    11-09

    龚新越摘要:方方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以其尖锐的社会批判性而为人们广泛关注。同为“乡下人进城”题材,相较于路遥笔下《人生》中的高加林,作品在对涂自强这一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缺陷却限制了这部作品进一步走…

  • 现代性视域中的个体生存困境
    11-09

    宋为为摘要: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以计划生育问题为主题,展现了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历史理性与个体存在的冲突。基于此,从个体存在与现代性悖论、女性生存困境带来的无性别化以及人处于历史中的无力感三个角度着…

  • 王先霈、王光耀主编的《文学欣赏导引》引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材之教材内容分析
    11-09

    陈衍伟+张爱明摘要:本教材在阐释观点时,引用了不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材,或作为例句进行解说观点,或进一步阐述观念。本文试图从教材内容的角度分析本教材,以期促进建国以来文艺学教材引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材…

  • 探析从《文学改良刍议》到《文学革命论》的文学转向
    11-09

    沈真如摘要:虽然胡适和陈独秀先后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元老被中国现代文学史所铭记,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绝非仅仅只是为了推动胡适之“文学改良”而高声疾呼。事实上仔细比较《文学改良刍议》与《文学革命论》的内…

  • 论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叙事策略
    11-09

    韩秋婵摘要:1985年莫言发表了自己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一时“评家蜂起,各善其妙”[1]。《透明的红萝卜》叙事模式的改变,被认为是奠定莫言小说艺术大厦一块重要基石,本文将从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和叙…

  •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