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王安石诗中的梅花意象

时间:2023/11/9 作者: 小说月刊 热度: 16309
陈若男

  摘 要:北宋时我国文化繁荣的鼎盛时期,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钱钟书也说提及文学必言唐宋。而在宋代文学之中,虽不及唐诗之繁荣,宋诗在文学史上也别具一格;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诗歌大家,在宋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与唐喜爱牡丹不同,宋人极爱梅,梅在宋代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晚年居钟山的王安石也写了很多有名的梅花诗他一生诗歌创作中的大部分梅花诗也是写于这一时期。本文主要研究晚年王安石诗中的梅花意象。

  关键词:王安石;梅花;人格;友情

  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自北宋以来,王安石更多的是作为政治家为人所关注。但其实,王安石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让人瞩目的。他在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诗1500首,文300余篇,在北宋诸家中,王安石的创作数量是名列前茅的,内容也是极其丰富的,①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也将“东坡体、山谷体、后山体、王荆公体”并称,且在宋当朝就有李壁注王安石诗,宋人注宋诗仅有三家,其他两人为苏轼和黄庭坚,从这也可知王安石诗歌在当世的地位,近代梁启超又说“荆公之诗,实导江西派之先河,而开有宋一代之风气。”可以看出王安石在当世和后世都被认为其诗歌成就是北宋最高的诗人之一。

  宋人酷爱梅花,北宋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千古绝唱,苏轼也有梅诗五十多首,更有《梅苑》十卷专收咏梅之词,也有《画梅谱》言画梅之技法诀窍,宋人对梅花的喜爱从中可见一斑,王安石也并不例外。在王安石的众多诗歌中,对“花”的描写占据了较大一部分,诗中有关“花”的诗大约三百首,且单咏“花”类的作品也有一百多首,而在这之中,尤以梅花为盛,有三十多首,如:《沟港》中“沟港重重柳,山坡处处梅”、《次韵和中甫兄春日有感》“娇梅过雨吹烂漫,幼鸟迎阳语啾唧”、《次韵平甫村墅春日》“陂梅弄影净先舞,叶鸟藏身自在啼”等,就单是以梅为题的咏梅诗也有不少,如:《梅花》、《独山梅花》、《红梅》、《沟上红梅》、《次韵徐仲元咏梅二首》等。

  但通过梳理王安石所写梅花诗的时间顺序,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王安石写的梅花诗不少,但在早期王安石的诗作中很少见到梅花的身影,仅有出仕之前1038年,居江宁苦学之时的《次韵和中甫兄春日有感》中对梅有所涉及,也仅仅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并未有其特殊之处。这应与王安石这一时期居江临苦学,渴望跻身庙堂之上,很少写诗有很大的关系,在李德身《王安石诗文系年》中所录王安石出仕前诗歌仅有八首,可见其出仕前诗作本就很少。嘉祐八年(1063年)王安石母丧回江宁丁忧起至治平四年(1067年)秋被召为翰林学士入京前,这一时期有梅花诗5首,分别为《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证圣寺杏接梅花未开》、《次韵平甫村墅春日》。多为酬唱之作,酬和之风是元白唱和以来诗坛的风气,宋朝依袭旧风,这一时期王安石因母丧丁忧闲居江宁,又江南一带自唐以来,就有梅花可赏,赏梅之俗,由来已久,中唐白居易有诗《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就是写其赏梅之事。因而王安石此时有酬和之作写梅也不足为怪。

  直至后期罢相居钟山时,王安石诗歌中梅花的身影才随处可见。其中1074年所作的《独山梅花》与前期和后期所作的梅花诗都不同,可以说具有强烈的感情冲突。“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此诗借写独山梅花的不幸处境,讽刺当时统治者在国家危难之际,急需人才之时却仍埋没人才。“此诗当为王安石1074年第一次罢相居江临是所作。盖是年春旱,郑侠上流民图,安石乃六上札子乞解机务。诗中所云,乃愤语也。”①王安石刚刚罢相,心中有许多不平之气,诗歌中因而蕴含有激烈的感情冲突。王安石居钟山时作梅花诗十余首,且多作于1805年这一年。如:那首有名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便是此时期所作,更不论其他诗中含梅花的更多。因此在王安石后期“梅花”在其诗歌甚至生命中应该是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的。

  王安石晚年居钟山,又北宋神宗熙宁以来,梅花越来越引起重视,开始出现于京家和公卿园林,梅花新品如蜡梅、千叶梅等相继发现和认识,大量梅花开始种植,士人赏梅咏梅渐成风气③。从王安石《金陵即事》中有“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从“隔屋吹香并是梅”一句我们可以知道他在金陵的住处即钟山屋边有大片的梅花盛开怒放,因此钟山之处的梅花也就经常在他笔下出现了。

  王安石写梅花除了他生活的周边有很多梅花外,也和他晚年诗风的变化相关。与早年以政治家作为主要身份时所做诗多为反应社会现实,表达自己的政见不同,晚年不再过问政事的王安石诗歌开始关注日常世俗之物,开始关心自我生活,抒发自身的人生感受。因此咏物诗逐渐变多,花、景开始经常在他的笔下出现。晚年的王安石经常也与朋友出游赏玩,前文提到梅花又在这时已经大量流行,因此这也让他有很多的机会写到梅花。如《庚申正月游齐安》中“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就是与朋友出游之时所写的梅花。同时王安石写梅花也是因为他与其他的宋朝文人一样,及其爱梅,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从《沟上红梅》一诗中可以看出“莫恨夜来无伴侣,月明还见影参差。”王安石是把梅花视为度过漫漫长夜的伴侣的,因有梅花的陪伴,漫漫长夜不再孤单;王安石在别的诗中也多次表明他把自己作为梅的知心人,是真正理解梅花之人。他对梅花的喜爱,从中可见一斑,既然如此愛梅,又居住在梅花之处,梅花自然会经常在他的笔下出现了。

  如两宋是其他酷爱梅的文人一样,在王安石笔下的梅花,也是他的精神象征,是他人格的化像。以1805年写的后来成为千古名篇的《梅花》一诗为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高克勤《王安石选注》中认为此诗化用南朝苏子卿之诗《梅花落》“中庭一树梅,多叶尚未开。只言花是雪,悟有暗香来。”但与苏子卿诗不同的是“中庭”之梅树在王安石笔下成为了“墙角”的梅树。欧阳修有言“至于失志之人,穷居隐约,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与其所感激发愤,惟无所施于世者,皆一寓于文辞。”联系当时的现实,1805年宋神宗去世,司马光上台,变法被废止,就可知道,此时王安石写《梅花》绝不仅仅是写梅花,而是借梅花孤立墙角,却仍然凌寒盛开来写自身。就像是上文提到梅花是王安石度过长夜的伴侣,梅花甚至可以说是王安石晚年人生的伴侣,正是梅花这种刚毅傲立的性格陪伴着王安石走过了他最后的人生。梅花在王安石的笔下是凌寒傲立,不卑不亢,刚毅坚持的,就像他自己的人格一样,虽自己已退出官场,但即使变法被废,一切努力都化为虚无,但仍是“凌寒独开”,虽无人认同,但却仍然能孤芳自赏。

  其次,王安石晚年的梅花诗中也有他与朋友之间的友情的体现。耿天骘此人在王安石的诗歌中出现过多次,有《示耿天骘》、《和耿天骘同游定林寺》、《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等,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耿天骘,名宪”。其身世事迹皆不知。在李壁注王安石诗中李壁言“耿天骘盖亦老人,为淡于名利,不为容悦者。”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了解到耿天骘其人应是在性格、人格上与王安石及其相投之人,因而王安石在诗歌《送天骘》中云“四十余年心莫逆”将其引为莫逆之交,是王安石交友中极为重要的人之一,两人的感情既深且久。在《与天骘宿清凉寺》、《耿天骘许浪山千叶梅见寄》等诗中王安石就借梅花书写了他与耿天骘的深厚感情。在《与天骘宿清凉寺》“故人不惜马虺隤,许我年年一度来。野馆萧条无准拟,与君对植浪山梅。”中梅花是王安石与耿天骘每年相约的信物,因梅而相约,一年一度,对植浪山梅;在《耿天骘许浪山千叶梅见寄》中“闻有名花即谩栽,殷懃准拟故人来。故人岁岁相逢晚,知复同看几度开。”也是岁岁相逢,同看梅花开,同样也是在梅花见证下的期年之约。因此梅花可以说是居钟山后王安石与耿天骘友情的见证,王安石借植梅、赏梅来写耿天骘与他的交游之深,之亲密。

  王安石的梅花诗在宋代盛产梅花诗的大家中并不算多,就其自身来说因其政治家的原因关注事情不同的原因梅花诗在他前期的诗歌创作中占的比重并不多,但当其远离官场,关注自身情感之后,梅花诗在他的诗歌创作,特别是最后几年的创作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梅花在其诗歌中不仅仅是他自身人格的表现,也是他与友人的友情的象征,更是晚年王安石的陪伴。梅花在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甚至是生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注释:

  ① 高克勤.王安石与北宋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② 李德身.王安石诗文系年[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235

  ③ 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的盛况及其原因与意义(上)[J].阴山学刊,2002(02)

  参考文献:

  [1] 李之亮.王荆公诗注补笺[M].成都:巴蜀出版社,2002

  [2] 李德身.王安石诗文系年[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3] 高克勤.王安石诗词文选注[M].上海:上海遠东出版社,2013

  [4] 高克勤.王安石与北宋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晓凤.论王安石诗的“花”意象[J].韶关学院学报,2015(05)

  [6] 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的盛况及其原因与意义(上)[J].阴山学刊,2002(02)

  [7] 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的盛况及其原因与意义(下)[J].阴山学刊,2002(0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