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母亲说,我小时候长得很体面,不哭,爱笑,爱整天转着眼珠打量人,揣摩人,很招人喜欢。我家住在一条大河的河边上。庄上人家也都沿着河边住。我一两岁时,常被人家抱去玩儿,然后就沿着这条大河一家传一家,有时竟能传出一二里地去。
长到3岁,我就已经变得有点儿“坏”了。我到风车跟前玩儿,不小心,穿一身棉衣摔到水渠里。我一骨碌爬上来,一声不哭地回到家,将湿衣服全部脱下来,钻到被窝里。当母亲回来要打我时,我却一口咬定:“是爷爷把我推到水里的。”被陷害的爷爷不恼,却很高兴,说:“这孩子长大了有出息。”
儿时的印象很多,其中之一:穷。
我的家乡苏北,以穷出名。我家一直是在物质的窘迫中一日一日地度过的。贫穷的记忆极深刻。我吃过一回糠、一回青草。糠是如何吃的,记不得了。青草是我从河边割回的。母亲在无油的铁锅中认真地翻炒,说是给我弄盘“炒韭菜”吃。15天才能盼到一顿干饭。所谓干饭只有几粒米,几乎全是胡萝卜做成的。整天喝稀粥,真正的稀粥,我永远忘不了那稀粥。读中学时,每月菜金一元五角,每天只有五分钱。都是初二学生了,冬天的棉裤还常破洞百出,吐出棉絮来,这使我在女孩子面前总觉得害臊、无地自容。
但,我又有着特别美好而温暖的记忆。
父亲的文化纯粹是自学的,谈不上系统,但他又几乎是一个哲人。一次,我跑到八里地外的一个地方看电影,深夜归来,已饿得不成样子了,但又懒得生火烧饭去。父亲便坐起身,披件衣服对我说:“如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就在那天晚上,他奠定了我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还有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
我是在“吱吱呀呀”的橹声中,在渔人“噼噼啪啪”的跺板(催促鱼鹰入水)声中,在老式水车“泼剌泼剌”的水声中长大的。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一睁开眼,瞧见的就是一片大水。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脾气,我之人生观的构造。
这一切,使我“舞文弄墨”成为可能。苦难给了我幻想的翅膀。我用幻想去弥补我的缺憾和空白,用幻想去编织明天的花环,用幻想去安慰自己,壮大自己。苦难给了我透彻的人生经验,并给我的性格注进了坚韧。
归雁生摘自作文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