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时间:2009/12/30 作者: 沙棘 热度: 89733
  大漠狂草之历史小说
  镜•李世民大话真理
  
  (一)
  
  贞观十六年五月初五。
  
  “我要杀了这个老东西!”
  
  唐太宗李世民罢朝回到后宫,一屁股坐到龙凤镏金椅上,满脸怒气,自言自语。
  
  长孙皇后见状,上前一步问道:“皇上,你是说谁呀?”
  
  “哼!就是他——魏征!”李世民右手握拳,在几案上重重一击,一杯热乎乎的贡茶溅满案桌。“前年春上,我在西苑放鹞鹰,见他来了,怕他见怪,赶紧把鹞鹰藏在怀里。他奏事有意没完没了。结果,我那心爱的鹞鹰憋死怀里。去年秋天,我要少府少监窦德素计划在宫内营建一处花园,宰相房玄龄、高仕廉知道后不同意,拿窦德素问话。我责备房、高,‘尔等只管政务,休管这等宫中小事。’房、高已向我叩头认错。可那魏征多事,竟质问朕何以责备玄龄等人?玄龄等又有何罪可认?还说玄龄等总理国政,宫内宫外的事都有权了解。对的就支持,错的就要反对。他们向主管人员询问,是理所当然。”李世民瞪着大眼睛,“皇后,你看这不是颠倒了君臣关系吗?不是有意拿我开心出洋相吗?”
  
  长孙皇后皱皱蛾眉:“皇上,哪今天呢?”
  
  “今天,”李世民吼道,“在金殿之上,他又当着众大臣的面,因为一点小事,和我顶撞,羞辱我。说什么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说什么要判断是非,择善而从;说什么居安思危,殷鉴不远;说什么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等。把我当昏君、白痴,不给我一点面子!”
  
  听到这里,长孙皇后问道:“谏议大夫(魏征)说的有没有道理呀?”
  
  “有道理。”李世民答道。“可是,可是,他根本目无朕。我实在受不了,受不了。”
  
  长孙皇后没有吭声,退了下去。过一会儿,她换了朝服出来,作揖道:“皇上,我恭贺你了!”
  
  李世民莫名其妙。
  
  长孙皇后慢慢道:“我听说,君主英明,做臣子的就正直,就敢说话,发表不同意见。君主昏庸,臣子们就奸诈,就只说奉承话。古人有言,‘国之将兴,必有祯祥,贤人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如今谏议大夫正直,敢顶撞你,正是由于陛下你英明呀!也正是国之祥瑞呢!妾怎能不恭贺你呢!”
  
  李世民瞠目,不知所以。
  
  (二)
  
  这天晚上,太宗皇帝自玄武门兵变以来第一次失眠了。长孙皇后一席话对他震动很大。他在想,我怎么就这么胡涂,连魏征这样忠心耿耿的大臣都辨不清楚,差点错怪了贤良。他又想,刘邦平定天下,曾经说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筹集粮响,定律规章,安抚百姓,我不如萧何;统帅三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刘邦有如此博大胸襟,我李世民怎么就连竖子都不如呢!对了,九百年前的楚国,怀王和顷襄王偏信宠姬郑袖、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兰一帮奸贼,容不得屈原这样忠心事国的贤才,结果怀王客死秦国,楚国亡在顷襄王手里。这是亡国的教训呀!我李世民如果只听顺从的话,听不得不同意见,那大唐江山不知哪一天也要保不住了……李世民越想,越是不能入眠,心潮也越是不能平静。他摇醒长孙皇后,言道:“皇后,你的看法是对的,魏征的说法也是对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成功之道在于纳谏和用人。魏征是助朕免遭亡国之祸的忠臣、贤臣。我终于明白了。”长孙皇后望着李世民,默然道:“皇上,你明白就好!”
  
  (三)
  
  事隔数月。雁南飞,秋风凉。不经意间,魏征病了。先是说染了风寒,后又说头晕。那一天早朝的时候,太宗皇帝见他躬腰驼背,精神萎靡,一阵一阵的咳嗽,便问道:“魏爱卿啊,孤家看你二目无神,脸色无光,咳得那么厉害,你可是病了么?”魏征见皇上动问,强打精神回道:“谢皇上体恤微臣!微臣略略有些小疾,不碍事的,不碍事的。”这魏征正说着,却是支援不住,摇晃两下,便要倒下去。幸得旁边程咬金、杜如晦、徐茂公眼捷手快,一把扶住了,没有跌倒下去。可那程咬金扶着魏征,却是惊呼道:“皇上,魏征老兄病得不轻啊!”太宗皇帝见状,从龙椅上站起来,笑道:“好个魏征,站都站不稳了,还说不碍事!这不是明摆着欺蒙孤家么!”魏征见皇上怪罪,努力支撑着身体,跪叩道:“微臣不敢欺蒙皇上!微臣确实就是只有一点小小的伤风感冒,还有一点小小的头晕,一会儿就好的,一会儿就好的。”太宗皇帝见魏征病得这副模样,还在为自己辩解,又笑道:“魏爱卿,朕是好蒙骗的么!汝少年孤贫,出家做道士;到了隋大业末年,又先后从李密、窦建德举兵反隋,南征北战;朕登基以来,爱卿又为我大唐江山殚精竭虑,克尽职守。算起来,爱卿今年也六十有二了!”太宗皇帝稍停,“唉,岁月不饶人呀!戎马倥偬,风雨劳顿,就是钢筋铁骨也有劳损呢!”魏征见太宗皇帝此说,感激道:“谢皇上高抬微臣!谢皇上还记得微臣年岁!不过,”魏征又辩解道:“微臣确实就是些许小疾,确实是不碍事的!不碍事的!”说完,又摇晃几下,咳嗽不止。太宗皇帝见魏征还在继续为自己辩解,肃然道:“魏征呀,魏征,还敢抗辩!看来,不予惩罚是不足以彰显我大唐纲纪了!”说完,立即吩咐:“即刻车马拉回家中,御医上门汤药伺候!病情如何,三天一报。未经朕准,不得出门半步!”“皇上,微臣……”魏征还想说点什么,却早已被众臣僚七手八脚扶到宫门,塞上了马车。金殿之上,太宗皇帝见拉着魏征的马车缓缓离去,这才开心道:“魏爱卿呀,魏爱卿,站都站不稳了,还说什么不碍事啊!我看你是一天不监督孤家,一天不放心啊!……”
  
  (四)
  
  几个月过去。转眼到了贞观十七年。
  
  谏议大夫的病时好时坏。
  
  (五)
  
  贞覌十七年,正是大唐开国鼎盛时期。边陲四夷归附,中原百业兴旺。长安城中,商贾云集,各国信使来往。
  
  贞观十七年,也正是大唐三藏西天取经起程东归的第三年[1]。正月十七日,唐太宗李世民正在金殿与众大臣商议接三藏、迎佛骨诸大事,忽然黄门官双眉紧锁,急匆匆走上殿来,双手捧上奏折:“万岁,这是谏议大夫府上送来的奏章,我看谏议大夫怕是……”
  
  李世民一听是魏征府上送来的奏折,先是一惊。他展开奏折,看到魏征已于辰时辞世的那一行字,不禁眼前一黑,“啪”的一声倒在龙椅之上。
  
  “怎么突然就去了呢?”
  
  “怎么去得这么快呢?”
  
  “前两天御医不是还说问题不大么?”
  
  “唉,魏爱卿呀,朕还想听你铮铮铁骨之言啊!”
  
  李世民躺在龙椅之上,喃喃自语。
  
  李世民想起自玄武门兵变之后,魏征跟随他的这十几年。
  
  “朝堂之上,爱卿与孤家时时顶撞,孤家面子上有时是有点不好过,可是,朝政清肃,四海升平,爱卿功不可没啊!”
  
  “我大唐江山一统,农商繁荣,众大臣也以爱卿为是,甚为钦仰,爱卿难道舍得孤家、舍得众臣僚么?”
  
  “唉,如今谏议大夫走了,谁来担当这个角色啊?”
  
  ……
  
  李世民为魏征的故去而痛惜,而伤感。
  
  过了许久,李世民才在房玄龄、程咬金等人的搀扶下坐起来,沉痛宣布了魏征逝世的噩耗。然后自语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告别孤家,我是失去一面镜子了……”说着说着,不禁潸然泪下。
  
  (六)
  
  太宗皇帝的眼泪很有些感动人。
  
  金殿之上,众大臣一片唏嘘。帘后随侍的宫女们则个个泪水涟涟。
  
  程咬金伤感道:“魏征老兄啊,我们一起举兵瓦岗,讨伐无道,如今你这一走,我们瓦岗众兄弟就只剩下徐茂公和老朽两个人了,就只剩下徐茂公和老朽两个人了……”说着说着,涕泪横流。
  
  程咬金的泪水感染了徐茂公。徐茂公悲切道:“五年前,秦叔宝兄弟说走就走了,说走就走了……魏征老兄啊,你怎么也说走就走啊?你怎么也说走就走啊?……”说着说着,也泪流满面。
  
  杜如晦、房玄龄、高仕廉诸位臣僚受程咬金、徐茂公的感染,也纷纷诉说对魏征的不舍之情,也纷纷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太宗皇帝见朝臣们个个悲切、人人淌泪,当即下诏:
  
  “谏议大夫不幸仙逝,赐谥郑文贞公;着慈恩寺、普济寺诸僧侣齐集魏府,为谏议大夫摆设道场,大祭七日,追奠亡灵;着房玄龄为谏议大夫祭奠主祭官,总理祭奠诸事;诏告京畿九品以上官员,克日披纱前往魏府吊唁,轮流为谏议大夫守灵、作伴;七日道场期满,以一品官仪仗礼葬谏议大夫。”
  
  (七)
  
  正月二十四日,魏征经过七天大祭之后,按太宗皇帝诏令,以一品官仪仗礼葬。太宗皇帝并亲自撰写碑文,刻石铭世。这一天,灵车出城,房玄龄、杜如晦、高仕廉、程咬金、徐茂公等大臣护送。一路上,百姓们扶老携幼聚集道旁,为这位诤臣送别。人们的啜泣和仪仗中的哀号响彻古原。李世民登上禁苑西楼,望着西去的灵车而泣,直至灵车消逝在西北茫茫天际。
  
  【注释】
  
  [1]玄奘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起程西天取经,历四年,到达北天竺摩揭陀国那烂陀寺;贞覌十五年(公元641年)起程归国,贞覌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二十四日到达长安,前后历时十六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