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年多的写作生涯中,笔者总结出了搞好写作的八点体会,现罗列如下,希望能对爱好写作人士,特别是初学者有所帮助。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见仁见智,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是要用心,灵感莫错过。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用心。只有用心,才会有所感,进而迸发出灵感。许多诗词的灵感,文学体裁的灵感就是这样被激发出来的;有时一些好的工作思路,也是这样被激发出来的;至于新闻线索,新闻鼻、新闻耳,更是这样产生的。错过了灵感,或有了灵感不及时记录下来,再想找当时的灵感,往往是不可能的。
二是挤时间,主动最关健。写作必须有时间做保证。不能搞八小时工作制,更不能有星期天,节假日观念。除了必不可少的工作加班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点点滴滴,都要及时记下来,写下来。不论是看电视、电影,还是参加各种活动,只要有认识,有所感,就要及时动笔。不能等到上了班再写,到了工作时间再写。也就是说,除了八小时工作制外,要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八小时之外挤出时间,为写作服务。当然,这就要求每一位文字工作者和写作爱好者必须得采取主动。主动出兴趣、主动出动力、主动出成绩,时间和主动是写作的良师益友。为了写作,每天上午别人8:30正点上班,我都是7:30就上班。在家、在路上、在参加一些活动时写的稿子更是不计其数,没有主动意识和随时挤出的时间做保证,想搞好写作,是根本办不到的。
三是强学习,不断提素质。离开校门并不等于万事大吉,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特别是在写作上,如果所掌握的知识有一点不够,就有可能在写作上闹笑话。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文化素养,博学多识,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是重调研,多方寻线索。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写作也不例外。想写出一篇真实的、代表民意的好文章,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方寻找线索,去挖掘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感人事件。不调研,仅靠下级报上来的材料综合归纳,文章就会有掉进“假、大、空”陷阱的危险。亲自调研,就会增强感性认识,使文章写得更生动、更有说服力。何乐而不为呢?
五是重深入,典型要写透。写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同一个典型,有的人写得好,有的人写得就不好。除与本人的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因素有关外,主要是深入不够,典型、亮点没写透。这就需要我们在调研、采访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材料,多问、多观察、多思考,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我注意,别人挖掘不出的亮点我挖掘,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好,为写深写透典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是多修改,慢工出细活。俗话说“好稿不厌千遍改,千锤百炼方成钢”,一篇好文章,一挥而就的情形是很少见的。那些流传于世的好文章,绝大多数是经过多次修改而成的。不管你的文才有多高,对文章进行适当的特别是细心的修改是非常必要的。慢工出细活,我国西晋文学家左思用10年时间写出《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在写作过程中,左思肯定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了多次修改,充分说明了修改的重要性。所以,对自己所写出的稿件,只要时间允许,就要进行不厌其烦的修改,改到用稿前为止,发稿前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好稿件。
一是要用心,灵感莫错过。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用心。只有用心,才会有所感,进而迸发出灵感。许多诗词的灵感,文学体裁的灵感就是这样被激发出来的;有时一些好的工作思路,也是这样被激发出来的;至于新闻线索,新闻鼻、新闻耳,更是这样产生的。错过了灵感,或有了灵感不及时记录下来,再想找当时的灵感,往往是不可能的。
二是挤时间,主动最关健。写作必须有时间做保证。不能搞八小时工作制,更不能有星期天,节假日观念。除了必不可少的工作加班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点点滴滴,都要及时记下来,写下来。不论是看电视、电影,还是参加各种活动,只要有认识,有所感,就要及时动笔。不能等到上了班再写,到了工作时间再写。也就是说,除了八小时工作制外,要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八小时之外挤出时间,为写作服务。当然,这就要求每一位文字工作者和写作爱好者必须得采取主动。主动出兴趣、主动出动力、主动出成绩,时间和主动是写作的良师益友。为了写作,每天上午别人8:30正点上班,我都是7:30就上班。在家、在路上、在参加一些活动时写的稿子更是不计其数,没有主动意识和随时挤出的时间做保证,想搞好写作,是根本办不到的。
三是强学习,不断提素质。离开校门并不等于万事大吉,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特别是在写作上,如果所掌握的知识有一点不够,就有可能在写作上闹笑话。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文化素养,博学多识,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是重调研,多方寻线索。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写作也不例外。想写出一篇真实的、代表民意的好文章,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方寻找线索,去挖掘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感人事件。不调研,仅靠下级报上来的材料综合归纳,文章就会有掉进“假、大、空”陷阱的危险。亲自调研,就会增强感性认识,使文章写得更生动、更有说服力。何乐而不为呢?
五是重深入,典型要写透。写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同一个典型,有的人写得好,有的人写得就不好。除与本人的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因素有关外,主要是深入不够,典型、亮点没写透。这就需要我们在调研、采访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材料,多问、多观察、多思考,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我注意,别人挖掘不出的亮点我挖掘,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好,为写深写透典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是多修改,慢工出细活。俗话说“好稿不厌千遍改,千锤百炼方成钢”,一篇好文章,一挥而就的情形是很少见的。那些流传于世的好文章,绝大多数是经过多次修改而成的。不管你的文才有多高,对文章进行适当的特别是细心的修改是非常必要的。慢工出细活,我国西晋文学家左思用10年时间写出《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在写作过程中,左思肯定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了多次修改,充分说明了修改的重要性。所以,对自己所写出的稿件,只要时间允许,就要进行不厌其烦的修改,改到用稿前为止,发稿前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好稿件。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