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老师,我也要像您一样

时间:2008/9/8 作者: 沧海一粟 热度: 109021
老师,我也要像您一样
  新学期伊始,初三(一)班的一位学生送了封信给班主任曾老师。原来这信是班上成绩最好的邓兵写来的。他在信中感谢曾老师对他的教诲,说他对不起曾老师,辜负了曾老师对他的希望,因为他决定辍学不读书了。至于为什么辍学,信中没有说。
  
  看了信后,曾老师怎么也不相信这会是真的。要知道,邓兵不仅是他这个班,而且是全年级的顶尖高手,就像武打小说中的那个东方不败一样。每次考试,他都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把第二名甩在后面远远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称他为“天才”,“神童”。就是这么一个学生,竟然会辍学不读书了。你说,他这当班主任的怎么会相信呢?当然,不要说是曾老师,任随哪个老师来也不会相信的。可事实就是事实,你不相信也得相信。
  
  曾老师为了探明究里,弄清原委,决定亲自到邓兵家里去一趟,不管怎样都要把邓兵劝来读书,绝不能让这么一个有天赋的学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给毁了,那自己一辈子都会良心不安的。
  
  曾老师在班上送信的那个学生带领下,来到了一道山崖前,山崖并不高,可能有一两丈高。看着这山崖,曾老师心里感到有点害怕。他想,邓兵在上面住惯了,也许他是不会害怕的。
  
  山崖上修竹茂密,隐隐能看见有屋舍。在这一带,凡是有竹林的地方,一般都有人家。
  
  曾老师叫领路的学生回去,可那学生想到难得有机会为老师做事,就坚持要把老师带到邓兵家里去,曾老师便由着他。
  
  沿着窄窄的山路上了山崖。曾老师看到在离山崖不远处有两间低矮的土屋,早已显露出破败的端倪。屋上松松散散的瓦懒懒的躺在上面,一幅济公和尚的样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摔下来的,真叫人替它担心。那土墙已裂开了大大小小的许多缝,有些地方被从瓦缝中泄露下来的雨水冲刷走了不少的泥土,窘迫中透露出一脸的沧桑,只是它还在惨淡的支撑着,将“生存还是毁灭”这严峻的人生主题表现得异常突出。眼前的情景,着实让曾老师大吃了一惊,他虽然知道邓兵家很穷,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会穷成这个样子。
  
  可再穷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辍学啊!曾老师不由抱怨起邓兵的父母来了。
  
  那领路的学生,刚一上山崖,就对着那土屋大声喊了起来:“邓兵,曾老师来了!”随着叫喊声,土屋的门口露出了几张脸,曾老师看了看,没有邓兵,曾老师感到有点失望。
  
  “曾老师来啦!快请屋里头坐!”一个头将要歪斜到右肩膀的中年妇女满脸堆着笑,很是热情的向曾老师打着招呼。不用猜,这肯定是邓兵的母亲了。
  
  曾老师低着头进了屋,眼前一暗,屋里黑黢黢的,像傍晚时分。邓兵的母亲抽来一根板凳,并用衣袖擦了擦凳面,然后双手递过来,曾老师赶紧接过来,一边说:“不用客气。”
  
  待坐定后,曾老师还没来得及问,从里屋的门口晃出一个人,好像是刚走了远路,显得气喘吁吁的。“曾老师,您…您来啦!”说完就“咳”、“咳”的一阵猛咳起来。邓兵的母亲便对曾老师说:“这个人就是这么一个废人,说不上两句话,就上气不接下气。今天也是您曾老师来了,他才下床来跟您打招呼,平时,他是不下床的。”
  
  曾老师便知道这是邓兵的父亲了。他觉得自己的眼睛有点涩,站起来,想走过去搀扶邓兵的父亲回床上休息。邓兵的母亲拦住了他,并叫曾老师快坐,别管他,同时,抽了根板凳跟邓兵的父亲,叫他坐在那里。
  
  这时,曾老师心里已大略知道邓兵不读书的原因,他认为自己不管怎样,也要把邓兵父母的思想工作做通。于是他便问邓兵的父母,为什么邓兵写信来说他不读书了。
  
  “是大娃子他自己不来读,随便我们那么喊他,他就是不去。这个娃儿啥子都好,就是性子太犟,是个犟拐拐,真拿他没办法。”邓兵的母亲深深的叹了口气。
  
  曾老师没想到是邓兵自己不愿读书,看来自己先前错怪了他的父母了。可他转念一想,没来由啊,邓兵为什么会自己不愿读书呢?曾老师便说出了自己心头的疑问。
  
  “都是因为我,是我…我…”邓兵的父亲说到这里,又气又急之下,又咳了起来,那话也就说不下去了。邓兵的母亲便接着把一切情况向曾老师说了。
  
  邓兵家共有五口人。三弟兄中,他排行老大,小名叫大娃子。在这三个娃儿还没出世时,家里就穷。在增加三张嘴后,家里穷得来更不像话了,连捂五张嘴都捂不到了。
  
  不知为什么,在这些地方,越是穷的人家生的孩子越多,有的已无力抚养了,却还要生,真不晓得这些人是怎么想的。曾老师暗自想到。
  
  这时,邓兵的母亲叹气道:“曾老师,您相不相信,这人倒霉,就是喝口凉水也碜牙齿。我就是这样的。”说着她用手指着自己的头说:“曾老师肯定会觉得奇怪,我这头那么会往右边偏起呢?都是我太倒霉了。”
  
  原来在去年,邓兵的母亲在背苕藤去地里栽时,摔倒了,那背篼绳竟把她的颈椎骨勒断了。
  
  由于家里没钱,出去借,又没人敢借钱给他们。像他们这样的家庭,你若是借给他,就相当于是送给他了,像这样的事,哪个会干呢。没有钱,那医院又不会收的,因为医院不是福利院,也不是慈善机关,她才不会发善心的呢。结果只有喊赤脚医生来看,那赤脚医生也没得办法,就只得开点止痛消炎的药。
  
  说到这里,邓兵的母亲也许想起当时的惨境,有点说不下去了。但她还是硬起心肠说了下去。她说:“曾老师,你不晓得,那个时候,我一天到晚躺到床上,动也动不得,脑壳就这么歪着,屙屎屙尿都要他来接。后来实在没法,就把床铺整了个洞,把尿桶放在那个洞底下。医生开的那个止痛药,吃下去管不了好久,痛起来了就只有干痛,村子里的人都说我好‘遭孽’,我也不晓得自己前辈子做了哪些过余的事,这辈子才遭这个罪。我好几次都想死,可又丢不下这三个娃娃,唉,一个人一辈子像我这样活着太没意思了。后来总算捡了条命,可人却成了这个样子,走路一跛一拐的,看到都怪吓人的。”
  
  曾老师听后,觉得有点凄惨的,就安慰邓兵的母亲说:“大姐,哪个人都会生疮害病的。我听了你说的,我很受感动。你能为了孩子坚强的活下来,你太了不起了,你真的是位伟大的母亲!”
  
  邓兵的母亲听到曾老师夸她,有点儿不好意思,脸上浮现出羞赧的神色。“你们当老师的真会说话。我哪有你说的那么好。”
  
  曾老师又问道:“大姐,你病了,那屋里屋外全靠大哥一人操持啰!”
  
  这时,邓兵的母亲就向曾老师说起她听话懂事的三个孩子来。
  
  三个娃娃读书回来,从来不会出去耍,都在家里忙活。大娃子忙坡上的活,二娃子跟三娃子就在屋里,办猪草,煮猪潲,煮饭,还要照看母亲。
  
  这时,曾老师想到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这一切都是自身环境所逼出来的。
  
  大娃子白天忙了活后,晚上还要去打黄鳝、泥鳅,卖的钱好称盐打油。打黄鳝、泥鳅的那个蓄电箱,有十多斤重,装在背篼里,背一下不觉得有什么,可背久了,那肩膀好像要勒脱了,实在是不好受的,大娃子还只是半大小子,不晓得他是那么经受住了的。现在打黄鳝、泥鳅的人很多,附近一带的几乎都打光了,只有到远天远地的地方去打,一般都要跑十多里。每天晚上回来都是深更半夜了,睡不了几个小时,又得起来煮饭,然后兄弟仨一齐去上课。像他这么大年纪的,正是瞌睡多的时候,可他却好像没什么瞌睡,真太难为他了。
  
  现在,邓兵的母亲能下地干活了,每天都是起早摸黑的干,不过她干活已大不如从前了,干一天的活,相当于原来干半天的活。幸好有三个小孩子像先前一样的帮衬着,才没让地荒着。
  
  人们常用“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来形容那些境遇极惨的家庭。只是这样的家庭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见的。偏偏邓兵家遇上了。
  
  就在邓兵妈妈的伤好了不久,他的父亲又得了哮喘病。他先前是没有这病根的,不知怎么却得上了。
  
  邓兵的父亲说,都怪他自己。他作为一家之主,看到一家生活这么个样子,觉得很是对不起妻儿。可他又想不出办法,就常常抽闷烟。每次生了病也不去看医生,怕花钱,只得干拖。有时觉得比较恼火,熬不过去了,才去买几包感冒冲剂吃了。没想到这么一拖二拖的,却拖出了这么个“富贵病”。莫说干活,就是连动一动出气都搞不赢。每天还得吃药,一块多钱买一瓶,一瓶有一百颗,虽然说便宜,可那也得用钱去买啊。现在他完全成了废人,反而拖累了这几娘母。说到这里,邓兵的父亲直摇头,暗淡的眼睛里看不到对生活的渴望,也许在他的生活里,同他所住的屋子样,黑黑的,没有多少光明。
  
  大娃子看到这个家已无法维持下去了,就说他不去读书了,说是爸爸不能干活了,妈妈就是累死了也照顾不过来地里和家里的活,他是老大,得担起家庭的担子来,总不能让这个家就这样垮了吧。我们还是劝他去读书,家里的事叫他莫管,我们虽然穷,那穷日子穷过。他却说,都过不下去还过。一句话把娘老子顶到说不出话来了。村子里的好多人也劝他,可他就是不听。他还说,他不读书,回家种地,为的是让两个弟弟能好好读书,能完成学业。
  
  “这么好个娃娃怎么会投胎到我们家呢?眼睁睁的看着被误坏了,我们真的痛心死了。”这是邓兵母亲因为自己无能为力,从而带着对儿子的深深愧疚,从内心深处发出的痛苦的呼喊。这时,邓兵的父母都撩起衣角来擦泪。
  
  曾老师听了,心里酸痛酸痛的,眼泪也差点流了出来,可他极力控制住了。他不知该怎么去安慰邓兵的父母。他觉得如今之计,就是想个办法解决邓兵家庭经济困难这个问题,这样邓兵才能回到学校去读书。
  
  曾老师在头脑中想着,同时为了打破眼前这太过于伤感、沉重的气氛,曾老师便问邓兵到哪里去了。
  
  “今天逢场,到街上卖黄鳝、泥鳅去了。应该快要回来了。”邓兵的母亲说道。
  
  曾老师听说快要回来,也就决定利用这时间,开导开导邓兵的父母。
  
  没有多久,邓兵回来了。当他看到曾老师时,很是吃惊,同时又很是感激,他喊了声“曾老师”,就有点腼腆的站立在那儿了。
  
  他母亲对他说:“曾老师今天是专门来劝你去读书的。”
  
  他听说后,双眼望着曾老师说:“曾老师,我知道您是为我好。在教过我的老师中,您是我最敬佩的老师了。您能到我家来,我很感激您,你肯定已听我爸妈讲了我家的情况了,我真的对不起您,辜负了您对我的期望!”说到这里,邓兵向曾老师深深的鞠了一躬。
  
  曾老师站起来,把邓兵扶住,并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
  
  “老师没深入了解你的家庭情况,这是老师的失职。今天我到你家来,很受教育,想不到你是这么的懂事,重亲情,又是这么的坚强,能在逆境中奋起,像你这样的学生,真的是难得的。邓兵,老师有个想法,凭你自己的本事,既能让你读成书,又能照顾你的家庭。”
  
  说到这里,曾老师顿了顿,看了看邓兵,见他正认真的听自己说话,便接着说道:“不知你发现没有,你的作文写得很不错,你的每篇作文老师都拿到班上来作范文。也是老师疏忽,懒了点。其实你的那些作文,你只要再修改修改,然后工工整整誊下来,就可以投到杂志上去发表。稿费肯定比你打的黄鳝、泥鳅卖的钱多。我还想了,你的学费,你写个申请,学校跟你全免了。农忙时节,你家里忙不过来,老师可以发动学生,利用星期天来帮你家收割播种。你觉得怎么样?”
  
  邓兵正在思考,他的父母已感动得热泪直流的了。他母亲满脸感激的说:“曾老师,亏你想得那么周到。你真的是我们一家人的救命恩人,您的大恩大德,我们一家该怎么谢你呢?”
  
  “大姐,快别那么说。这没有什么,我们当老师的跟你们家长是一样的心情。”
  
  “曾老师,我写的作文真的能发表么?那发表一篇文章有多少稿费呢?”看来邓兵对自己的文章能发表还是持怀疑态度的,同时,他不得不考虑让全家人都愀心的经济问题。
  
  “你尽管相信老师。跟你说吧,我也常写文章在杂志上发表,有的编辑还来向我约稿,也叫我向他们荐稿。本来我早就想推荐你的文章,可你每天都很忙,我知道你是要回去帮家里干活,没时间来写作,我便作罢了。当然,不是说每篇文章推荐去就能发表,但至少基本上能发表。至于稿费那要根据文章的字数来定,但一篇文章至少也能上一百元钱。到时,老师把稿费领了拿给你,怎么样?现在,你初中毕业只有一年了,根据你的家庭情况,你可以去考中专,早点出来工作,又可为家庭解决经济负担。”
  
  邓兵听曾老师这么说后,站起来,走到曾老师面前,“砰”的一声,直挺挺的跪在那里。泪流满面的说:“曾老师,您是我的恩师,我会永远记得你的恩情的!”
  
  曾老师终于忍不住自己的眼泪,他边流泪边把邓兵扶了起来,对邓兵说:“别说那些话。只要你有出息,能成才,那就是对老师最大的报答了。不过,邓兵,从今以后,晚上就不要去打黄鳝、泥鳅了,因为是毕业班了,学习任务很重,而你还得花较多时间来写作。当然,你帮帮家里干干活那是可以的。”
  
  邓兵听了,点了点头。他母亲赶紧接过话来说:“我们也坚决不要他去了。我们把那套家什拿去卖了。”刚说到这里,二娃子却说:“妈妈,别拿去卖了,哥哥不去打,我拿去打,我跟三弟去。”
  
  “好,好,二娃子也懂事了,以后你就跟三娃子去打,能打多少算多少。”
  
  曾老师见目的已达到,就准备起身走了,邓兵一家人都想留曾老师吃了饭再走,曾老师说,他已跟煮饭的师傅讲了,师傅已经煮了他的饭了,要是在你家吃了,那饭菜也就浪费了,反正今后有时间,等邓兵考起了学校,我再来喝喜酒。邓兵一家人也就没再坚持,因为他们家确实也拿不出一个像样的菜来招待曾老师。
  
  从邓兵家里出来,曾老师觉得,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真的是很不容易的。
  
  果然,邓兵在曾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就在《语文课内外》上发表了第一篇作文。
  
  那天是曾老师的语文课,曾老师手里拿着一本杂志,一边挥动一边以无比惊喜的语气对全班学生说:“这本杂志是《语文课内外》,我们班上邓兵同学有一篇文章在上面发表了,请大家鼓掌欢迎。”同学们都热烈的鼓掌,并以羡慕的眼光看着邓兵。等学生们的掌声停下来后,曾老师又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百元钱,对着大家说:“这一百元钱就是邓兵同学的稿费。”
  
  “哇呀!还有稿费!那么多!”这次学生们更加的惊叹了。整个教室显得有点儿混乱。曾老师连喊了好几个“安静”,教室里才安静下来。
  
  当曾老师叫邓兵上去拿样刊和稿费,邓兵正伏在桌上抽噎,他的心里真的是百感交集的了。他的同桌和旁边的同学都催促他快去拿,邓兵才抹了抹泪,站起来向讲台走去,他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向曾老师深深的鞠了一躬,然后双手接过样刊、稿费,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下课后,全班同学都围了拢来,叫邓兵快把杂志打开,大家要看看他写的文章。
  
  当大家在目录里找邓兵的文章时,却意外的发现上面还有曾老师发表的两篇文章。有学生就感叹道:“哇,曾老师好得行啊!发表了两篇文章。”有学生说:“怕不是曾老师的,天下同名同姓的多呢!”邓兵见有同学竟然不相信是曾老师写的,就反驳道:“曾老师早就在杂志上发表文章了,只是他没给大家说嘛!”
  
  “难怪不得你的作文能发表,原来有曾老师在跟你指导。”有个别同学嫉妒道。
  
  “那是当然,名师出高徒噻!”邓兵不无得意的对那个同学说道。
  
  就这样,邓兵成了全校的名人,也成了他们村子里的名人。他们村子里的人在提到邓兵时,对曾老师更是赞不绝口的。
  
  从这以后,邓兵时不时都有文章发表,有些样刊曾老师拿给了他,有些样刊曾老师说是其他老师拿去看了,便没有拿给他。只是那稿费,曾老师每次都是拿给了他的,从没少过一百元。这些稿费,对邓兵一家来说可是个数目不小的收入。
  
  毕业来临了。
  
  班上的尖子生都想考中专。因为农村学生,考上了中专,就能吃上国家粮,脱离农村。那就是“鲤鱼跳龙门”了。而对邓兵来说,报考中专,是华山一条路。因为高中他是不可能去读的。
  
  考试后,曾老师很是关切的问邓兵考得怎样,邓兵报以曾老师一个甜甜的笑,曾老师自然是心领神会,俗话说:“知子莫如父。”改用这句话为:“知生莫如师。”曾老师便知道邓兵考得不错,曾老师不由摸了摸邓兵的头说:“老师为你高兴!”
  
  当曾老师接到邓兵的成绩时,竟大吃了一惊。他看到邓兵的语文竟然没有及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里想,怎么可能呢?邓兵科科都很强,比较而言,语文应是他最强的,怎么会没及格,连班上最差的学生都不如了。看来肯定是统分的搞错了,不管怎么说,这科一定得查。曾老师知道,邓兵不会来拿分数,因为在考试结束时,曾老师就对他说过,叫他好好帮着家里干活,升学这方面的事情,老师跟他作主。于是,曾老师便自己掏了三元钱,报上去叫查这科的分数。
  
  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用这话来说邓兵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在这一年,县上的高中招生政策发生了变化,将以前先录取中专,改为了先录取县二中,再录取中专。原因是县上决定要把二中拿去争创重点高中。这么一来,因为统分人把邓兵语文那科的分数统错了,邓兵离重点高中线只差一分,他便成了中专线里的好成绩了,按理说走中专是没有问题的了。曾老师在暗自庆幸时,觉得还真的要谢谢把分数统错了的那位老师。不然,邓兵被重点高中录取了,他就只能辍学,这个人才就可惜了。同时,曾老师也认为,只要分数查了下来,邓兵的分数再涨几十分,哪可就不得了了。不但读中专一点儿问题也没有,而且到学校去,学校一定会当作重点对象来培养的,对他以后的前途将大有帮助。
  
  在重点高中录取后,查的分数也出来了。邓兵的语文查涨了四十分,原来他的作文得了满分。这么一来,邓兵的分数在重点高中里也是在前几位的了。邓兵自然是在中专里想读哪个学校就能读哪个学校,可以说中专学校任由他选。
  
  其实邓兵早就想好了选什么学校了。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有一个人已经成了他心中的楷模、榜样,是他尊敬、崇拜的偶像,他觉得自己以后就要做这样的人。这个人,就是曾老师。所以他在六个中专的自愿栏目里填的都是师范。
  
  邓兵在读师范时,继续向《语文课内外》投稿。然而邓兵在接到编辑部从邮局寄来的汇款单时,却惊讶的发现,那上面只有二十多元钱。他以为是编辑部的人搞错了,打电话去问,编辑部的人回答说,学生的文章只有这么多,老师的文章要稍微多些。
  
  邓兵这时方才如梦初醒,原来一年来,曾老师一直都是把他的稿费拿给了自己,他是怕自己不愿接受他的馈赠,所以才采用了这么一种方式。曾老师说把样刊拿给其他老师,原来是自己没有发表文章,那稿费是曾老师的。想到这里,邓兵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他在心里大声的呼喊:“曾老师,您是我的恩师,您这样苦心的帮助我,学生会永远记住您的,今后,我也要像您一样,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接下来,邓兵流着泪写了《老师,我也要像您一样》这篇文章,他要许许多多的人知道,在他的家乡,有一个在教育战线上默默的辛勤劳动的好老师,他的名字叫——曾好。
  
  后来,这篇文章在《语文课内外》上发表了,编辑还加了编者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9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