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在牛老壳坡上被乌云啃噬得只剩下半张鲜红的脸蛋,让人想起一句谚语: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山顶上的天空成了红色的染缸,倾泻下来的光与色四处蔓延,山峦、田野、溪流异常生动明丽。翠竹环抱的小村庄上空,麻雀穿透袅袅炊烟,叽叽喳喳的诉说着一天来的辛劳与收获,归巢享受亲情的温馨。
走在阡陌上的秦歌,是县城省重高一年级学生,学校刚放暑假。不过,这次回家,他的心情很复杂。两边稻田里散发出的热气和稻花的香味迎面扑来,这浓烈的气氛,使他心底涌起一股莫名的热流,他差点掉下泪来。
当他看到村头那株枝繁叶茂的老榆树时,他觉得像是自己饱经沧桑的父母亲,他的脚步变得缓慢而沉重,好像是“近乡情更怯”了。
秦歌走进低矮简陋古朴敦厚的土屋,一股熟悉得心颤的气息包围着他,他知道这是亲情,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那种无法割舍的情感。
秦歌第一次离开父母亲,到县城去读重高,就饱受这种情感的的折磨,很多次暗然神伤。学校放第一个月假,他跟父亲说他想到镇上来读书。父亲告诉他,这是思乡,每一个人第一次离开家乡都会这样,等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又对他说,人家想读省重高都读不到,你倒好,不想在那读了。不管怎么样,你都要跟我在那儿读,我们是不会让你回来读的。再说,这家有啥想念的,你回来看到了,就是这个样子。你只有跟我好好读书,等今后有出息了,我们娘老子也好搭办你享福。秦歌听了父亲的一席话,也就不在说什么了。
父母和哥哥都在家,见秦歌回来,很是高兴,灰暗的屋子里凭添了几许欢乐的气氛。
秦歌刚坐定,父亲看着他,笑着问:”你的通知书呢?”母亲知道心疼儿子,白了父亲一眼,说:”你等人家把气喘匀了再说嘛!”父亲训斥母亲道:”你妇道人家晓得个啥子?”仍带着笑看着秦歌。
秦歌知道,父亲看通知书,就是为的看通知书上那几个阿拉伯数字,只要这几个挺厚重的阿拉拍数字能像地里的粮食那般沉甸甸的,父亲心里就格外的踏实,格外的舒心,因为这预示着丰收。父亲脸上绽放的笑容,比夏日的阳光还要灿烂,比看到满仓金黄色的稻谷还要欣喜。
秦歌是父亲的骄傲,父亲在乡亲们面前能说得起话,就是因为乡亲们敬重父亲生养了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所以父亲每次在看通知书时,就会忘掉生活中所有的烦恼与忧愁,苦痛与酸辛,沉浸在无比的快乐中。
在中国,千千万万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子女就是他们的希望和梦想,为了子女,他们愿付出一切,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砸锅卖铁都干。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了。
现在父亲要看那通知书,享受幸福,秦歌迟疑了一下,然后把手伸进上衣口袋。“糟了,这通知书哪里去了?”秦歌暗地里叫了一声。他清楚的记得,自己从班主任那里拿到通知书后,是把通知书折起来放进了衬衣口袋里,然后是到伙食团打午饭,因为大家都想忙着回去,都想早点打到饭,伙食团的窗口这儿便挤成了一团。秦歌也去挤了。未必是在打饭时挤掉了?这怎么可能呢?秦歌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未必掉在车上了?秦歌想到。秦歌清楚的记得,自己离校后,就直奔车站,坐公共汽车回家。虽然一路上车子就像是在打摆子,颠来簸去的,这也不至于会把通知书从口袋里颠出去吧。秦歌很是想不通,又把衬衣口袋拉开,低下头仔细瞧了瞧,口袋里仍是什么也没有。秦歌有点丧气,不过他又转念一想,是不是自己记错了,通知书不是放在口袋里,而是放在了书包里。秦歌带着侥幸的心理,在书包里仔细的寻找。可书包被翻了个遍,就是不见那通知书的影子,好像那通知书被蒸发了似的。秦歌便确信通知书已被自己弄掉了,当然这是自己无意的。他只得沮丧的对父亲说:”通知书落了!”“落了?”父亲低声地问道,好像他问的不是秦歌,而是他自己。父亲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把通知书落了。
秦歌从小学读到高中,那通知书从未落过,连一次意外也没发生过。通知书是秦歌的一面胜利的旗帜,是他的勋章,现在落了,就意味着这面胜利的旗帜倒了。父亲当然是难以置信的了。
“真的落了?”父亲追问道。
“是落了。”秦歌低声地回答。
父亲的脸色凝重起来了,灯光暗影里的一面有了浓重的霜色。
“你骗人!肯定是这次没考好,你怕挨骂,故意把通知书给丢了。”
父亲发火了。父亲的发火是有来由的。虽然他没读过多少书,斗大字也认不了几箩筐。可他并不糊涂,生活这本书让他学到不少的东西。人总是会变的这个理儿他懂。现在儿子拿不出通知书,这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这就说明儿子已经变了,说不定是跟城里的一些娃儿伙起学坏了。成绩落下了,不敢拿出来见父母,就把通知书撕了或扔了,骗父亲说是落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会是这么的不成才,离开自己才一年,就变坏了,他感到自己的希望破灭了,这简直比要他的命还叫他恼火的。难怪父亲会发这么大的火。
秦歌从没见父亲对自己发过这么大的火。他被吓得来浑身直打哆嗦,委屈和自责的眼泪啪打啪打的往下掉。
父亲看到秦歌一幅惊惶,恐惧的神色,像一只从岩鹰爪子下逃生的小鸡崽,父亲心头的怒火好像被一盆水给浇熄了。父亲的心软了。俗话说;知子莫如父。他想到儿子这么老实,还不至于就学坏了,说不定这通知书是真的落了。如果我硬要说不是落的,那不冤枉了儿子。再说,儿子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有撒过谎。想到这里,父亲虽然还是不放心,但也不在训斥,而是用温和的语气道:”幺娃儿,你要争气哦!千万不要叫娘老子失望哦!”
秦歌点了点头。
这次期末考试,秦哥的成绩很不理想,各科都在及格线跳舞,创下了自己有史以来学习成绩的最低。当他拿到通知书后,也曾为自己只考了这么一点分数而后悔不迭,他也知道,父亲见了这样的成绩不知道会气成什么样子,自己少不了会受到责骂。但秦歌还是觉得应该把通知书拿给父亲看的,父亲要打要骂也认了。他确实没去想过要把通知书扔掉,或者撕掉,好躲过这一劫。偏偏苍天弄人,这通知书竟不翼而飞了。不知这是不是应验了一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当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第二天却是大太阳。夏天的天气,不是雨就是晴。此时,地里的海椒红了,一家人便要到地里去摘红海椒,父亲把秦歌给叫上了,这也是破天荒的事。在往日,秦歌想去地里干活,父亲不让去,叫他在家好好看书。这一回,想来是父亲对掉通知书一事有了自己的看法,儿子变没变坏,他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而要让儿子能改变过来,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劳动教育。
潮湿的山路上,发涨了的泥粘在凉鞋上,踩在路上直打滚,秦歌折了一根黄荆条,把鞋上的泥弄掉。爸妈和哥哥都是打着赤足的。在农村,农民们都是赤足下地干活的,谁要是穿起鞋子下地干活,大家见了准会笑的。哥哥见秦歌一路都在捣弄泥巴,磨磨蹭蹭的,就讥讽说:”老弟好斯文啊,比那些斯娘子都还要斯文呢。”爸妈都笑了。
秦歌没理睬哥哥,他陶醉于山野的景色。雨后的空气格外的清新、干净,让人神清气爽的。山野里满眼碧绿,这时节,正是草树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青得逼你的眼。秦歌的心澄明如山中的清泉,无比的舒畅,此时,他觉得到坡上来摘红海椒是一种享受。
海椒地里的土湿湿的,黏黏的,不能穿凉鞋进去。秦歌只得把凉鞋脱了,想打着赤脚进土。哥哥拦住了他,笑嘻嘻地对他说:“老弟,你从来没干过活的,手和脚是细皮嫩肉的,怕要生肥水哦?”
秦歌把刚伸出去的脚又收了回来。他知道,这生肥水是最不好受的。痒到你钻心,你抠很了,把皮给抠烂了,又会化脓的,这下子就又痒又痛的,你恨不得把生肥水的地方割下来。
“那怎么办?”秦歌没辙了,只得眼巴巴的看着哥哥,希望他能跟自己想一个好办法。
”凉办噻!”
谁知哥哥却卖起了关子,偏偏不说。谁都知道年轻人是血气方刚,秦歌见哥哥不讲,就有点急了,说道:“别在那里显摆了,不就是晓得点治肥水的方法吗,有啥了不起的。你不讲,我还不想听嘞。”秦歌一说完,赌气的提起脚就要往土里走。
“哎呀,老弟,哥哥跟你开个玩笑,你就裁缝的脑壳——挡针(真)了。好,哥子这回吃下亏,免费赠送你这个偏方。你只消把红海椒搓烂,把手和脚擦一遍,你就不会生肥水了。”
“对喽!这才算哥哥嘛!人家说打虎离不开亲兄弟的噻。”秦歌笑了,他照哥哥教的办方法把自己的手和脚都擦了个遍。父亲和母亲在地里摘红海椒,听了兄弟俩的对话后,都笑了。
摘海椒不属于重体力活,可是对从未干过农活的秦歌来说却是挺艰巨的。随着背篼里海椒越来越多,秦哥就觉得肩头上的背篼绳像锯子一样,咬得肩头生疼生疼的。头顶上的太阳又毒起来了。乡亲们常说:“雨后的太阳,死了男人的婆娘。”先听人们说不觉得这话有个什么,现在亲身体验到了太阳的这股子猛劲,头被晒得发昏,隔了一层布的肩背,灼烧得发痛,才知道这雨后太阳之霸道。土里蒸腾的水气让人感到是在甑子里:憋闷、难受。秦哥想到书上有句话是“百无一用是书生”,放在现在,这话还真说对了。秦歌怕父母和哥笑自己,只得咬牙坚持着。
日上三竿,全家才收工。
父亲笑着对秦歌说:“么娃子,恼不恼火?是读书好还是干活好?”
“当然是读书好罗!干这活太恼火了。”秦歌老老实实的答道。
“幺娃儿,回去的路这么远,你穿越凉鞋难得走,干脆你在这石厂里守海椒,等会儿我眼你把饭端起来。”父亲以关照的语气对秦歌说。
“要得。”秦歌高兴的回答。这一上午摘红海椒,已经把秦歌弄得脚粑手软的,现在不用走回去,秦歌当然高兴了。
哥哥向他眨了眨眼,伸了伸舌头,做着怪相,秦歌也照哥哥的样子做怪相。然后摆出一副得意洋洋的神态,像是在向哥哥炫耀什么,那就是父亲对自己特殊地关爱。
父母和哥哥赤脚走在窄窄的,略为潮湿的山路上,正午的太阳把他们的影子投掷在脚下,一种莫名的情感在秦歌心中游动。这就是亲人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亲情,
海椒倒在石厂的空地上。这是一个已被废弃了的石厂,石厂下堆积着大大小小的石块,其间踩出了一条小道,沿着这条小道,能走到崖下的小河边。河水静静的,看不出它在流动,一幅温驯娴静的样子,阳光下,向着四处抛洒着媚眼。。
秦歌把海椒摊开,然后坐回到阴凉处,孤独寂寥的打发着父母亲和哥哥来临前这段时光。
谁知道清闲下来的他却怎么也清闲不下来了。
那被红海椒擦拭过的手脚,火烧火燎的痛,那层皮像是要烧糊了似的。秦歌先以为是太阳太大,炙烤得让自己的皮肤受不了,后来想到只有手脚才有此感觉,便明白是擦了红海椒的缘故。也明白了父母和哥哥为何在自己擦红海椒时会笑。想来哥哥是想用这种方法让自己品尝艰苦的滋味。
这灼痛让秦歌坐立不安的了。他只得从自己躲阴的山崖下跑出来,踩着那条乱石路下去。来到河边,他先坐在河边青草上,这青草的气味倒是挺好闻的,但秦歌已无心来感受这些了。他当务之急就是要把手脚的灼痛减轻。他把脚伸进河水里,河面的水已被太阳晒热,不过水面下还是较凉爽的。当脚浸泡在河水里时,那灼痛的感觉缓解了许多。秦歌好像得到了一种解脱的快感。
这脚上的灼痛得到了缓解,可手上的灼痛却让他不得安宁。于是秦歌把脚从河里提起来,又将身子俯在青草上,把手放入河水里。就这样一会儿把脚放入河水里,一会儿又把手放入河水里。手与脚轮换着着进行。只是在河边呆得稍久一点,那头和背在阳光下晒得好像要炸裂,叫人受不了,秦歌没法只得爬起来,踩着乱石路,往上爬回到石厂,坐在先前躲阴的地方。可是在阴凉的地方没坐多久,手脚的灼痛又让秦歌受不了了,他只得又踩着乱石路走到河边去。秦歌在河边与阴凉处这两点一线间来回的奔忙,被折腾得够呛。他深刻的体会到了艰苦的滋味了。
山上劳作的农人都回家吃饭去了。山野静寂得像是午夜时分,知了的嘶鸣在空旷的山野上像射出的箭,一去不复返。野草与树叶在日光下的泛光,像人的心跳。一个人,只有在独自面对大自然时,会烛照内心,想起过往的许多事。
秦歌想到自己这个学期来,迷恋上了小说后,放松了学习。上课时,老师讲课也听不进去了,心里还在想小说里的一些情节。有时,甚至偷偷的躲在桌子底下看。有一次放学后,打好饭菜回到寝室,一个同学刚看完了《说唐》,秦歌便借了来,他一下了被书里的那些英雄人物吸引住了,不但没吃晚饭,连晚自习也没去上。后来,睡觉铃声响了,寝室里熄了灯,秦歌又跑到走廊的灯下看书,一直到把这本小说看完才回到寝室,这时,已是下半夜了。当他回到自己的床上时,手摸到已冰凉的饭菜,当时他还在想,是谁把饭菜放在了自己的床上,搞忘了端起走了。后来,他才想起是自己把饭菜打回来后,就看起小说来了,这饭就没吃。这时,瞌睡来了,秦歌便把碗端到床下,然后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小说看得多了,脑子里塞满了小说中的人物,还有离奇曲折的情节,有时候不免会想入非非的。就这样,自己的成绩被拉下了一大截。在期末考试时,有较多的题都做不来了。秦歌知道自己这次考得很不理想,担心着不好回去交差。谁知,学校在填成绩时,是以学年来评的。头个学期的成绩占百分之四十,这个学期的成绩占百分之六十。秦歌在头个学期的成绩考得很好,每科都是上了八十分的。所以这样一评下来,秦歌各科还及了格。在拿到通知书后,秦歌看到都及了格,才松了一口气。
现在仔细想想,自己当时是多么的糊涂。好像自己读书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父母。就像村子里对有些不想读书的学生说的样:一家人吃饭,我一个人读书,好划不来哟!秦歌想到了自己的家,和时下的许多家庭一样,真的如五柳先生说的“箪瓢屡空,环堵萧然”。自己读高中交的学费生活费,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跟人借来的。父母希望以后自己出来工作,把所欠的帐还清。自己现在这个样子,那还考得上学校呢,只得回来挖土,当农民。要是这样的话,肯定会把父母亲气得半死的。到时候,自己连婆娘都接不到。就跟大家讲的样,只有反起手去接了。
改,我一定要改,我不能再这样沉沦下去了。秦歌暗暗的下着决心。这时,他看到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长着一株树,这树叫什么名字,秦歌说不上来。那树的根完全暴露在岩石上,像是一根根血管,里面喷张着绿色的汁液,使得这树能健康的成长。看着这株树,秦歌感叹这树生命的顽强,同时,他从这株树的身上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
爸妈和哥顶着烈日来到了山头,跟他端来巴巴(用麦粉做的)稀饭。稀饭里浮着几片老酸菜。父母为了照顾他,特地将稀饭里的汤用瓢榨了出去,这稀饭就显得比较的黏稠的了。秦歌知道,家里的稀饭常常是能照得起人影来的。秦歌端起饭,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这是愧疚的眼泪,也是感动的眼泪。
父亲见了,忙问他是不是在山上晒得受不了了。听到父亲这样的关心自己,秦歌竟抽抽噎噎起来。父亲急了,叫他有什么快说,不要叫父母着急。秦歌便把自己在石厂想的这些告诉了父亲。
父亲听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安慰他说:“只要你晓得自己错了,能改正过来,我们就很高兴了。你要好好的把耽搁了的补回来。今下午你就不要摘海椒了,回家看书去。”
秦歌还想帮着摘海椒,父亲假装生气,其实是在疼爱他,说道:“幺娃儿,叫你不要摘就不要摘。你就是把这一块土的海椒全摘完了,你也没得功的。只要你把学习搞好,那才算你的功劳。你现在耽搁了那么多,得花不少时间来补的。你从现在起就好好的回去补你的作业。爸爸这次叫你来干活,也就是要让你知道当农民的滋味的,让你今后能好好的读书。”
秦歌便不再坚持了,他要回去读书,要努力的读书,决不辜负全家人对自己的希望。在回去的路上,秦歌回头看了看正在地里摘海椒的父母和哥哥,他似乎看到了从他们额头上往下淌的汗水,浸入了脚下这片土地。他的眼泪又掉下来了。他在心里感谢自己的父亲,感谢父亲对自己的教育。
走在阡陌上的秦歌,是县城省重高一年级学生,学校刚放暑假。不过,这次回家,他的心情很复杂。两边稻田里散发出的热气和稻花的香味迎面扑来,这浓烈的气氛,使他心底涌起一股莫名的热流,他差点掉下泪来。
当他看到村头那株枝繁叶茂的老榆树时,他觉得像是自己饱经沧桑的父母亲,他的脚步变得缓慢而沉重,好像是“近乡情更怯”了。
秦歌走进低矮简陋古朴敦厚的土屋,一股熟悉得心颤的气息包围着他,他知道这是亲情,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那种无法割舍的情感。
秦歌第一次离开父母亲,到县城去读重高,就饱受这种情感的的折磨,很多次暗然神伤。学校放第一个月假,他跟父亲说他想到镇上来读书。父亲告诉他,这是思乡,每一个人第一次离开家乡都会这样,等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又对他说,人家想读省重高都读不到,你倒好,不想在那读了。不管怎么样,你都要跟我在那儿读,我们是不会让你回来读的。再说,这家有啥想念的,你回来看到了,就是这个样子。你只有跟我好好读书,等今后有出息了,我们娘老子也好搭办你享福。秦歌听了父亲的一席话,也就不在说什么了。
父母和哥哥都在家,见秦歌回来,很是高兴,灰暗的屋子里凭添了几许欢乐的气氛。
秦歌刚坐定,父亲看着他,笑着问:”你的通知书呢?”母亲知道心疼儿子,白了父亲一眼,说:”你等人家把气喘匀了再说嘛!”父亲训斥母亲道:”你妇道人家晓得个啥子?”仍带着笑看着秦歌。
秦歌知道,父亲看通知书,就是为的看通知书上那几个阿拉伯数字,只要这几个挺厚重的阿拉拍数字能像地里的粮食那般沉甸甸的,父亲心里就格外的踏实,格外的舒心,因为这预示着丰收。父亲脸上绽放的笑容,比夏日的阳光还要灿烂,比看到满仓金黄色的稻谷还要欣喜。
秦歌是父亲的骄傲,父亲在乡亲们面前能说得起话,就是因为乡亲们敬重父亲生养了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所以父亲每次在看通知书时,就会忘掉生活中所有的烦恼与忧愁,苦痛与酸辛,沉浸在无比的快乐中。
在中国,千千万万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子女就是他们的希望和梦想,为了子女,他们愿付出一切,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砸锅卖铁都干。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了。
现在父亲要看那通知书,享受幸福,秦歌迟疑了一下,然后把手伸进上衣口袋。“糟了,这通知书哪里去了?”秦歌暗地里叫了一声。他清楚的记得,自己从班主任那里拿到通知书后,是把通知书折起来放进了衬衣口袋里,然后是到伙食团打午饭,因为大家都想忙着回去,都想早点打到饭,伙食团的窗口这儿便挤成了一团。秦歌也去挤了。未必是在打饭时挤掉了?这怎么可能呢?秦歌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未必掉在车上了?秦歌想到。秦歌清楚的记得,自己离校后,就直奔车站,坐公共汽车回家。虽然一路上车子就像是在打摆子,颠来簸去的,这也不至于会把通知书从口袋里颠出去吧。秦歌很是想不通,又把衬衣口袋拉开,低下头仔细瞧了瞧,口袋里仍是什么也没有。秦歌有点丧气,不过他又转念一想,是不是自己记错了,通知书不是放在口袋里,而是放在了书包里。秦歌带着侥幸的心理,在书包里仔细的寻找。可书包被翻了个遍,就是不见那通知书的影子,好像那通知书被蒸发了似的。秦歌便确信通知书已被自己弄掉了,当然这是自己无意的。他只得沮丧的对父亲说:”通知书落了!”“落了?”父亲低声地问道,好像他问的不是秦歌,而是他自己。父亲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把通知书落了。
秦歌从小学读到高中,那通知书从未落过,连一次意外也没发生过。通知书是秦歌的一面胜利的旗帜,是他的勋章,现在落了,就意味着这面胜利的旗帜倒了。父亲当然是难以置信的了。
“真的落了?”父亲追问道。
“是落了。”秦歌低声地回答。
父亲的脸色凝重起来了,灯光暗影里的一面有了浓重的霜色。
“你骗人!肯定是这次没考好,你怕挨骂,故意把通知书给丢了。”
父亲发火了。父亲的发火是有来由的。虽然他没读过多少书,斗大字也认不了几箩筐。可他并不糊涂,生活这本书让他学到不少的东西。人总是会变的这个理儿他懂。现在儿子拿不出通知书,这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这就说明儿子已经变了,说不定是跟城里的一些娃儿伙起学坏了。成绩落下了,不敢拿出来见父母,就把通知书撕了或扔了,骗父亲说是落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会是这么的不成才,离开自己才一年,就变坏了,他感到自己的希望破灭了,这简直比要他的命还叫他恼火的。难怪父亲会发这么大的火。
秦歌从没见父亲对自己发过这么大的火。他被吓得来浑身直打哆嗦,委屈和自责的眼泪啪打啪打的往下掉。
父亲看到秦歌一幅惊惶,恐惧的神色,像一只从岩鹰爪子下逃生的小鸡崽,父亲心头的怒火好像被一盆水给浇熄了。父亲的心软了。俗话说;知子莫如父。他想到儿子这么老实,还不至于就学坏了,说不定这通知书是真的落了。如果我硬要说不是落的,那不冤枉了儿子。再说,儿子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有撒过谎。想到这里,父亲虽然还是不放心,但也不在训斥,而是用温和的语气道:”幺娃儿,你要争气哦!千万不要叫娘老子失望哦!”
秦歌点了点头。
这次期末考试,秦哥的成绩很不理想,各科都在及格线跳舞,创下了自己有史以来学习成绩的最低。当他拿到通知书后,也曾为自己只考了这么一点分数而后悔不迭,他也知道,父亲见了这样的成绩不知道会气成什么样子,自己少不了会受到责骂。但秦歌还是觉得应该把通知书拿给父亲看的,父亲要打要骂也认了。他确实没去想过要把通知书扔掉,或者撕掉,好躲过这一劫。偏偏苍天弄人,这通知书竟不翼而飞了。不知这是不是应验了一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当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第二天却是大太阳。夏天的天气,不是雨就是晴。此时,地里的海椒红了,一家人便要到地里去摘红海椒,父亲把秦歌给叫上了,这也是破天荒的事。在往日,秦歌想去地里干活,父亲不让去,叫他在家好好看书。这一回,想来是父亲对掉通知书一事有了自己的看法,儿子变没变坏,他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而要让儿子能改变过来,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劳动教育。
潮湿的山路上,发涨了的泥粘在凉鞋上,踩在路上直打滚,秦歌折了一根黄荆条,把鞋上的泥弄掉。爸妈和哥哥都是打着赤足的。在农村,农民们都是赤足下地干活的,谁要是穿起鞋子下地干活,大家见了准会笑的。哥哥见秦歌一路都在捣弄泥巴,磨磨蹭蹭的,就讥讽说:”老弟好斯文啊,比那些斯娘子都还要斯文呢。”爸妈都笑了。
秦歌没理睬哥哥,他陶醉于山野的景色。雨后的空气格外的清新、干净,让人神清气爽的。山野里满眼碧绿,这时节,正是草树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青得逼你的眼。秦歌的心澄明如山中的清泉,无比的舒畅,此时,他觉得到坡上来摘红海椒是一种享受。
海椒地里的土湿湿的,黏黏的,不能穿凉鞋进去。秦歌只得把凉鞋脱了,想打着赤脚进土。哥哥拦住了他,笑嘻嘻地对他说:“老弟,你从来没干过活的,手和脚是细皮嫩肉的,怕要生肥水哦?”
秦歌把刚伸出去的脚又收了回来。他知道,这生肥水是最不好受的。痒到你钻心,你抠很了,把皮给抠烂了,又会化脓的,这下子就又痒又痛的,你恨不得把生肥水的地方割下来。
“那怎么办?”秦歌没辙了,只得眼巴巴的看着哥哥,希望他能跟自己想一个好办法。
”凉办噻!”
谁知哥哥却卖起了关子,偏偏不说。谁都知道年轻人是血气方刚,秦歌见哥哥不讲,就有点急了,说道:“别在那里显摆了,不就是晓得点治肥水的方法吗,有啥了不起的。你不讲,我还不想听嘞。”秦歌一说完,赌气的提起脚就要往土里走。
“哎呀,老弟,哥哥跟你开个玩笑,你就裁缝的脑壳——挡针(真)了。好,哥子这回吃下亏,免费赠送你这个偏方。你只消把红海椒搓烂,把手和脚擦一遍,你就不会生肥水了。”
“对喽!这才算哥哥嘛!人家说打虎离不开亲兄弟的噻。”秦歌笑了,他照哥哥教的办方法把自己的手和脚都擦了个遍。父亲和母亲在地里摘红海椒,听了兄弟俩的对话后,都笑了。
摘海椒不属于重体力活,可是对从未干过农活的秦歌来说却是挺艰巨的。随着背篼里海椒越来越多,秦哥就觉得肩头上的背篼绳像锯子一样,咬得肩头生疼生疼的。头顶上的太阳又毒起来了。乡亲们常说:“雨后的太阳,死了男人的婆娘。”先听人们说不觉得这话有个什么,现在亲身体验到了太阳的这股子猛劲,头被晒得发昏,隔了一层布的肩背,灼烧得发痛,才知道这雨后太阳之霸道。土里蒸腾的水气让人感到是在甑子里:憋闷、难受。秦哥想到书上有句话是“百无一用是书生”,放在现在,这话还真说对了。秦歌怕父母和哥笑自己,只得咬牙坚持着。
日上三竿,全家才收工。
父亲笑着对秦歌说:“么娃子,恼不恼火?是读书好还是干活好?”
“当然是读书好罗!干这活太恼火了。”秦歌老老实实的答道。
“幺娃儿,回去的路这么远,你穿越凉鞋难得走,干脆你在这石厂里守海椒,等会儿我眼你把饭端起来。”父亲以关照的语气对秦歌说。
“要得。”秦歌高兴的回答。这一上午摘红海椒,已经把秦歌弄得脚粑手软的,现在不用走回去,秦歌当然高兴了。
哥哥向他眨了眨眼,伸了伸舌头,做着怪相,秦歌也照哥哥的样子做怪相。然后摆出一副得意洋洋的神态,像是在向哥哥炫耀什么,那就是父亲对自己特殊地关爱。
父母和哥哥赤脚走在窄窄的,略为潮湿的山路上,正午的太阳把他们的影子投掷在脚下,一种莫名的情感在秦歌心中游动。这就是亲人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亲情,
海椒倒在石厂的空地上。这是一个已被废弃了的石厂,石厂下堆积着大大小小的石块,其间踩出了一条小道,沿着这条小道,能走到崖下的小河边。河水静静的,看不出它在流动,一幅温驯娴静的样子,阳光下,向着四处抛洒着媚眼。。
秦歌把海椒摊开,然后坐回到阴凉处,孤独寂寥的打发着父母亲和哥哥来临前这段时光。
谁知道清闲下来的他却怎么也清闲不下来了。
那被红海椒擦拭过的手脚,火烧火燎的痛,那层皮像是要烧糊了似的。秦歌先以为是太阳太大,炙烤得让自己的皮肤受不了,后来想到只有手脚才有此感觉,便明白是擦了红海椒的缘故。也明白了父母和哥哥为何在自己擦红海椒时会笑。想来哥哥是想用这种方法让自己品尝艰苦的滋味。
这灼痛让秦歌坐立不安的了。他只得从自己躲阴的山崖下跑出来,踩着那条乱石路下去。来到河边,他先坐在河边青草上,这青草的气味倒是挺好闻的,但秦歌已无心来感受这些了。他当务之急就是要把手脚的灼痛减轻。他把脚伸进河水里,河面的水已被太阳晒热,不过水面下还是较凉爽的。当脚浸泡在河水里时,那灼痛的感觉缓解了许多。秦歌好像得到了一种解脱的快感。
这脚上的灼痛得到了缓解,可手上的灼痛却让他不得安宁。于是秦歌把脚从河里提起来,又将身子俯在青草上,把手放入河水里。就这样一会儿把脚放入河水里,一会儿又把手放入河水里。手与脚轮换着着进行。只是在河边呆得稍久一点,那头和背在阳光下晒得好像要炸裂,叫人受不了,秦歌没法只得爬起来,踩着乱石路,往上爬回到石厂,坐在先前躲阴的地方。可是在阴凉的地方没坐多久,手脚的灼痛又让秦歌受不了了,他只得又踩着乱石路走到河边去。秦歌在河边与阴凉处这两点一线间来回的奔忙,被折腾得够呛。他深刻的体会到了艰苦的滋味了。
山上劳作的农人都回家吃饭去了。山野静寂得像是午夜时分,知了的嘶鸣在空旷的山野上像射出的箭,一去不复返。野草与树叶在日光下的泛光,像人的心跳。一个人,只有在独自面对大自然时,会烛照内心,想起过往的许多事。
秦歌想到自己这个学期来,迷恋上了小说后,放松了学习。上课时,老师讲课也听不进去了,心里还在想小说里的一些情节。有时,甚至偷偷的躲在桌子底下看。有一次放学后,打好饭菜回到寝室,一个同学刚看完了《说唐》,秦歌便借了来,他一下了被书里的那些英雄人物吸引住了,不但没吃晚饭,连晚自习也没去上。后来,睡觉铃声响了,寝室里熄了灯,秦歌又跑到走廊的灯下看书,一直到把这本小说看完才回到寝室,这时,已是下半夜了。当他回到自己的床上时,手摸到已冰凉的饭菜,当时他还在想,是谁把饭菜放在了自己的床上,搞忘了端起走了。后来,他才想起是自己把饭菜打回来后,就看起小说来了,这饭就没吃。这时,瞌睡来了,秦歌便把碗端到床下,然后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小说看得多了,脑子里塞满了小说中的人物,还有离奇曲折的情节,有时候不免会想入非非的。就这样,自己的成绩被拉下了一大截。在期末考试时,有较多的题都做不来了。秦歌知道自己这次考得很不理想,担心着不好回去交差。谁知,学校在填成绩时,是以学年来评的。头个学期的成绩占百分之四十,这个学期的成绩占百分之六十。秦歌在头个学期的成绩考得很好,每科都是上了八十分的。所以这样一评下来,秦歌各科还及了格。在拿到通知书后,秦歌看到都及了格,才松了一口气。
现在仔细想想,自己当时是多么的糊涂。好像自己读书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父母。就像村子里对有些不想读书的学生说的样:一家人吃饭,我一个人读书,好划不来哟!秦歌想到了自己的家,和时下的许多家庭一样,真的如五柳先生说的“箪瓢屡空,环堵萧然”。自己读高中交的学费生活费,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跟人借来的。父母希望以后自己出来工作,把所欠的帐还清。自己现在这个样子,那还考得上学校呢,只得回来挖土,当农民。要是这样的话,肯定会把父母亲气得半死的。到时候,自己连婆娘都接不到。就跟大家讲的样,只有反起手去接了。
改,我一定要改,我不能再这样沉沦下去了。秦歌暗暗的下着决心。这时,他看到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长着一株树,这树叫什么名字,秦歌说不上来。那树的根完全暴露在岩石上,像是一根根血管,里面喷张着绿色的汁液,使得这树能健康的成长。看着这株树,秦歌感叹这树生命的顽强,同时,他从这株树的身上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
爸妈和哥顶着烈日来到了山头,跟他端来巴巴(用麦粉做的)稀饭。稀饭里浮着几片老酸菜。父母为了照顾他,特地将稀饭里的汤用瓢榨了出去,这稀饭就显得比较的黏稠的了。秦歌知道,家里的稀饭常常是能照得起人影来的。秦歌端起饭,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这是愧疚的眼泪,也是感动的眼泪。
父亲见了,忙问他是不是在山上晒得受不了了。听到父亲这样的关心自己,秦歌竟抽抽噎噎起来。父亲急了,叫他有什么快说,不要叫父母着急。秦歌便把自己在石厂想的这些告诉了父亲。
父亲听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安慰他说:“只要你晓得自己错了,能改正过来,我们就很高兴了。你要好好的把耽搁了的补回来。今下午你就不要摘海椒了,回家看书去。”
秦歌还想帮着摘海椒,父亲假装生气,其实是在疼爱他,说道:“幺娃儿,叫你不要摘就不要摘。你就是把这一块土的海椒全摘完了,你也没得功的。只要你把学习搞好,那才算你的功劳。你现在耽搁了那么多,得花不少时间来补的。你从现在起就好好的回去补你的作业。爸爸这次叫你来干活,也就是要让你知道当农民的滋味的,让你今后能好好的读书。”
秦歌便不再坚持了,他要回去读书,要努力的读书,决不辜负全家人对自己的希望。在回去的路上,秦歌回头看了看正在地里摘海椒的父母和哥哥,他似乎看到了从他们额头上往下淌的汗水,浸入了脚下这片土地。他的眼泪又掉下来了。他在心里感谢自己的父亲,感谢父亲对自己的教育。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