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喜庆热闹,承载着许多温暖与美好。
小时候我不明白什么是过年,只知道过年特别好玩,特别热闹。外婆会做许多美食,酱鸡、腊排骨、油油饭、米豆腐、锅盔灌凉粉儿……香气扑鼻,令人馋涎欲滴。腊肉香肠更是诱人,晒过后变得又香又干,薄薄的外皮透出油亮的金黄,仿佛吸饱了阳光。近前一闻,麻辣鲜香的味道扑面而来,可馋坏我了。外婆给我煮好香肠,好不容易等到凉一点,我便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扑哧,香肠爆油了,浓郁的香气在口中回旋。
我跟着外公外婆去集市置办年货,满大街的热闹在蒸腾,到处张灯结彩,兴奋的人群挤来挤去,很久不见的老乡们大声招呼着。年味越来越浓,家家户户都换上了新的春联,寄托着对新年的期盼。
新年,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聲走来,跟着热闹喜庆的音乐走来,穿着红彤彤的外套走来,披着花草清香的春风走来,从我眷恋的记忆深处走来……
我拿着跟我差不多高的烟花棒,心里又激动又胆怯。外公笑着说:“我来教你吧。”他拿起烟花棒轻轻点燃,灿烂耀眼的烟花顷刻间在夜空绽开,把深蓝的夜空照亮。那一片片光芒映在人们眼眸里,又如花雨般纷纷坠落,把美好洒向大地。
到正月十四,要送“蛴蟆”了,这是我最为期待的。童谣里唱道:“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我把蛴蟆送下河!”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缠着大人做起了蛴蟆灯。取来一根青翠的新鲜竹子,长约一米,把竹竿的一端划破,中间支起来,做出一个鼓鼓的“橄榄球”,或者是做一个镂空的“酒杯”,在里面放上蜡烛,外面糊上纸,蛴蟆灯就做好了。
正月十四这天,镇上有热闹的民俗活动和戏曲表演,主角压轴出场——一个超大超逼真的青蛙模型!你看它好神气的样子,身上的花纹如此清晰,两只大眼睛圆鼓鼓的,四条腿强而有力,仿佛就要马上蹦出去似的。它一出现,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了欢乐的呼喊声。
夜幕降临时,大家都举着竹编的蛴蟆灯,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马路上水泄不通。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地人也赶过来看热闹,纷纷加入狂欢的队伍。无数明亮的蛴蟆灯游走在热闹的夜色中,就像满天灿烂的繁星洒落在大地上,把夜色渲染得既美丽又喜庆。
我们随着人群来到了河边的中央广场上。哇,这里简直成了灯的海洋,数不清的灯光闪烁着,辉煌的灯火交相辉映。大家纷纷把燃着的蛴蟆灯插到规定的位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事事如意!夜空不时被闪烁的烟花照亮,亮晶晶的孔明灯载着希望飞向远方。
城市的新年未免少了些热闹,多了些冷清,看不到绚烂的烟火,也听不到沸腾的欢笑声。遗憾的是,因为疫情,爸爸妈妈决定今年不回老家过年了,这让我不免伤心。
我满怀期待,等着下一场春风,下一个新年。希望彼时,再无疫情,人们都能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与亲人团聚。
王雅馨:四川省成都市双庆小学六年级(4)班学生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