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海棠读书会”的邀请,我回家乡做新书《此情此景》的分享会,主题是乡情。《此情此景》一书中确实描写了许多乡情,所以能与家乡的读者当面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对我来说是个珍贵的机会。
下午四点多,我们到达滨海。太阳已经落山,天也渐渐地黑了下来。我们直奔东坎老街。华灯初上,人来人往,门店、摊点、招牌,时尚风、烟火气、吆喝声,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和我同行的是专程来拍视频的从苏州来的影视团队,他们是循着我书中《东坎老街,一个有故事的地方》这篇文章的线索来找历史痕迹的。我跟他们介绍,这里是东街头,那里是糖烟酒公司,这里是老邮电局,那里是老新华书店,这里是双有理巷子,那里是百货巷子……
百货巷子遍布着我的人生风景。这里有我母亲工作过的百货公司,爱人工作过的五金公司,更重要的是,外婆家就住在巷子的南端。我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到大学的许多时光,都在这条巷子来来去去。如今重返故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摄影师他们是走在现实的巷子里,我是走在记忆的巷子中。时间在这头是渐行渐远,时间在那头又是渐行渐近。外婆家是一处三开间的厢房,外婆前几年就去世了,现在人去房空,过道的大门紧紧地闭锁着。睹物思人,遥想当年,此情此景,历历在目。他们只知道书中的事,不知道书外的情。他们拍的是镜头,对我来说,那些都是曾经的岁月。
2
“海棠读书会”是滨海经济开发区精心打造的一个集阅读分享、文化互动、品牌融合的新型读书品牌,每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分享,参加的对象都是园区里的普通干部和职工。这次分享会安排在亿达智能家电产业园江苏先木智能科技公司的五楼举行。进门后就看到从讲台到周边的环境布置,都是一派的蓝色格调,这与《此情此景》的封面颜色紧密呼应,浑然一体。伴随环绕的立体声播放的轻音乐,置身其中有一种温馨如家的感觉。
按计划,分享会是第二天下午两点钟开始,但在一点半时候,所有与会读者都到齐了。县党史办老主任、八十多岁的周正新老人对我一直很关心,他不顾年迈,专门让儿子送他来现场。滨海籍著名诗人汪洋先生也拨冗赶来现场,我深受感动。在这个并不太大的空间里,我感受到的是满屋子的乡音和乡情。
分享开始前,我播放了歌曲《故乡的云》,这首歌是我特意选的。我演讲的题目是《何人不起故乡情》,用这首歌来营造气氛,比较切题。全场都听得非常陶醉,“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趁着大家情感汹涌澎湃的时候,我从“莼鲈之思”切入,通过鸟恋旧林和鱼思故渊,阐明不忘桑梓之情,不仅是物之常性,也是人之常情。通过努力写出乡愁、乡景、乡亲、乡俗、乡味、乡音之美,比较具体地诠释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让大家了解许多乡情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灵感缘由,以及自己在写作时候的具体思考。凡此种种,就是告诉大家,在那些生活与光阴齿轮般咬合在一起的日子里,故乡一直都是自己记忆中最美的地方。演讲结束时,我播放了歌曲《这世界有那么多人》,这原本是一首表达男欢女爱的情歌,所谓“倾一世温柔,暖一场遇见”,但在我的理解中,“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我们共同生长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成为一方水土养育的一方人。“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所以这首歌的每一个调调都敲打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美好和回忆上。
分享结束后,我们玩了一个游戏。主持人从我的书里挑选了一些物件的名称和家乡话的词语,编成一个个小问题,请读者回答。本以为这些都是绝对的送分题,只要是滨海人都能脱口而出说出答案,但没想到,还真的有人答非所问。比如“三片瓦”,是以前冬天人们经常戴的有着三片毛绒的棉帽子,但很多读者都答不上来。想想也是,这些“90后”“00后”,怎么能知道几十年前的东西呢?从这个角度来说,帮他们找回历史,也许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次分享会的乡情意义。
3
我以前经常回老家,后来父母搬到南京,回来的机会就少了,但家乡还有很多亲戚,长一辈的主要是三姨和四姨。分享会结束后,我赶忙去看望她们。到她们家时,家人们早已济济一堂等着我。我们围坐在一起,互相问问情况,彼此聊聊家常,那种温暖的感觉和亲切的氛围,真的很让人流连。看到三姨和四姨身体不错,我心里很高兴,其实她们也是我乡情文章的主角,都有专篇介绍。小的时候,我经常到她们家去玩,对她们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非常熟悉。许多生动的细节早就在脑海中跃跃欲试了,写作的时候只要打开记忆文档招之即来。
她们喜欢唱老歌,喜欢拍照片。我给她俩先拍了,让她们看,不满意就删了重来,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拍,气氛非常融洽,笑意如花开。我想,亲情就是乡情大圆中的小圆,亲情也是乡情,而且还是乡情中的那个最直接、最贴近、最深刻、最难忘的组成部分。
第三天上午,老同学辛道亚陪着我到处走走。我们到东街头,吃了摊点上色香味俱全的小吃;又去了东升桥北的杂花厂,看了那些历经沧桑的老廠房。半天时间,没能走过多少路,没能经过多少桥,没能看过多少景,但凡我领略到的,都是有史以来且与时俱进的家乡。这些对于常年生活在家乡的人是习以为常,但对于我们来说,却仿佛是遇见了更多的发现。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记录一次乡行、一段乡音、一种乡愁,希望能够描绘出那种乡情与共、灵魂贯通的美好感觉。
张永祎: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江南文化学者,曾受邀做客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文明之旅》栏目,讲授“梦里水乡江南镇”。著有《与我有约》《水做的江南》等,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系江苏省首届紫金文艺评论一等奖获得者。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