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封皮,打开盒盖,呈现在眼前的“书”精致、简洁,乳白色的上浆纱布面料装裱着封面,右上角两个拇指大小的美术体黑字“折箩”,腰部左边四行细小的英文字母。一细心的同学让儿子翻译:尽管我们知道这段旅程,也知道它的终点,但我们依然拥抱它,迎接它的每一个时刻。不禁感叹:“全书要旨在题记的人生态度上!”
之所以给“书”字加引号,是我不确定这是一本书,还是一本本子。同学们称其为书,班长自称是文创笔记本。有的同学在群里说:虽言“笔记本”,然何人舍得再涂写什么呢?或放公室雅堂,或缀案头床边,时翻之阅之,“精”“神”“气”增之了。
捧读《折箩》,厚厚一本,没有页码,估计三百页左右。“书”里文字部分只有20%,其他都是空白页,空白页的边角设计有各种小图案,让你忍不住想打开每一页。这20%,是班长人生过往的点滴灵感,仿佛高度浓缩的人生经验,吸引你去解读诠释,在实践中产生心灵共鸣;这20%,又仿佛一个人的骨架,期待你去丰富充实,让它成为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的完整体。
作者自谦,说这些点滴灵感是“啥都有,啥都不深刻,是个大杂烩”,与“折箩”这个书名很贴切。“折箩”是北京方言,也叫“合菜”,指酒席吃过后倒在一起的剩菜。我倒觉得剩菜和剩菜的组合会生成一道新菜,理念与理念的碰撞会激发新的灵感,有时候一两句有用的“只言片语”也会让人醍醐灌顶,甚至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正如同学在群里所言:合菜自有其独特风味,趋之若鹜者怕不在少数尔。
杂烩之杂,却自有章法。书中三大类,在我理解是对不同年龄段的经验凝练、人生思考和心灵独白。换言之,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从书里寻得“宝”来,产生共鸣。中场思考是送给我们同龄人的,也是我最喜欢的章节,我特认同他的人生理念:人生可以分为上半场、中场和下半场。上半场是职场;中场是你不管什么原因,要退出职场重新找路的那个阶段,不管这个退出是主动还是被动,有人把这个阶段描绘为中年危机,既然是危机,虽有危险,也是机会,把握好了就有更丰富多彩的机会,所以中场的思考和规划很重要;下半场是人生的事业场,就是要找到和回归作为独特的你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看到这段文字,想起自己写的一篇散文《真正的人生从五十岁开始》。五十岁之前,为了赚钱养家,我们可以牺牲自己的自由,干著与自己兴趣爱好不相一致的职业;我们可以忍受背井离乡,远离家人,过着漂泊生活;我们可以忍受工作中的压力、竞争,同事之间的纷纷扰扰,为了升职忍气吞声;我们可以改变性格,掩藏内心,伪装自己,只为了能在职场站得更稳、走得更远、获得更多……这是人生的上半场,所有人的目标几乎相同,追求职场高峰的同时赚钱养家,让自己让家人生活得更好。
现在的我们将退未退,或已然退休,下半场该是追求自由、自在、自为的人生。可以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业继续打拼,可以顺应自己的内心享受生活,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找到“组织”归属一定的圈层,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启新的“事业”……我一朋友退休后爱上朗诵,常常活跃在一些文娱活动的舞台上,她告诉我工作中的朋友现在基本都没了联系,一起玩的都是朗诵中相识的新朋友。前两天参加“红楼雅集”,碰到一位文化人,她说退二线谈话的第二天她就从单位消失,办起了文化创意和园林园艺两个工作室。下半场的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共同的目标,价值和意义也是各自诠释,各自感受,唯有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班长用球赛比喻人生,一场球赛赢了下半场,才是真正赢得了比赛。人生亦如此,“只有下半场赢了,才是你全场的胜利”,忘了“养老”这个词,一起去开启人生下半场的精彩。
陈静: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