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生命是真实
散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与真情实感,散文中的人物、事件、景物,应当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至少也是有相当的真实依据的。
散文能不能虚构?
严格地讲,一切艺术创造都离不开虚构,无论是绘画、音乐,还是文学作品,都是作家、艺术家主观的产物。我们常说,艺术高于生活,不等于生活,它不是机械地照相式地反映生活,散文的本质是真实地表现生活,表达情感。这种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本质的真实、文学的真实、情感的真实,我们必须强调散文的真实性,坚持散文的真实性,否则,散文就失去了底线,就混同于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散文就不是散文了。
散文是一种回忆性文体,是对记忆的打捞和还原。造成散文少许虚构的原因:一方面,人的记忆有偏差,有选择,即使是亲闻亲见亲历的东西也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俗话说“眼见不一定为实”,你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这是指无意的虚构。另一方面,为了行文的方便,为了文章的整体效果、表述的方便,为了增加文章的美感等等,作家在个别的细节上进行有意的虚构也是允许的。
鲁迅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其中的“幻灯片事件”和“辞别藤野”等等细节,事后证实都是虚构的。我们都说鲁迅当年在仙台医专学医,课间受幻灯片的刺激,日俄战争中一个所谓的中国侦探被绑起来,日军将要对其行刑,旁边围观的中国人神情麻木,充当看客。鲁迅由此深感觉国民的愚昧无知,毅然弃医从文,要“拿起文艺的武器疗救国民精神上的创伤”。事后有一种说法,据考证,当年的仙台医专没有幻灯机,也不可能放映幻灯片。1937年,鲁迅去世后不到一年时间,藤野先生在日本的《文学案内》杂志上发表了《谨记周树人君》的纪念文章,其中提到,他并没有见到辞别的鲁迅,始终挂在西三条鲁迅故居书房中写有“惜别”二字的照片也不是他送的,很可能是由藤野夫人代转的,与鲁迅文章回忆的有偏差。这样的例子在《朝花夕拾》中还有不少。鲁迅在序言《小引》中这样说,这些(十篇)作品“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或有些不同,然而我只记得是这样”。鲁迅的散文有少许虚构,作为一种手法,是为文学的真服务的。
冰心的《小橘灯》,作者自己就承认有一些虚构的人物和情节,并不隐讳。但是现有个别的作家、名家走得更远,根本没去过某个国家,却凭空写了几篇一万多字到该国旅游的散记,绘声绘色,这种刻意编造的文风是不可取的。
散文的虚构不能违背总体真实、本质真实的原则,只能是局部的、有节制的。虚构的尺度,想象的程度,必须合情合理,不能无根据地随意发挥,更不能凭空杜撰,无所依傍。喜欢虚构,不如去写小说、编故事,写散文就要写真感觉、真故事、真思想、真体验、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他人。
写生活中深刻的、震撼你的东西
散文写作,取材要严,取舍得当,不要硬写,不要应景,要尊重内心的召唤,而不是外在的东西。所谓外在的东西,大家都明白,无非是名利的诱惑,金钱、名声、人情、任务等等。譬如应景式写作。现在有一些作者,时令记得很清楚,一到时令就要写一篇。不是说这些不能写,而是说没有创作冲动,一味地硬写,缺乏真情实感,缺乏独特感悟,怎么能写出好东西?
孙犁先生说散文特点的三个“亲”——亲身遭遇、亲身感受、亲身见闻。他说,这些(遭遇、感受、见闻)“不是每天每月,都能得到遇到,(都)可以进行创作的。一生一世,(人的)所遇也有限。更何况有所遇,无所感发,也写不成散文”。
人生很丰富,不是所有东西都有书写的价值,不能写成流水账,事无巨细,婆婆妈妈,要有选择,有取舍。要写有意义的,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东西,对自己或对别人有所启发的东西。
比如,有的作者喜欢写人物,写亲情,姥姥舅舅、邻居同事,以为自己熟悉的就能写好,但是这些人物没有特点,没有个性,没有生动感人的细节,人物立不起来,无非是如何善良,如何勤劳,如何慈爱,如何正直等等,千人一面,老生常谈,写得再真实也写不出新意。动笔之前先想想:你写的内容有没有价值?是不是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打动读者的东西?没有就轻易不要写。现在亲情类的散文数量很多,写好的极少,为什么?作者沉溺其中,与所写的人物拉不开距离,用情过深,以至容易美化人物、拔高人物,亲朋好友身上全是优点,完美无缺,写不出人物的特点与个性,写不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散文最适合表露作者真实的心迹,写人物不妨看看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书之所以打动人,成为文学经典,关键在于卢梭真诚坦率地解剖了自己,不粉饰,不隐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无情地暴露自己人性的缺点。写自己如此,写别人也一样。所以选材一定要严,要学会取舍,写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
散文要有魂和神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古人说,“凡文以意为主”,没有意,没有神,文章大可不必写。
散文的“形散”,我理解一是取材广泛,不受时空的限制,什么都可以写。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二是写法灵活,没有一定之规。脑子里有一定框框,提前构思反而写不出好散文,贴着人物写,贴着事件写,想到哪写到哪,有感而发,自然灵活。散文写作相对有一定的随机性,用一句俗话说:跟着感觉走。三是结构自由,不讲究布局谋篇、起承转合,可以叙述,可以描写,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
散文的“神不散”是说文章要有魂,有一个大致明确的主题、主线,也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文章之眼”,一篇文章要说什么?要表达什么?当然是你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文章不在长短,但一定要有一些你自己独到的发现、认识与理解。文章没有神,没有魂,就像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如何理解散文中的“神”与“魂”?抒情散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都是为了直抒胸臆,像茅盾的《白楊礼赞》,以及秦牧、杨朔等人的许多散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就是文章之神。议论文用形象和事实来说话,表明观点,说明道理,像鲁迅的大量随笔杂文,议论说理的特点一目了然,文章的观点和道理就是神和魂。
抒情、议论文的主题相对明显,我们阅读和写作时比较好把握。难的是叙事性散文,记人记事的散文有时候容易混同于小说,有一定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有的作者觉得自己写的是散文,却当小说发表了,两者的界线有模糊地带,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许多人当小说读,当小说选,这种例子有很多。
叙事性散文重在记叙和描写,写生活中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生活中的一个侧面、一个场景,人物的一个特点等等,看似随意,信笔而写,但是文章的“神”和“魂”应该是作者的感悟和发现。写人记事,不是为写人而写人,为叙事而叙事,而是重在抓住人和事的特点,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更突出作者的个人色彩。
记叙散文中的游记,记录旅途中的观感,如山水景物、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等,观什么看什么不重要,落脚点是作者通过景物抒发的内心情感。目前,许多报刊大多拒绝游记,因为这类稿子泛滥成灾,很难写出新意。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地记录旅游过程,没有独到的发现和感悟,很容易写成旅游指南,读者要了解的东西,上网搜索一下就可以,为什么要看你写的文字?所以要慎重动笔。
散文的“魂”或说是“神”,就是文章中一定要有“我”,无“我”则无魂。你眼中的世界,你眼中的事物,你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悟和体验。我们可以看看王小波的散文,每一页都会有“我”。
写散文,其实就是写自己,强调个人经验、个人感受。总体来说,小说主要是写别人的事,写身外的事,要弄假成真;散文则是写自己的事,写自己的情,心里的事,眼中的人,是自己和自己说话,表达你对社会人生的看法,表达你的感受感悟,它接近于内心独白,更多的是自述,而不是他述。有人说,小说也有第一人称的,也有自传性的,但总体来讲,小说中的“我”不等同于作者自己,而散文中的“我”应该是真实的自己,这是散文的魂或说是神,文章中要有“我”。
散文要说自己的话
散文易写却难工,韵文难学而易工。散文怎样写?我以为把话说好就够了。大致说来,记住三句话就可以了。
第一,说好普通话。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普通话,而是普通人说的话。就像平时和朋友邻居同事聊天时一样说话,说让人能明白的平常话、家常话、大白话。“高僧只说寻常话”,“是真佛只道家常”,连高僧真佛都说普通话,我们是普通人,不是圣人、哲人,有什么资格教育读者,说那些故作高深、云山雾罩、不着边际的话?
初学写作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喜欢拽些名言警句,堆砌一些华丽的辞藻或用一些欧化的长句子,显得有学问,这实际上是给读者制造阅读障碍,把读者往门外推。贾平凹曾说,作家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多用描写,少用概述;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少用公众语言,少用成语等等……生活中有人用格言警句说话的吗?几乎没有。
像孙犁先生,一位被低估了的散文大家。他的语言质朴平淡如拉家常,但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叙事从无豪言壮语,而是以细致委婉的笔调表现人物的情感,在平淡的描述中蕴含深刻感人的情致。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大美至简,我们读一些大家的文章,大多都平实浅白,娓娓道来,不雕琢,不粉饰,没有出奇的句子和花哨的辞藻。
说话是为了表达,起码要让人听得懂,喜欢听,词能达意,把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所以要说普通话、平常话。别说虚无缥缈的神话、胡说八道的鬼话、大而无当的套话、不着边际的虚话、莫测高深的空话。归根到底一句话,自自然然地把话说好,说人话,说让人听得懂的话。
明代“三言二拍”的作者冯梦龙说过:“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也就是说,你说的话越通俗平常,懂的人越多,传播得就越远越广。你写的东西涉及社会民情,符合世态人心,贴近现实,贴近时代,才有可能打动人。
第二,说真话,说实话。写散文贵在一个“真”字,态度真诚,情感真挚,内容真实——即真人真事,真情实感,这是散文的生命所在。
在所有文体中,非虚构的散文是最接地气的,与我们的生活最近,与我们的心灵最近,散文作家应该说真话,说实话。写作最高的使命是战胜谎言,还原真相,作家应该是一个时代的良心。语言文字是思想的载体,语言难以表达的东西,文字可以发挥作用。
说真话,说实话,尤其难得,尤其可贵,说起来容易,做到很难。写文章相对要自由一些,可以说一点真心话,可以逐渐地走近真相,还原真相,至少别说假话、套话、空话、废话。写散文是写自己,其实也是写世人。作家的作用,就是要把人人心中有、他人笔下无的东西有勇气写出来,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第三,说有个性有水平有特点的话。
写散文和说话一样,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叙述的效果大不一样。有的人精彩生动,有的人寡然无味,让人记住的都是那些有特点的、有自己风格的表述,而那些千篇一律的套话,说话人就像是传声筒,没有自我,所以很少有人感兴趣。散文写作的个人经验最为明显。尽量摆脱公共语言,说自己的话,说有个性色彩、与众不同的有水平的话,写你的内心,写你的感受,发自己的声,抒自己的情。
散文的特点是私人化的自由表达,强调个人经验,突出个人特色。散文就是说话,说自己的话,尽量说真话、实话,说普通话、家常话,大白话,说有水平、有特点的话。把话说好,说精彩,说生动,把它们写在纸上,我以为就是一篇不错的散文。
张映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编审。发表小说、散文、随笔、评论、学术文章等数百篇500余万字。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