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和诗、曲一样,是古代的唱词。它和诗同时萌芽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宋代更加繁荣。文学形式的发展归根结蒂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也就是由科举考试的内容或特定的经济利益决定的。词在唐代最初是民间艺人、歌姬演唱曲子的歌词,又称“曲子词”。诗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博学鸿词科}是正统的文学形式。而词是诗的副产品,故称“诗余”。后来文人除了写表现正统思想的诗,还填写表现日常生活和风花雪月的词,与诗同时供达官贵人的私妓(相当于后代的“妾”,如白居易的小蛮、樊素等)或教坊歌姬歌唱。
词与音乐有密切关系,“以乐定词”、“以声定字”是它的基本原则,就产生了“词谱”。词谱中不同乐曲要求不同声调的字句相搭配,这就形成了不同的“词调”。除了[浣溪沙]一些词调的句子比较整齐外,大多词调是长短句交错,故称词为“长短句”;各种词调的词里,每个字的平仄必须按照词谱的规定,这一些比诗的要求更严格,更固定。
初学填词必须熟悉词谱和字的平仄声律。
一、熟悉词谱
词谱是记载各种词调句式、平仄的书。有人考证古代词调有一千余种,现在能看到的仍有826种。有的词调字数、句式并不相同,形成“同调异体”,如【忆王孙】有31字和54字两体。我们见到的826种词调含2306体。词牌是词调的名称,一个词调常有多个名称,如【点绛唇】来源于南北朝时期江淹的诗“明珠点绛唇”,有人又称其【十八香】、【沙头雨】、【南浦月】【寻瑶草】【万年春】【点樱桃】等;【忆江南】又名【梦江南】、【归塞北】【望江梅】【江南好】【春去也】【谢秋娘】。
历代流传的词谱种类不少,清代比较完备的是万树的《词律》和康熙年间王奕清奉诏编著的《钦定词谱》,是清代及后代研究词学的必读著作。现代常见的还有王力、龙榆生等人介绍词律的通俗读物,都很简略。虽然词调的声请与词的内容可能并不一致,但特定的词调可能只适合表达特定的内容。初学者使用词谱中某一词调,必须阅读历代这一词调的一定量的作品,揣摩这一词调的词序、韵律、适合表达的内容。如【点绛唇】,可以选出一些名家的【点绛唇】:
宋代林逋的【点绛唇】,王国维誉之“咏春绝调”: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宋代苏过的【点绛唇】: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衘北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去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明代陈子龙【点绛唇】: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雨,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古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清代桐城派文人凌廷堪的【点绛唇】:
疏柳摇烟,曲池波细风初定。玉楼人醒。应念芙蓉冷。欲采芳馨,远道凭谁赠?纤云净,宝蟾如镜,照见鸳鸯影。
【点绛唇】词律为:
O︱——,O—O︱——︱*。O—O︱*,O︱——︱*。O︱O—,O︱——︱*。OO︱,O—O︱*,O︱——︱*。
(“O”可平可仄,“—”平,“︱”仄,*押韵)
【点绛唇】双调,四十一字,仄韵。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