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的诗歌创作的心得---主题篇

时间:2007/9/13 作者: 季风 热度: 98549

    第一部分:主题和标题
 
    本文主题词:诗歌的主题  标题  怎样找主题  如何呈现主题  诗歌的结尾  诗歌的像的重要性。
 
    诗歌是诗人对社会与自然界的事物表象的认识,是通过感官直接产生情感,应用浓缩的语言艺术和敏锐的思维,在诗稿上抒发激情。从而表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这个观点与立场就是作者要写作诗歌的主题。
 
    主题是诗歌的外表,主题要表现的思想是诗歌的内涵。是诗人在内心急于渲染的内容,歌颂已经发生的事实中间隐含着的内在价值,即人生价值观。
   
    一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万千事物中某一事物在一定的空间里,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历史的)产生认识,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来进行物质感知,再通过人的大脑进行思维活动,即意识反应,并总结得出结论。对于得出的结论是否要通过诗歌来渲染,这要看诗人对这一结论的好感程度。好感程度达到诗人非渲染不可的地步,诗人的激情就有了,诗就会自然产生,这就是我们说的“灵感”。灵感的激情确立了诗歌情感真挚程度,加上诗人的文字功底,一篇激情荡漾的诗篇就成功了一半。在灵感中确立的要抒发的立场与观点,是诗人要求读者接受或者理解的立场与观点。这个立场与观点,用哲学语言来命名,就是诗人在诗歌里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论。
   
    没有主题的诗歌是没有灵魂的诗歌,只能从诗歌的外形看还算是“诗”,但不能称其为“歌”。歌者,颂,歌颂!
   
    没有主题的诗歌不能陶醉读者的心情,不能陶冶读者的情操和不能净化读者的思想和灵魂。有时,有一些没有灵魂(没有主题)的诗歌,是作者没有对某事物进行来龙去脉的认识和感官,将其真实的思想内涵断章取义,用只言片语,而且流利,辞藻朦胧而稍带华丽的文字,渲染所谓的瞬间场景。在这个瞬间场景里,我们(读者)被“情”感染(视觉和听觉),但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被感染,“情”里的死去活来的真实内容是否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生活有促进作用,是否对不好的问题可以鞭打。这些没有主题(灵魂)的诗歌有意或者无意的欺骗了我们的眼睛与耳朵。这样的诗歌不能给我们带来启迪,不可能给我们以启发。更不可能给我们(读者)灌输先进的文化、进步的思想。
   
    虽然有的诗歌读起来看似韵律流利,词风飘然,辞藻绚丽,但你如果细读细品,就会发现这首诗除了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外观美丽,和听觉上音韵感觉,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好的东西------诗的思想内涵。诗歌的外观形态美和音韵美是另外的话题,不在主题范围内,这里不做讨论。
   
    诗歌的主题要靠诗歌作者精心选择,并通过立意来确立主题的轻重环节。
   
    大主题里包含着小主题,这个问题在诗歌层次中有讨论。犹如散文里的分段分层,每段有其段落大意,每层有层次意思。上下层次有承上启下。这些层次能够在诗稿里给读者呈现出象照相机拍摄像片一样,象摄像机拍摄电影一样,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清晰可见。让读者在这个像里身临其境,感受到诗稿里的画面就犹如摆在他(她)的面前。
   
    “像”能够清晰告诉读者,诗人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可以使读者置身于诗人描绘的意境之中,与诗人一起感受诗歌里的情感,共同表达诗歌要渲染的立场和观点。让读者在读罢此诗之时,可以回味审视诗人的立场和观点(主题)是否与自己一致。如果产生共鸣,诗歌作品就算在这个读者的心里成功。
   
    至于读者读到的这首诗歌是不是非常好的诗歌,要看这首诗歌在社会上产生共鸣的程度,范围是否广大。诗歌与读者产生共鸣是未知的,诗歌作者要充分考虑社会上的人在想些什么,关心什么,作者要有充分的估计。诗歌作者所要选择的主题应该是人民(人们)本身关心的和需要作者灌输的先进思想。真、善、美、祖国、民族、正义、和平、战争、爱情、山河等这些是永恒的主题。
   
    爱情是诗歌里最常见的主题,范围宽阔,内容众多,形形色色,是最永恒的主题。爱情不光是歌颂男女情爱,应该理解成为广义的爱情,可以用来歌颂祖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平等等。
   
    诗歌的选择主题,有非常妙的技巧。选什么样的主题,涉及的范围,需要证明主题的立场、观点的正确的素材等,诗歌作者需要这样的技巧。这个技巧就是作者的思维敏锐能力,知识的渊博与否,还有就是对要歌颂的主题的激情。
   
    诗歌的主题选择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诗歌的选题就是选择主题。一首诗有一首诗的主题,犹如我们写议论文一样。议论文的论题就是主题。要清楚的表明自己的论题(主题)的正确,要有大量的素材来证明自己的论证、论句。用论证和论句证明主题的正确。
   
    诗歌的写作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写作一样,文学语言艺术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法国诗人若望.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8日生----1695年4月13日逝世于巴黎)的《狼和羔羊》的主题是:强者的理由总归是有道理的。他在诗中描述了一只狼与一只羔羊的故事。狼要想吃羔羊,硬要说羔羊“谁叫你大胆把我的水弄脏?抒发了作者对狼毫不讲道理的残忍的本性的憎恨,对弱小的羔羊的同情。同情羔羊的悲惨遭遇的同时,鞭打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社会本质。抒发了一个永恒的真理:强者的理由总归是最有道理的!!!
 
    让我们就来举个实例。
   
    狼和羔羊
 
    在一条清澈的溪旁,一只羔羊正在饮水。/ 忽来一只饿狼,/ 出外碰碰机会,/ 饥饿把它带到这个地方。/ “谁叫你大胆来把我的谁弄脏?”/ 狂怒的野兽这样讲,/ “你这样轻举妄动讲受到惩罚。”/ “大王,”那只羔羊这样回道,/ 我求你陛下不要这样大发雷霆;/ 但愿陛下看过分明,/ 我饮水的这处河流是在下首,/ 离你有二十步之遥,/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无论怎样,/ 不会把你的谁弄脏。”“你弄脏了,”/ 这残暴的野兽答道,/ “我还知道,去年你还诽谤过我。”/ “怎么可能,去年我还没有生出来,”/ 那羔羊说,正在我在还吃奶。”/ 不是你就是你哥哥”/ “我没有哥哥”。“总是你一家人,”/ 因为你们不饶人,/ 你们,还有狗、牧人。/ 听人讲,此仇必须要报。”/ 狼把它銜到森林里,/ 深僻之处,把它吃掉,/ 一点不讲什么客气。
 
    我国诗歌前辈公刘先生的《五月一日的晚上》,主题是赞美五一节北京天安门前的狂欢夜。在诗中描写了焰火、灯山、狂歌等的盛况,抒发了自己欢乐的豪情。
 
    天安门前,焰火象一千只孔雀,
    空中是朵朵云烟,地上是人山灯海,
    数不尽的衣衫发辫,
    被歌声吹得团团旋转。
 
    半个世界站在阳台上观看,
    中国在笑!中国在舞!中国在狂欢!
    羡慕吧,生活多么好,多么令人爱恋,
    为了享受这一夜,我们战斗了一生!
 
    还有艾青老前辈的诗歌《吹号者》,主题是;吹号者的命运是悲苦的,当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号角的铜皮,使号角发出的声响的时候,常常有细到看不见血丝,随着号声的飞出,一群灰色的勇士和吹号者,威胁着敌人向前移动。
  
    《吹号者》是艾青三十年代写下的一首抒情叙事长诗。
   
    我们看到,他们的主题非常明确,通过看到的标题就可以知道主题了。大多数诗歌通过看标题,可以知道作者要写的主题,知道作者要渲染的思想内涵。所以,标题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的主题。
   
    但是有的诗歌,看了标题暂时还不知道主题,要读完整个诗歌以后,在读者回味诗歌的“意、景、情、像”以后,慢慢体会作者抒发的主题。才发现这里所标明的诗歌的标题仍然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作者选择的主题。
   
    还有一种“无题”诗歌,这是诗歌主题的艺术表现。无题中见有主题。作者清楚自己要抒发的主题,不言而喻。
   
    无题诗要读者通过读完诗歌以后,感悟其中的内涵思想,达到与作者共鸣,知道作者的主题思想。其实是有题的。
   
    无题诗完全可以标明题目,以显示主题。那么,这样的诗就会失去“无题”诗的奇妙之味-------可以引导读者的好奇神往。
   
    笔者近日写的《爱的无题》就有这样的欲望以引导读者对我要渲染的“美丽狐媚的幻像”的好奇与神往。
 
    一枕青云笑满巾/ 流云狐媚波浪轻/ 桃花翠柳红杏俏/ 焰烧春心情万倾
 
    这首诗由这幅图片引发灵感,先写了《惜人》,“月挂竹稍窗含影/ 几度清风两耳鬓/ 女儿醉愁宵寒夜/ 月惜伊人春晓冥/
   
    在后来的引发了伊人“流云狐媚波浪轻”的灵感,一个动人的伊人影像展现在眼前。写下了上面的四句。标题如果太明白了。显得太俗气,低下。但写必有原因,所以选择了一个半明白的标题《爱的无题》,写女子安寝后的美丽狐媚的幻象,引发读者神往,达到抒发爱的情感。
   
    主题具有外表性,应该一目了然。要证明主题同样一目了然。
   
    只要一个人有正确的思维,有一口流利的口才,就能够明白告诉对方他要表达的意思--主题。如果他说的话东拉西扯,你就会去打断他,问他在说什么。甚至要给他指出他的话没有逻辑关系,是“跳跃思维”,没有正常的思维规律。口才,是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结合,那怕是一个人没有读过一天书,都具有一定的口才。也就是说人人都应该有能力把话说清楚,一字一句。
   
    诗人的诗如果是东拉西扯,层次不清楚,没有清晰的层次逻辑关系,没有明确的主题和主题的思想内涵,那么他就是没有诗歌的文学笔才,缺乏思维能力和文字功夫的结合。
   
    诗人写诗是思想激情和思维逻辑在诗稿上的抒发。下笔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要抒发的是什么主题?立意是什么?用什么样的像去呈现?明确地告诉读者你要写什么,要抒发什么。如果随便以自己的神思乱扬,想到哪写到哪,也许是乱飞了,成为了跑激情之马,乱语自己所不知的诗句。使读者在诗行里一片茫然,不会产生共鸣。
   
    主题一定要表明作者所抒发的某种思想,这种思想是作者的思想内涵。通过诗歌的写作,和诗歌里的思想内涵统一,成为了诗歌的主题思想。这个主题思想与读者的思想内涵在读者阅读诗歌的同时,发生共振,产生共鸣,使读者读了这首诗歌以后还会回过头去再读,再去品味,甚至终身不忘。有些诗句成为了他生命中的“千古名句”。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千古名句”,才有流传世代的,得到社会广泛承认和传颂的名篇名句。
   
    朦胧诗是现代诗盛行的奇葩,我认为是最不好把握的。朦胧中要体现诗歌的所有要素,难。
   
    朦胧诗最重要的是“像”难成,空间逻辑关系准确,纵横交错无断层,是非常难的。但不乏有优秀的朦胧诗。卞之琳的的《断章》是一首非常漂亮的朦胧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意境是宽阔的空间,空间里有桥,桥下有水的幻象,有江南水乡的幻景。我为什么说这里有可能是“幻”呢?因为有桥不一定有水,这是一个逻辑。回过头来继续我们的幻象,有人在楼上看你。清晰的景像。到了夜晚,你窗含明月,醉梦其中。在白天,那在楼上看你的的人也醉入其梦,因为你的美丽气质已经装饰了看你的人的记忆。
   
    我们不难看出,成像是多么的重要。
   
    有一位叫水草的作者写了一组《草语轻吟》的朦朦诗,我非常喜欢这组诗,认为她的诗成功的关键是以像成诗,诗句表意,收放恰当。我们来看看其中的一首诗《湖边草》。
   
    “守在岸上/ 与湖相依/ 疏风斜影/ 宁静深远/ 读日出东山/ 看夕阳西下/ 微风吹拂/ 湖笑出几道皱褶/ 草在湖心/ 灿然如梦/ 坚持/ 与湖站成一道风景”
   
    这首诗共十一行,一气呵形,没有分节(片)。以“顺”为开篇,空间由湖边向湖心推展,再回到湖边,以像成诗。“坚持/ 与湖站成一道风景/ ”紧紧与开篇“守在岸上”呼应,“与湖站成一道风景”点出了这首小诗的主题---对湖边草的赞美,读日出东山,看夕阳西下,灿然如梦。十一行诗句有十行成像,“宁静深远”虽然没有成像,可以引起读者的遐想。“读日出东山,看夕阳西下”展现了湖边草一天的艰辛与潇洒。“坚持,与湖站成一道风景,”是作者表现主题思想的内涵,是作者对这一事物的价值观的展现,是此诗立意的目的。
   
    我们生活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在某一时刻,在一定的空间里,某一事物只要富有诗意,我们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感情,成为诗歌的主题。万事万物,茫茫宇宙,我们亲身经历的或者是感受到的,是看见的或者是从朋友、亲人那里听来的,只要有情感,需要抒发,有寓意,可以启发这件事情参与以外的人,刺激他们的感情,产生共鸣,起到歌颂、宣扬、或者警示的作用,都可以写成为诗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以景寓意,借物抒情,同样可以达到歌颂,或者警示的作用。故此,从天到地、从鷹到鸟、从山到水、从月亮到太阳、从乡村到城市、从工业到农业、工作,学习、和平、战争.....等等,都可以写成为诗歌。然而,任何事物的表象是靠人去接触的,必须有人的参与。
   
    不论是思想的形成,感情的激发,或者是故事的发生,离不了人的参与,离不了与人接触。这样,人就会有轻重、主次之分,就有了诗歌主题的大小之分。爱国、爱人民是大主题。相对来说,山水、爱情等是小主题。一般来说,描写小小瞬间的的影像(印象)是小主题了。描写小主题的印象不好掌握,不容易抓住,要表现其内在的思想内涵,很不容易。有些这样的诗歌,往往成为了口号诗歌,没有内在的价值。
   
    诗歌的优劣要多方面来决定,取决与多种因素的结合。
   
    主题不是唯一决定诗歌优劣的。大主题的诗歌有宏大的场面意境,小主题的诗歌可以有优美动人的诗行。不论是大主题或者是小主题,作者都应该考虑进步向上,思想启迪,灌输先进思想,这样的诗歌才能回味无穷,甚至千古流传。中国从古到今,有许多的名诗名句,流传几千年,几百年,为什么呢?就是她们有思想,有内涵。
   
    虽然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作者,不论成为什么大家,但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考虑,在思想上确立。
   
    主题的选择要看作者所处的环境、知识、教养、思想、情趣、爱好和所在的时间和生活、生存的范围,这里就有一个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往往我们要留下诗歌的写作日期,就是要证明自己写作的时代背景。每首诗歌有它特定的时间范围,在一定的空间里抒发情感,我称之为“相对的历史主题”。在相对的历史主题里往往可以产生一些永恒的大主题。有许多的名篇与名句可以证明这一点。
   
    选什么样的主题进入自己的诗歌,还要看作者的世界观,看作者对事物的认识。是对实际生活中对某种事物表象的灵感感应是否敏锐,而且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样写出来的诗歌就有感情,而且是真实的,没有半点虚构,才能感人(当然文字功夫是不可缺少的),才能与读者产生共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是自己眼睛看到的,亲身经历的,通过他人的描述,自己有“切痛”之感,非宣扬抒发不可。目睹他物,感知心灵,再感知他人,难忘!经常说耿耿于怀,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不去写,有一样终身遗憾的感觉。不感到遗憾的就是写出来。
   
    然而,我如果去故意捕风捉影,特别有意去宣扬没有自己感情的东西,诗歌是写不好的。就是写出来,也是没有人看的。别人不知道你是在没有感情的时候写的,看了也要批评,甚至很厉害。
   
    选择出来的主题应该从实际出发。在观察事物中多想,什么是事,什么是物,什么是事物呈现的像,是否是自己亲身感受(包括经历的和没有经历的)到的。如果是,要看看自己是否会耿耿于怀,印象深刻,就会有前面说的不写就有遗憾。一与朋友说起,就有说不完的话,激动不已。而且这些事物对社会又有寓意,有积极向上的作用,那你和我就写吧!写出自己的思想内涵!
   
    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诗歌的主题思想会不会存在一定的某种缺陷,是不是能够弥补,是否会被人误解,而且这样的主题是否别人已经写过,是不是非要写不可,如果不写,会对你有遗憾吗?
   
    写作完诗歌是作者情感的抒发的完成,写完后,作者会感到一身轻松、愉快,和惬意。有一种美的感觉。然而,写出来的诗歌是否要去在公共场合去发表,这就要好好思考。如果写的诗歌感觉有新意,与别人不同,又是积极向上,有意义的寓意,当然可以考虑去发表了。如果写出来的诗歌是别人曾经写过的(形式、内容、题材、体裁),最后就不要去发表了,留在自己的书怀里,鼓励自己,已就练笔也好,抒发自己的感情,一吐为快。或者把写的这样的诗歌赠送给你描写的对方或者朋友,说明来由,让你的朋友也与你抒发感情,产生共鸣。
   
    诗歌的写作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诗歌的结尾,很好的结尾可以起到点金作用,这个问题要每个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慢慢领会,和对所写的诗歌的情感真挚程度,还有诗歌里的承上启下的掌握。看来结尾是寥寥几句,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五月一日的夜晚》的最后两行诗句就是全诗主题,是作者要抒发的情怀,没有这结尾的两句,这首诗就没有了意义。
   
    好的结尾可以点明主题,表达思想与情感。
 
    (待续第二部分)
 
赞(1)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5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