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篇——数字佐证发展
桑干河曲弯弯,市区高楼林立。无论夜里还是白天,漫步在朔州大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总让我产生一个幻觉:这就是杨家将浴血奋战过的朔州么,这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这座摩天大楼,是……集团的。”
“民营的?”
“是啊。”
打开电视机,市里的领导正参加一个民营企业的剪彩,跳跃的荧屏捷报频传,给朔州市民传递着一个又一个喜讯:
“近年来,朔州市中小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到2006年底,全市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总户数31411家,达到全国中小企业数的1%,从业人员达23。85万人。共完成增加值116。7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的50。2%,营业收入达328。4亿元,上缴税金23。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49%,进入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增速第一方阵。”
“2006年1月25日,农业部公布了认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全国共有297个单位获此殊荣。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我省十家企业榜上有名。标志着朔州市创新农产品加工企业跻身于‘国家队’。”
“全市在引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大力扶植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企业的形成。截止2006年底,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已发展到495个,古城、老万、金海洋、嘉明、康喜等一批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骨干。”
……聪慧、勤劳的朔州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搏击,心里绽开了鲜花,脸上挂满了笑容。
“五一”黄金周,参加朋友的婚礼。席间似乎所有男士都为朋友的艳遇钦佩不已。娇丽的新娘、香车,老丈人的出手大方,一出就是百万……
“咋这么走运,找了个百万新娘?”
“是吗,……的侄女呀?”
“哥们,脱贫致富了啊!”
不说别的,又一个百万富翁诞生了。数字足以见证一切,朔州市民营经济的实力可见一斑。而且据说啊,朔州市的民营企业已准备上市了。
2、发展篇——效益连年翻番
“事非经过不知难,”东关老街的一位大爷如是说。他们是朔州市的第一代创业者,是他们见证了朔州市的发展。
1997年初,我市经济体制吹起了改革的号角,市委市政府经过广泛调研后,出台了《关于民营经济强市战略的实施意见》,即著名的“30条意见”。民营企业界很快作出回应,从实践、操作上入手,制定了《关于加快市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十项措施》,从政策保障到操作方法,都有了着落。民营经济开始在朔州大地上生根了。
1997年4月,民营经济敲响了振兴朔州经济的锣鼓。春节刚过,市委、市政府就在省城召开了“朔州市招商引资洽谈会”,集中介绍我市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和优惠政策,吸引了太原市150家实力企业参加,掀起了一股到朔州开发、办企业的热潮。
截至2002年,全市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达到了190家,亿元以上的就达15家。餐饮服务业、房地产等民间资本的涉足,成就了王秉文、田玉仙、柳二文等知名企业家。上缴财政连年翻番,我市民营经济初见成效。
在之后的全市各类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市长等多次对全市民营经济取得的战果作了高度评价。
1997年起步,时至2007年,走过了十年风雨路。坐车从东关商贸城始发,途经马邑路琳琅满目的商铺,再到占义学校、万通源,市二中下车,仿佛一条既短暂又绵长的流水作业线,一个朔州民营经济的展览馆。从南到北每个点都仿佛是民营经济的展区,这条线上浸透了朔州市民营企业家、小老板们辛勤的汗水。
2007年2月6日,王雅安书记在“市委四届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到2009年,朔州市将迎来建市20周年,朝气蓬勃的朔州市应具备既定的战略目标、成熟的发展思路和所有的软硬件,把我市建成拥有150万人口的和谐发展的塞上明珠。塞外人民翘首企盼!
3、建议篇——争做百年老“店”
朋友中间有不少业内的,有的搞装饰装修,有的搞户外和媒体广告,还有的搞煤炭储运……闲来无事,不谈政治,就把赚钱这头等大事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座的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已小有成就。
“难啊难,难如上青天!”
“信贷资金不足,哪能挣得来钱?”
“咱朔州咋就出不了个‘李海仓’呢?”
“咱这小企业,没有一个政协委员,自力更生谈何容易?”
虽是闲话,还是满有分量的,不由地引起在场几位朋友的思考。那位大腕朋友,搞室内、户外、传媒广告的,就因跟小舅子的纠葛弄得焦头烂额呢!
纵观国内外中小企业的发展,虽前途光明,但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常碰到诸如产权制度问题、管理制度问题、发展战略问题、诚信观念问题、人才管理问题等的困扰。据我市而言,与发展初期相比,民营企业已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但就目前看来,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项目推进缓慢;金融信贷资金不足等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再则能否丢掉政治拐杖,顺利成为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成熟主体,还需要民营企业群体的集体探索。
朔州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要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政府仍需完善市场管理和科技创新体系,引导“低、小、散”户向公司化、集团化发展;清理、规范税费科目;仍需给与扶持和保护,不仅扶优扶强,不强的也要扶,使有竞争力的企业由弱到强,多出几个“金海洋”、“老万”,市民营企业“百花齐放”。
市各级工商联、法律机构应从技术服务、经济及社会政策方面给中小企业以支持,借鉴韩、日、德等国可行的做法,鼓励本地学生、闲散资金创业,向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及盈利空间。
各级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拟定措施,实现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盈利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都嗷嗷待哺,银行可选择信用环境好、营业环境好的地段开展试点,然后由点到面,梯度发展;向有市场前景、专利项目的小企业积极提供信贷支持。
各中小企业在建立时就应放眼长远,争做“百年老店”。建绿色“GDP”,搞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不要跟风或一哄而上,在邮电通信业、批零贸易、餐饮服务业等各领域打造产品品牌;借助这些企业信息网络及政府交流平台,互通有无;注重知识与科技含量,打造我市文化拳头产品,这样才能做大做强,独领风骚。
“的确,振兴我市民营经济,首先得依托自身实力,要从复制转为进化,从无序竞争转向规范多赢;其次,必须借助外部环境,从会融资转为善理财,从重视经济效益转为追求社会效益,我们也只有如此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希望桑干河水长流,朔州儿女奋发,在朔州市党、政的共同领导、支持下,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到那时看我等挺立潮头,挥斥方遒!激荡黄河水,缓缓东流。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