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乐
何其芳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
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
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
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
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
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
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
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
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
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
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
何其芳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和散文大家,他早期的文字细致绵密、华丽温婉,以纯净忧伤的抒情见长,善于捕捉心灵深处瞬间的情绪,其诗文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超高的艺术技巧建构起一个如梦似幻、唯美浪漫的文学世界。《欢乐》是何其芳早期诗歌代表作之一,唯美精致,融中国古典之韵与西方异域之风于一体,而又呈现出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诗人用明艳华美的意象勾勒出流光溢彩的诗性画面,在反复咏叹、层层铺垫中营造出镜花水月般的诗意空间。整首诗语调温馨欢快,却时时散发着淡淡的忧伤,将恋爱中甜蜜而忧愁、痛苦而幸福的复杂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瓶好酒纯而不烈,一杯好茶香而不浓,读一首好诗就如品一段人生,五味杂陈而又释然于胸,一切自在其中。此诗亦然,整首诗情绪饱满,句式张扬,意象繁多,绵密的追问层层扑来,艳丽的色彩夺目而入,极具向外扩张的个性张力,读来却节奏舒缓,急而不躁,诗人将情绪控制得恰到好处,恰似“一弯小溪流着透明的忧愁,/有若渐渐地舒解,又若更深地绸缪……”(何其芳《秋天(一)》)这一方面得益于诗人深厚的古诗功底。诗中充满古诗的音韵,结构整饬,音调优美。诗人反复追问欢乐是什么颜色、什么声音、是不是可握住、会不会使心灵颤抖、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以相似的结构反复咏叹,三个小节依次铺排开来,回环呼应,犹如一幅水墨画层层晕染、张弛有度,极大地舒缓了紧张的节奏。诗人置身其中,就像一位不谙世事的孩童,一边不厌其烦地追问,一边天真地幻想着他心目中“欢乐”的样子与意蕴。显然,此刻答案已不重要,追问本身也变为喃喃细语,早已失去了追问的尖锐与凌厉之气。另一方面,诗人受到法国后期象征派诗歌的影响,重视审美的象征作用,将主观的情绪外化为客观的印象,注重颜色、线条、布局等美感造型。他运用通感手法,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赋予抽象的“欢乐”以颜色、声音、情感和气味,使抽象的欢乐变得具体而形象。此诗的妙处,还在于场景的布局与构造,色彩调配、动静相持,处处彰显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雅风韵。“白鸽”“红嘴”“蔷薇”“松林”,一红一白、一粉一绿,靓丽的色块与线条相互撞击,犹如色彩绚丽的油彩画。而“簌簌的松声”“潺潺的流水”这些舒缓的声音,则宛如天籁之音。诗人将五彩缤纷的画面配以清澈之音,将靜谧的景观配以簌簌的松涛与潺潺的流水,让整幅场景和谐雅致而又不失灵气。这种浓而不烈、张弛有度的氛围也为诗歌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础。
这首诗初读情感欢快,但细细品来,这短暂的欢乐就在反复的追问中消逝,慢慢透露出内心深处掩饰不住的忧愁。何其芳早期写下了很多爱情诗篇,但是很少有人提及《欢乐》,这或许与它的集结出版有关。《欢乐》写于1932年,却没有收录进爱情诗集《燕泥集》,而是在1938年收录进了《刻意集》。这部诗集咏叹人生,回忆往事,多种情绪混杂,因而《欢乐》的爱情风格被淹没其中。直到1945年文化出版社将何其芳早期诗歌全部汇集,《欢乐》被编入《预言·卷一》。《预言》分为三卷,每卷风格迥异,《卷一》则是对爱情的歌唱和咏叹。另外,诗人也曾坦言:“我曾有一些带伤感之黄色的欢乐,如同三月的夜飔飘入我梦里,又飘去了,我醒来,看见第一颗亮着纯洁的爱情的朝露无声的坠地。”(何其芳《黄昏》)这“黄色的欢乐”难免引起我们对爱情的揣测,或许爱情就是这么神秘莫测,总是悄然间不请自来,又会在不经意间悄然离去,徒留无辜的人独自欢喜与伤悲。何其芳正是经历了这么一场“不幸的爱情”“每一个夜晚我寂寞得与死接近”,但是“每一个早晨却依然感到露珠一样的新鲜和生的欢欣”(何其芳《刻意集·序》)。爱情中谁说欢乐不含忧郁的悲伤?悲伤中不会夹杂着爱的甜蜜?亦或者说,欢乐即是悲伤,忧郁如同欢乐。轻轻地握着恋人“温情的手”,注视着对方带着“爱怜的眼光”,谁能拒绝这爱情的火焰?焚烧吧,整个心灵随之“微微颤抖”,直到熄灭时静静地流下悲伤的眼泪,最后化作一场“可爱的”略带“忧郁的”美好回忆。
星星诗刊 2023年5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