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着巨飞的《湖水》时,会让人不自觉联想起梭罗的那部著名的作品《瓦尔登湖》。但是,巨飞的《湖水》,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的“湖水”,全然不同。在梭罗的眼里:湖是最美也是最灵动的景物,是大地的眼睛。以湖为鉴,可以照见自身性情的深浅。岸边的树木是湖的长睫,四周的葱郁山崖,则是它舒展的浓眉。在巨飞的眼里,湖就是一部古典主义的集大成者。梭罗把湖写得精致、精当、精彩,巨飞的湖,却写出了人生的另一面:使命、担当、责任。
在巨飞的《湖水》里,我们随着他的笔触,移步换景,景随物转,人随景移,步步深入,层层剖析,便因此而读到了巨飞的童年、少年、青年,和将至的中年;读到了他出生地匡冲,以及匡冲连绵起伏的群山、读书的学校,和他隐隐约约奔波的生活;读到了他在奔波往来的生活中,所见与所感,所思与所得。但是真正让他展现才华、倾注情感的,也是写得笔墨最饱满、思想最丰富、情感最真挚、语言最朴素的,还当属于他深切地怀念其亲人的作品了——他笔下的父亲,正是让他一再地隐忍、内敛、失眠、牵挂的父亲,因此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其字里行间,至真入醇之意,至亲刻骨之情,情感细腻而目光锐敏的读者,应当也在垂泪之余,肯定早于我而有了发现。初步统计了一下,在《湖水》这部诗集中,直接写父亲的17首,写母亲的两首,写兄长的1首,加起来正好20首。
“这是一面镜子,石头不会打碎,镀在上面的银不会脱落,自然持续地修复它的光亮;暴风、灰尘不会使水面污浊,水是长清的;污秽若是呈现在这面镜子上就会下沉,被雾一般的阳光洗刷干净。”正如梭罗在描写瓦尔登湖时,所倾注的情感一样,巨飞在他的诗集《湖水》中,也倾注了他自己全部的情感、才华。他在诗作《龙子湖》中写道:“怀抱明月葬于湖底,从此/街头就少了一个怒汉/鱼儿跃起,湖水荡漾/月光照在/去年月光照过的地方/只有月光,才能抵达和清洗/……而秋风浑然不觉/山路上,谁的歌声婉转/我沉溺其中,成为一条水草/喧闹的人群中我悄然离场/望着凝固的湖水悲从中来/湖底的淤泥,藏有星空图/天空的中央,只有一颗月亮。”通过比对,我们才能更深入也深切地体会与感知,梭罗的瓦尔登湖与巨飞的龙子湖,两者极其地相似之处与其巨大的差别所在。
著名诗人李少君先生在他的《何为诗意》一文中,开篇就有段耐人寻味的诗话:“诗人要有某种独特的才华,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比如赤子之心、童心、跳跃性的思维、想象力、联想能力、顿悟、高度浓缩的情感等等,是个人性情的展现,对外界的敏感与领悟,而很多人,也许饱读诗书,却不一定能写好诗,‘非关书也。当然,也不宜将此过于神化玄幻。事实上,也有很多人经过不断的努力,或生活中出现意外变局,突然有所感悟,诗越写越好。”我想,巨飞是否也在通过对湖水的敏感与领悟,也在通过不断的努力,以及父亲的去世或生活中出现意外变局,突然有所感悟,诗越写越好而有关呢。
在我读巨飞诗集《湖水》的过程中,时刻感知到他在对物对景的描写与表达上,既有思想超越的一面,也有缅怀过往的一面,如果把两者叠加起来,正好可以用一列绿皮火车与一列高速动车来形容和比喻。高速动车是他思想超越的一面,而缅怀过往,却是他绿皮火车的一面。这在他的诗集之中,时时都有体现,我们可以略过。而真正能够全面地体现出他的才华,体现出巨飞诗歌创作特点的作品,除了思想的超越与对过往的缅怀之外,最能说服、也是最能打动读者的,还是他对生活在匡冲这片土地无限的热爱与赤子的情怀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匡冲》,“你要去匡冲吗?/毛茛、紫云英、小鹅花和凤仙/捎来口信——/你乘坐童年时滚过的铁环/在云端上走得太远,该停下来了/去匡冲,要走小路/找到一棵枫树和一个乳名/要顺着炊烟的阶梯向下/在灶膛里找到黝黑的石头,向实验室问路/它告诉你,去匡冲/要赶在冬日的夜晚/有人风尘仆仆,在火塘边谈论死去的亲人/那是個手机没有信号的地方/要用植物的根蔓来导航/年复一年,草木新发,它与死者握手/又与你剪断的脐带相连/它触摸过死,也亲近过往/你要去匡冲吗?/今晚,你骑着月光即可抵达/山脚下,结霜的屋顶白茫茫一片/你跪在父亲的坟前,像一座漆黑的墓碑/没有悔恨的泪水/也没有骄傲的墓志铭。”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把这首诗全部引用在此,想要说明的内容很多,仅就其诗的内容而言,就够得我们不吝其泪水滂沱了。其反复的询问——你要去匡冲吗?其实也是诗人自己,在那里纠结、杯葛而发出的疑问罢了,在其自言自语之中,巨飞对亲情的看重也是不言而喻的了。这也正中了李少君先生的看法:“我觉得诗意应该是超乎寻常的,或人性的细微幽微美妙之处,是充满想象空间的,比如对日常世俗的超越,奇特的细节,微妙的氛围,来自自然的一缕芳香,生活的脱轨,灵魂的出窍,情感的突然积蓄爆发等等。比如某天你突然看到一幕,与你平时不一样,你就感觉到一种新的感受,产生新的情绪或情感,这可能就是一种诗意”。
美国著名诗人,美国诗歌年度诗歌大奖得主顾问(2000-2001)斯坦利库尼兹说过,如果我们想体会奥德赛中的任何某一刻竞技生活是什么样,那我们必须求助诗歌。那一刻和我们很亲密,恰恰是因为它是如此的善变的逃犯,有点似是而非,因此诗人要花上一生狩寻那个片刻的魔力。艺术是圣杯,我们将卓越之酒倒入其中。什么是想象?不过是反映了我们渴望归属于时间和永恒?斯坦利库尼兹的这段话,我个人觉得,更有助于我们获取解读巨飞诗歌创作的密码。即有永恒的时间概念,又有真理的不断涌现,还有丰沛的想像瞬间捕获到的那“片刻的魔力”,至最后才是一杯“卓越之酒”倾入我们的喉咙。阅读的快感与美妙的享受,好比爱情的注入而让我们心生景仰的出众的才华裸裎。具体而言,巨飞诗歌创作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诗意的高度概括性、内涵的迅速集中性、语言的强烈饱满性。
诗意的高度概括性。陈巨飞的诗作,就其诗作的体量而言,都可称作短诗、小诗,一本诗集,稍长的篇幅,可能就是前面那首《匡冲》。翻阅其作品,最长的不过《河流史》,共23行。最短的诗作,七八行而已。能够在这样较短的有限的篇幅以内,精确地表达诗意,非大家手笔不可,更重要的还在于,读巨飞的诗作,总能在诗贵含蓄的表达中给阅者以出奇不意的喜悦与醍醐灌顶的透彻之感。仍以前面那首《匡冲》为例,其诗意铺陈,步步设陷,也步步为营,逐层深入,其实最想要表达的,就是对父亲深切的怀念。因此,可以這样说,巨飞的诗作,开头把网撒得开,结尾之处又收得很紧,一张一弛,前后连贯,富有张力,写作妙趣也。
内涵的迅速集中性。纵观陈巨飞的诗歌作品,就其内涵而言,在《湖水》这部诗集之中,由于它的外延不宽泛,内涵就必深厚,也必迅速地集中。不枝不蔓,不浮不躁,总是以讲述人的第一口吻,从容不迫,春风徐徐,春雨淅淅,娓娓道来,其中的篇什,既有点晴之妙,也有婉转之趣,用有限的铺展来浓缩诗意的精华者,可谓之迅速的集中性也。
语言的强烈饱满性。这既指陈巨飞的语言表达技艺,也指他在语言创作方面的艺术魅力了。“诗到语言为止”,有人赞之,有人行之,有人嗤之,有人耻之。就我个人而言,诗到语言为止,即恰到好处,就是最好。巨飞的诗,也体现了这个特点,但又不局限于此。在他的诗语之中,既朴实无华,又灵动多姿,仅就其疑问的句式而言,就即有短句诘问,又有长句反问,还有句中疑问。如“顺着脚印去找一个人?”这句疑问在开头;“而修行,由什么构成?”这句疑问在句中;“哪一朵,藏有我们经年的疼痛?”这句在句末。他对破折号的运用,都极富变化,又巧妙自然,不露声色,不着痕迹。同时,在他的诗中,还有不少时鲜的新词得到了妙用,比如“占星师”“插花师”“造雪机”,这类词语的运用,就让阅者读之倍感亲切,不时莞尔。
总之,在巨飞的诗作中,时不时地就有画面之感,让人既肃穆又迷蒙,还有某种梦幻之感,仿佛在欣赏一幅印象派的画;同时又有现代感,世界的烦躁与人内心的安宁,常常形成冲突而得到渴望的满足。他写的钟声,所带来的寂静中的震撼,确实既新颖又别致,有一种直抵内心让人震动的力量,是人在历经沧桑后向往的境界,一种真正的内心的安宁,这样的寂静如古寺钟声一样有深远而悠久的力量,长久地存储于记忆之中。巨飞的诗,更多还是——回到日常生活,以“眷恋、珍惜、感伤、了悟”的态度,面对现实人生,推动或者生成——自己的人生满盈的意义;是那种天然雕饰,不着颜色,不讲渲染,有着长江之水的清澈与奔腾,也有着燕铭山的挺拔与婀娜;真正是大象无形,大声稀音,大道无痕,朴质之象,纯粹之玉;既有雕虎刻龙之手,又握擒豹射雕之箭。因此,就自然而言,诗人斩获而得意象之诗,信仰之诗,理想之诗:雪落的黄昏,道路把所有影子照得雪亮,而当创作出让人悸动的诗作时,那夺眶的热泪,喷出眼眶;含着热泪时,又常常让人闭上眼眸。这让我想起艾青著名短诗中的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要讲的是,泪水,湖水,是否也有异曲而同工之妙呢?一个要闭上眼睛,一个是常含热泪。陈巨飞的作品,其实也是在不断地告诉我们,高尚的追求,美好的诗德,纯粹的境界,不效命于任何诗歌之外的东西,唯把诗歌当亲人,唯把诗歌当爱人,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火烤,扛得住风霜,这样的诗作,必然也就是好诗了。
最后,让我们用《湖水》诗集中精华的两句来结束本文吧:木桨哗哗,拨动湖水/春风无言,吹拂往事。
松林湾
本名王昌东,男,汉族。煤矿职工,中国煤矿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先后在《诗刊》 《星星》 《绿风》 《诗歌月刊》 《星火》 《散文诗》 等杂志报刊发表15 15 0余首(篇)诗作、散文。出版诗集《空洞》。
星星诗刊 2023年3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