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关注宋宜昌,并非因为他是省委书记的儿子,而是因为他的长篇小说《北极光下的幽灵》。
1978年,宋宜昌的长篇小说《北极光下的幽灵》正在《甘肃日报》上连载,只要当天的《甘肃日报》一送到,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到连载小说的副刊页,认真地阅读这部小说。
读着读着,就被小说的内容深深打动。我是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被其中优美的文字,精彩的描写,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
我把连载从报纸上剪下来,贴在一本《红旗》杂志上,只要有空就拿出来阅读。对于不少我喜欢的精彩描写,我就像学习名著范文那样把它背下来。比如这部小说的开头我至今都能倒背如流:
“一九四〇年四月的一天,纽约下着菲菲细雨。从大西洋方向飘来的团团水雾,一路掠过长岛和长岛海峡,降落在哈德逊河和东河的汇水处。那里的一片摩天巨厦,都浸没在低垂的云帐中。东北风相当冷,迫使布鲁克林区和曼哈顿区不少行人都竖起呢大衣的高领。”
寥寥数语,就把四月纽约的寒冷、气候、地名描写得一清二楚。在上世纪70年代,宋宜昌就能把纽约的气候、地名和街道了解得这么清楚,可见他的知识面是多么宽广。接下来的人物描写也十分精彩:
“华道夫饭店典雅的饭桌旁,坐着一个中年人。他的英格兰呢外套裁剪合身,衬衫洁白,皮鞋锃亮。他身高六英尺,举止潇洒,一头淡黄色的头发,显出十足的绅士派头。侍者端上他要的马提尼鸡尾酒和干酪烧小牛肉后,他就自斟自饮地喝开了。
两杯酒下肚,正当他往小牛肉上洒胡椒粉时,桌子对面来了一个人。他对北欧绅士模样的人微鞠一躬后问:先生,能在这里坐下吗?
绅士抬起头来,感到有些不解。华道夫饭店是个上流人士常来的大酒店,本来人就不多,时逢凄风冷雨,顾客更寥寥可数,他为什么一定要凑这个热闹呢?但出于客气,他还是说:请吧。
来人身材不高,衣著式样很旧,皱皱巴巴而且有不少尘土,鞋上也粘着泥,看来是经过长途跋涉的。他要了一份罗姆酒和红肠炒蛋后,急促的呼吸渐渐平静下来。
旅行者拿起酒杯,端详了一会儿金发绅士,突然开口说:如果我没有认错,您就是瑞典气象学家巴斯比先生吧?请允许我为了您的健康干杯。”
看,多么精彩的描写,主人翁就这样出场了,于是一部描写二战时期的惊险小说就这样向读者拉开了序幕,我不禁拍案叫绝。
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就听到宋宜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什么杂志这么好看?我扭头看到宋宜昌走进了传达室,就站了起来。
他走近我身旁,翻看了一下我桌上那本杂志的封面。他就笑了:没想到你还这么认真地学习《红旗》杂志呢?
我说不是《红旗》杂志,是你的《北极光下的幽灵》的剪报。
是吗?他又从桌子上拿起那本杂志翻看着:呵,还真是。你还挺有创意的嘛?我还真以为你在学习《红旗》杂志呢。
宋宜昌在大院内给人的印象似乎十分清高,这大概源于他是省委第一书记的儿子的身份,其实他是一个十分谦虚和低调的人。他思维敏捷,知识面宽广,只要打开话匣子,话语便滔滔不绝。
他把那本《红旗》杂志放在桌子上,就坐在靠墙的沙发上,我侧过身看着他说:你的《北极光下的幽灵》写得太好了,里面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描写栩栩如生,尤其是北极自然景观的描写太美了,诗一般的语言,令人爱不释手。你去过北极吗?
没有。
那就太神奇了。我惊讶道: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吧。北极的场景,宏大、震撼,白雪茫茫,一望无际。你把北极的寒冷、积雪、气象、云彩、雪花、爱斯基摩人,以及北极光的描写,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哪有你说得这么好。你要是喜欢,等以后出了单行本,我送给你一本。
那必须是签字本啊!
我又不是什么名家,签什么字。
不行,必须签。
他无奈地朝我笑了笑:行,那就签吧。我是一般不给别人签名的。看你这么执着,我就破一次例吧。
那就太谢谢你啦。我对他说:这部小说,我已经读了第二遍了,虽然爱不释手,但我还是要给你提一个小小的建议。
好啊,什么建议?你说。
我感觉有一章节收尾太快,还想看下去,却没了,结束了,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哪一章呢?
就是摩尔斯堡男爵洞这一章。罗伯特少校和安德烈刚发现这么一个洞,罗伯特怎么会一下就放松警惕了呢?这似乎有点不符合逻辑。多好的隐蔽藏身之处啊,我认为应该让他们在洞里多呆上一段时间。这么好的一个洞穴,刚发现就结束了?多遗憾啊。
你这个建议倒是别具一格,到现在为止你还是第一个向我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人,之前我听到的都是赞誉。
那是肯定的。
为什么?
因为你是省委书记的儿子呀?人家当然要捧你啦。
胡扯。这都是偏见和想当然的。其实外面没人知道我是省委书记的儿子。我的身份对外是保密的,否则我还会在科技情报所做一名外文资料员吗?于是他便向我谈起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父亲时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省军区第一政委和兰州军区第二政委,母亲是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省科技情报所做外文资料员,当时他单位的领导和同事都不知道他就是现任省委第一书记的儿子。他填写工作履历表中父母一栏都是写的化名,职业为一般干部。直到有一天,他的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得知他的真实身份,显得十分惊讶。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现任省委第一书记的儿子竟在其下属单位做资料员,而且默默无闻,为人低调。他对宋宜昌嗔怪道:小宋啊,低调做人自然是一种美德,但你不该对我也保密呀?你现在可是我省的知名作家,在基层做个资料员简直就是埋没人才。领导打算将他调往机关工作,被他婉言谢绝,并请求领导不要对外扩散他是省委书记儿子的身份。
听完他的叙述,我深深被他低调谦逊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时过境迁,如今,像宋宜昌这样的干部子女似乎越来越少,不知什么时候,干部子女的称谓也悄然变为“官二代”了。我不知道这是否也是一种与时俱进?但我分明听到更多的是“我爸是李刚”的张狂和喧嚣。
李刚何许人也?据说只是一个地级市的公安分局副局长!
从此,“我爸是李刚”便一下成为网络爆红语言,上了百科词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