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们为什么热衷于发表情包

时间:2023/7/4 作者: 初入江湖 热度: 63670
  我们的日常交谈总是活灵活现、绘声绘色的,书面语则主要用来满足我们对抽象思维的需要。长时间以来,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在网上我们也只能以书面语来交流。一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无奈才会用纯文字来交流,这种情况下就要做精简。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把符号分为“表达”和“指号”。在他看来,所有的发声的言语都是表达,一说出来就能起到传递意义的作用。说话者要表达的意义当下对听话者呈现。当我们用书写来传达意义时,会失去语音表达所具有的当下性和直接性。言语(书写)使得人类的发现可以代代相传,并且可以对原初的发现不断改善和添加,但导致发现的意识状态和意识活动是无法通过书写保留下来的。现在各种图像使我们有望传达我们的意识状态。

  文字要恢复语句包含的意识状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加拿大语言学家格雷琴·麦卡洛克在《因为互联网》一书中说:“古典和中世纪的文本只会描述人物做了什么,不会描述他们的精神状态,近代的作品有了独白,人物表达他们的思考过程(如哈姆雷特和朱丽叶对死亡的思考)。随着小说的出现,无所不知的讲述者可以暗示角色自己也不能充分理解的意识状态,20世纪的现代派作家开始唤起读者对某种精神状态的真实体验。现在更进一步,表情符号等东西可以让我们不仅是精神状态的读者,也是它们的作者。”现在我们可以用表情符号来表达发呆、奸笑、难过、抓狂等。

  麦卡洛克认为,表情符号并不是一种新的语言,但它是语言有益的补充。“表情符号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它们是一种语言,而是因为它们不是一种语言。它们不是要在词语的主场跟它们展开竞争,增添的表情符号是为了表现另一层含义。字母表示声音,标点表示语调,表情符号和其他图像则填补了沟通的第三个重要的支柱:表达我们的手势和物理空间。表情符号介于文字和图像之间,是一种表达我们的意图、在线分享空间的灵活方式。”

  有人喜欢表情符号,有人喜欢老派的情感符号或者缩写。但人人都需要某种手段,不然会感觉网络不友好、不称心。“可能有人会问,如果词语对莎士比亚来说足够好了,为什么对我们就不够好?我们会意识到,词语对莎士比亚来说并非足够好。莎士比亚写的很多作品都是戏剧,不是为了阅读的,而是为了表演的。”

  麦卡洛克说,网络聊天时使用表情符号就像是我们交谈时做的手势。做手势不只是少部分人的习惯。研究发现,当你无法做手势时,讲述故事的视觉和空间部分会变得很困难,讲述速度会变慢、停顿更多。即使手势对交流没有帮助时,我们也会做手势,比如打电话的时候。连天生就是盲人的人也会使用手势,哪怕他们知道自己在跟盲人说话。所以这些手势主要是为了帮助说话的人思考,而不是帮助对方理解。

  “在餐廳就餐时,你可以看看你周围其他桌的人。你会看到一些手势。看看远处你听不见其说话内容的人,你可以通过看出谁在做手势来判断是谁在说话。你大概还可以判断出他们相处得如何,是在愉快地笑,还是会打起来,虽然你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跟手势一样,表情符号也只能是一种辅助工具,无法独立使用。所以麦卡洛克怀疑能不能只用表情符号来重写《白鲸》这样的长篇小说。聊天时使用表情符号的,也都是跟文字一起使用。对于只有表情符号的消息,大部分只有一两个符号,一般也是回复时用的。“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消息是用表情符号讲故事。经常使用比较长的表情符号序列来交流的是学前儿童。两到五岁的孩子很喜欢发送全部是恐龙或者动物的表情符号,等到他们认字了,他们就会发送文字而不是表情符号了。”

  人们在使用表情符号时,经常会同时重复使用同样的符号,比如哭脸或者笑脸、心形,如果是组合也不会很复杂。而且表情符号的顺序也不重要,祝福生日的蛋糕、彩纸、爱心有各种不同的顺序。但词语的顺序很重要。在交流时,我们重复的不是词语,而是手势。比如电视上讲话的政治人物。这些反复使用的手势叫节拍。使用手势就像是打拍子。表情符号跟手势有着类似的节奏。连续发四个跷起大拇指的赞,是因为我们在做这个赞的手势时,会有节奏地赞,或者保持几秒钟以示强调。

  除了表情符号可以让我们的沟通变得更明晰、更顺畅,表情符号和真正的表情在使用上还有一个区别:当我们在跟别人互动时,真正可信的面部表情是那些不自觉地做出来的,爆笑或者嗓子里的抽泣是很难伪装的。但我们不会不自觉地发出表情符号。它们都是我们有意挑选出来的,我们也知道别人都是如此。

  “表情符号从根本上说都是伪装的。那我们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这些不诚实的符号呢?人人都戴着面具的世界有什么好玩的?”麦卡洛克引用了一项研究说,表情符号的作用是澄清,表达的不是我们的情绪,而是用来暗示我们说话的意图。

  有人说“我总是感到恶心和疲惫”,后面加了一个微笑的符号,他并不是说他因为感到恶心和疲惫而高兴,只是用微笑来表明他不想被理解为在抱怨。“微笑符号和笑脸可以让一个严厉的表达变得柔和,把命令变成请求,把辱骂变成逗弄。笑脸甚至可以表示礼貌地拒绝。”

  英国日常语言哲学家约翰·朗肖·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指出,对于口头语言,你说的词语和它的效果之间是不同的,所以需要进一步澄清。如果你说,“车要来了”,你也许是在提醒别人要往后站站,或者是辱骂(路怒),或者承诺(你预定了明天上午10点),或者抱怨(我还以为这个荒岛上没别的人呢)。

  我们可以用很多工具来表示自己的意图:可以补充说明“当心”,也可以停顿或者使用语调变化,也可以做手势。比如你说“干得漂亮”,如果配上跷大拇指的手势,就是祝贺;配上眨眼,就是狡诈的怂恿;配上捂脸的动作,是讽刺你失败了。“表情符号是人为构造出来的,但是跷大拇指的动作也是构造出来的,二者都可以是真诚的。人们使用它们,是为了引导读者正确地解读他们的话,所以使用表情符号就是正面的、有帮助的,澄清自己真正的意图。这不是戴面具那种负面行为。”

  语言比较正式,稍微用一些图像会让人感到轻松一些。“我们的身体以及世界是彩色的、动态的,看上去是有趣的。纸上的词语则没有那么鲜艳、生动、有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会经常坐在看不见风景的房间里交谈。我们一起做事,一起做饭、吃饭,看演出,出去散步或开车兜风,相互称赞。在网上聊天时,我们也会提及外界的事物来开启交谈,或者让交谈顺畅地进行下去,发一个乌龟吃草莓的动图,一段视频、一个支持我们的观点的链接。研究发现,观看可爱的猫的视频可以让人开心起来,动图就像一种情绪通货,等于给人发送积极的感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