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曾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电梯广告红利发掘者、“无聊经济学”倡导人江南春所创立的分众传媒公司,抓住了人们等电梯的无聊时刻,顺利地让自己的产品在人们生活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加了塞”。
自此,“无聊经济”正式走进公众视野: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一度直逼千亿元,分众传媒创造的“奇迹”为这一概念打响了引人注目的头炮。
赢得用户时间是市场的金科玉律,而无聊经济所要占领的,正是用户的“无聊时间”:上班通勤的路途、一个人吃饭的中午、排队办事的间隙……
但“一个人能有多无聊”的可能性,仿佛总能被重新定义。
“我直播睡觉真的只是因为我无聊,但我没想到你们比我更无聊。”2020年2月,“95后”短视频博主“谁家的圆三”某日一时兴起,直播自己睡觉,令他无法置信的是:共计54万人在线观看了他的直播,而这个数字在第二次直播时涨到了1850万,网友还为他“打赏”了7。6万元。
面对因无聊而不知所措的人们,无聊经济嗅到了商机:来,我为你安排好一切。
无法自处的灵魂
“无聊的时候,我就玩小游戏。”游戏玩家小西的手机里安装了数十种用来消磨时间的小游戏,在拥挤的地铁里、上班的休息间隙,他总会掏出手机,沉浸在“斗地主”“消消乐”“保卫萝卜”的世界里。
根据艾媒网研究数据,中国正进入“小游戏时代”。小游戏往往能搭乘微信等更易触达的平台,用轻度的体验占领大量用户的碎片时间。以微信小程序游戏为例,2018年其日均活跃用户数已超1亿,人均日使用时长约为13分钟。
2014年后,以“大胃王”密子君为代表的“吃播主”逐渐走红,用直播吃饭获得粉丝的打赏,收获了大批吃货的“云围观”。有网友表示:他们吃了什么并不重要,看着吃播主们津津有味地咀嚼食物的“幸福模样”,能给人一种“神奇的安慰”。
互联网零食品牌“百草味”的天猫旗舰店里,有超过800种的各式零食,每年还会按季节推出不同系列的产品线。“百草味”的一位負责人曾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坦言:零食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安慰——人们总觉得不能闲着、时时刻刻无法自处。
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的无聊感伴随着社会快速进步出现激增。大量研究结果发现,身处重复、单调、压抑的现代环境中,人们频繁地体会到无聊的感觉。有学者认为,长期的无聊体验将会导致个体的注意力涣散。
互联网时代的新词汇“信息流”(英文“Feed”,有“喂食”之意)形象化地诠释了无聊经济的提供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一方将源源不断的碎片化信息“投食”给受众,另一方被动地接受经大数据计算重组、适合“个人口味”的“食粮”——而且,只要你愿意,这个过程可以随时开始、永不结束。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抓住潜在受众,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创作者们,往往将内容产品“肢解”为15秒的短视频、60秒的语音、2000字的图文和条漫、3分钟一局的游戏等“短平快”的形式。每隔3分钟刷一次手机,每天点开无数遍朋友圈,一有空闲就戳亮屏幕看看有没有新的提醒……
一部分人主张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学习,替代无意义的娱乐与社交内容。但这样真的能让“无聊更高效”吗?
也许,是时候从每个个体自身的需求出发,多一些选择和识别,于内心寻找人生的意义、笃定的力量,不再被动地填满这些空虚的时间。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