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梁晓声的【雪城】一样,叶辛的【蹉跎岁月】也是一部描写知青生活的文学作品。在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出现了大批的描写知青生活的文学作品,但很少有象叶辛的【蹉跎岁月】的那样“沉重”,看了催人泪下。
【蹉跎岁月】描写70年代一群上海知青到贵州偏远山区插队落户的故事。小说以柯碧丹、杜见春的命运遭际为主线,以柯碧丹、杜见春、邵玉蓉之间感情纠葛为基本情节,生动地记录了一代知青所度过的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蹉跎岁月,真实地展示他们所走过的那条曲折坎坷、但奋进向前的道路。
小说的背景是十年动乱时期,我国的政治风云变幻无常,每个人的命运都象一只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小船,忽沉忽浮,不知所向。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出身不好的知青柯碧丹不顾生活中的磨难和政治上的压力,坚定执着于逆境中进击,为他插队落户的山区人民建设小发电站。
感于他的品格和处境,军干出身的女知青杜见春对他产生了同情和动情,但血统论给她的心灵布下了鸿沟,使她在柯的爱情面前止步不前。不久,杜的父亲也成了走资派,面对政治地位的变化,她的心灵经受了洗礼,父亲被平反后,她才真正地爱上了柯碧丹。
小说通过这个故事主线,充分展示了不同类型、不同出身青年的恋爱和生活态度,刻划了这些青年的不同理想和追求,描绘了那个年代一幅活生生的政治风俗画。
1970年一个夏日,风雨大作,在某知青点一个集体户里,只有柯碧丹一人留在家里,突然一个名叫杜见春的女知青进来避雨,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
到了冬天,柯碧丹独自在防火了望站值班,又见到杜见春,两人彻夜长谈,初萌情意。在交谈中,杜知道柯出身于历史反革命家庭,碍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杜放弃了对柯的爱。
一场意外事故使柯碧丹负了重伤,大队贫协主任邵大山把他接到家中,由他的女儿玉蓉照顾治伤,柯第一次感到人的温暖。
1971年,柯碧丹提出在村里搞小发电站,并自告奋勇负责这项工程,得到社员们的支持,邵玉蓉从此爱上了柯碧丹。
邵大山虽然喜欢柯碧丹,但碍于柯的出身,不同意他俩的恋爱关系,玉蓉跟父亲大闹一场,公开宣布两人的关系。
杜见春的命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她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工农兵学员上大学资格也被取消,县专政队砸毁了她的生活用品,她据理力争,被队长白麻皮打昏,玉蓉救了他,为她写了旁证材料,受到白麻皮的毒打,死于非命,柯碧丹痛不欲生。
1973年,许多知青被招工回城,公社合并知青点,公社主任左定法有意把一间废弃的粉坊安排给杜见春一个人住。一天夜里,左定法欲强奸杜见春,杜把他打跑。杜万念俱灰,正要自杀时,柯碧丹赶来救她,杜见春百感交集,决定把自己交给柯碧丹,但柯不敢接受。
1976年,杜父平反,杜见春在给父亲的信中公开了她与柯的爱情,老干部不理解,给大队书记邵大山写信,了解柯的情况。柯知道后,忧心仲仲。不久,杜与柯结伴回上海,在杜家中,杜见春跟母亲、哥哥发生了争辩。
母亲退让,答应见柯碧丹,但哥哥却抢先见了柯,否定了这桩婚事。柯碧丹面对如此众多敌手,自觉好梦难成,决定自己回贵州。当火车开动时,杜见春飞身上车,向柯宣布:我们将永远在一起!
近些年来,我看了不少描写知青、特别是老三届的作品和文章,这些作品和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难于忘怀的历史画面,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文学世界。但是,在许多作品中,缺少对知青的深刻反省,也缺少对自己那一代人精神世界的透视和解剖。
在描写知青的很多作品里,“青春无悔”是不断表白的基调。
在那个年代里,没有大学,没有教育,没有文化的创造,没有人格的尊严,面对如此的历史现实,岂能无悔?
在那个年代里,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把自己的激情热血,抛洒在无谓的事业上,即使是一些气壮山河的改造自然的壮举,到头来才发现是对人类生态的破坏。所谓的崇高、庄严,到头来不过是荒唐再荒唐------面对如此的历史现实,又岂能无悔?
这本书是会给人以启迪的。
赞(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