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重新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1978年再次出发的中国,开始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
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是中国第一部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生活的长篇小说,它正面描写了我国工业建设中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热情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路线。小说集中描写国务院一个重工业部和所属的曙光汽车制造厂,在1980年初围绕工业经济体制所进行一场复杂的改革运动。
20世纪七十年末 八十年代初,改革的浪潮遍及各个领域。作者以我国高层领导重工业部正、副部长之间围绕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一场“鏖战”为主线,自上而下地表现从部到部属汽车制造厂及其基班组的整顿改革,笔触所及,从人的世界观到方法论,人物间的政治关系和婚姻家庭关系,以及经济、政治及哲学、伦理学、民俗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种种问题。
重工业部副部长是个改革派人物。他思想解放,锐意改革,精通业务,在企业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既是一个实干家,又是一个思想家。他重视人的价值,力求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他善于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努力改老一套的政治思想工作模式。
与此相反,部长田守诚、副部长孔祥等人则死抱老一套,思想僵化,爱唱高调,坚持极左路线,处处跟改革开放路线相抵触。
广大干部群众要求改革。厂长陈咏明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在厂里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能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关心群众的实际稳题,解决职工住房等困难,取得群众的信用和拥护。
车工组长杨小东和他的伙伴们也是一群朝气逢勃的改革派,他们互相帮助,集体荣誉感强,有团队意识,一心扑在改革上。大家拣砖头为新婚的小宋盖厨房,每个人都感到集体的温暖。当绝大多数群众都向往改革时,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
在选举党的十二大代表时,田部长耍尽花招,收买人心,但他的票数仍大大低于郑子云,说明党心民心改革派一边。虽然改革的起飞是艰难的,但毕竟已经开始了腾飞。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改革派郑子云的形象,他是一个高层干部,既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虽然年老体弱,精力不足,但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忧患意识激励他勇敢地投入到改革的洪流中去。他力图从政治思想改革入手,为企业管理探索新路。小说把他放在与对立面人物田守诚的较量中,放在旧意识猛烈的碰撞中,揭示他为了改革开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个人利益的高贵品德,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改革中那种时感疲惫、寂寞的内心世界。
作者对田守诚的刻画也是成功的。他长期混迹官场,爬上高位,是个风派人物。他善于玩弄权术,对郑子云的鋭意改革不仅泼冷水,处心积虑地找茬子、钻空子,处处与郑子云为难,希望郑不战自垮。这场发生在党的十二大前的两个高层领导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保守派和改革派的社会势力斗争的缩影。
作品还写到副部长孔祥、局长宋克跟郑子云、陈咏明的矛盾对立,显示了改革初期新旧观念的冲突。如孔祥的极左思想,宋克的疾妒心理,都促使他们跟改革派对抗。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作者坚持以性格、观念、意识、习惯的尖锐冲突和剧烈碰撞,从对立和对比中凹现人物个性,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操守,重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描写,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注入更为深广的社会人生内容,说明作者为适应内容的需要所进行的可贵探索和所取的新成就。
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当代经济体制开始试图冲破历年的重负,带着沉重的翅膀腾飞之时,作家也在努力冲破历年生成的思维定势,经历过文革时期的草木皆兵,现在要解放思想,改变习惯,回到自由无束的新思维中去。
反映国情,倡导改革是当年对文学艺术肩负的使命,作品带有明显当代时代烙印。在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等旧的模式仍在制约着人们的头脑,作者大胆地表达这些想法,这是难当得的,相信作品面世后会有一定的争议。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