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对我们说:“江南民俗馆,展示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乌镇民间有关寿庆礼仪、婚育习俗和岁时节令等民俗,蜡像塑岀婚丧嫁娶的话剧。
衣俗厅以实物,蜡像、照片等不同手段展现岀百余年前江南民间穿着习俗,比如春节拜年、元宵走桥、清明香市、立夏称人、端午吃粽、水龙大会、天贶(kuang)晒虫、中元河灯、重阳登高、冬至祭祖等,展示江南水乡的习俗。
婚俗厅以喜堂、拜堂为中心,通过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轿、嫁妆等实物展示婚庆的热闹场景。
寿俗厅以老人祝寿为题,通过厅堂的吉庆实景和字画、寿帐、寿桃、寿面特有的做寿物品展示敬老的美德。”
走出民俗馆,来到宏源秦染坊。一进门被挂着的绳子上的蓝白相间的花布所吸引。进了大厅,一位老师付正在演示刮浆的过程。我们伸头向里看,只见老师傅聚精会神的把浆一层一层刮在木板上,然后再用特制的印花图案的擀面杖似得东西在刮浆板上有规侓的按下去,不一会儿,刮浆就刮好了。展现我们面前的是没有染色依然靓丽的布……
导游对我们说:“中国的蓝印花布世界闻名,乌镇则是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宏源秦染坊店始创于宋元年间,原址在南栅,清光绪年间迁址于此,系蓝印花布的制作基地,也是蓝印花布制品的集散中心。大家可以到前面的店铺中带一些蓝印花布的成品回家。”
我们出了大厅,对面还有一家蓝印花布原料作坊,有几个老妈妈在轧棉籽、纺线、织布。我们到晒布场,场内以青砖铺地,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干子和阶梯的晒布架,规模相当大。草木本色染坊除了以蓝草为原料浆染制作蓝花布工艺外,还有从当地草木原料提取的像 茶叶、桑树皮、乌桕树叶都是提取色彩的原料。
这时出现了其他地方见不到的情景,在布场中有一位就像古代江南的一个女人,穿着白蓝相间的布,撑着雨伞,在细雨中行走。这里很多人停下来拍照。这是染坊专门的模特,供大家拍照。导游说:“如果你不想让太多的陌生人出现在你的照片里,恐怕你得在人少的时候早上来这里,蓝天白云下,一片清白布随风而起,岁月静谧”。
出了晒布场跟着导游来到观前街17号,矛盾的故居。四开间两层木结构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约450平方米。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导游对我们说:“宅子是矛盾的曾祖父分两次购买的。故居包括卧室、书房、餐厅等建筑,其家居与布置仍是茅盾当初居住的样子。矛盾的故居是嘉兴市迄今唯一的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年代远久,这里没有书香、墨香的味道了。年轻的游客心中根本没有矛盾这个文学大家印象。
在茅盾故居旁边不远有一个三白酒作坊。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话,门面不大,被好闻的酒香吸引着弯弯曲曲走进去,里边是作坊和酒坛子。靠门口有一个舍酒的的地方,每个游客可以免费品尝一盅三白酒。一盅酒入口,浓浓的酒香久久的回味无穷。曾经的一曲“红高粱”使多少人对酒有种直烧眼球的感觉。今天的三白酒香胜过“红高粱。”
而游客们只要走进三百酒作坊,除了品酒、感叹空气中那股浓郁不散的酒味,更是对于酿酒、藏酒及数量优势的强大而震撼。同时还可以参观酿酒的全过程。导游对大家说:“三白酒坊又叫高公生槽坊,原名高公生酱园,始建于明朝初年,所产三白酒是由白米、白面、白水,用传统工艺酿造而成。酒味浓郁醇厚,入口柔棉,回味爽净,余香不绝而闻名。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庆典时,浙江巡抚高中越选中乌镇高公槽坊生产的三白酒列为贡酒,进贡皇室享用,高公槽坊也由此鸿运大发,数百年一直风靡江南一带,经久不衰。现在是乌镇的特产之一。”
岀了三白酒坊来到了钱币馆,钱币馆里有各色各样的货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面值的钱币的尺寸、图案、色彩、材质、厚度、制作工艺、防伪标志等等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有美元、有英镑、港币、日元、法郎、津元、……;有5元的、10元的、1000元的、还有100万元的……;有的钱上的图案美轮美奂,有的图案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有的图案记录了某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有的图案是不同时期的国家领导人的头像……;有的货币色彩鲜艳,有的暗淡、有的明快、有的沉稳……;每个国家的货币都有它特有的品质。美国发行的第一张一美元的纸币正面的肖像人物是美国当时的财政部长大臣所罗门。蔡斯,还有财政部长标志。中国的货币也有许多种,有的印有少数民族同胞的头像;有的印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印着毛主席的头像,以及中国国徽,还有印着我国劳动人民劳动的样子。除了外币还陈列着许多纪念币。我们不由得为设计这些货币的人赞叹,区区一图案蕴含了多少深刻的意义 ,他是一个国家一段时期的历史见证。
导游告诉我们:“钱币馆是余榴梁先生创办的。他是土生土长的乌镇人,钱币收藏大家。著有《中国花钱》、《中国鉴赏与收藏》,《钱币》、《钱币漫谈》、《钱币学纲要》,《世界流通铸币》等10多部学术专著。他苦心集藏四十年,拥有世界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钱币近26000余种。其中有金属流通货币、纸币、花钱、等,材质有金、银、铜、铁、锡、铅、锑、陶、镍、纸、竹、骨、琉璃、塑料等15种,上起夏商,下至现代。”
出了钱币馆,来到江南百床馆,这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又称赵家厅。内收数十张明、清,近代江南古床精品,馆内有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采用木结构造型,强调家具形体的线条形象。有清.拔步千工床,用料为黄杨木,长2.17米,深3.66米,高2.92米。前后共三叠,此床历时三年才雕成,用工千余日,故名千工床。从富商大贾到极普同的平民百姓的各式木床无不具备,从一床一室到一床多室(床内设备化妆间、卫生间、仆人间。)既有富贵的奢华,也有普通百姓的俭朴。此展是中国床文化的集大成。
离开百床馆走到逢源桥山,导游说:“,这座桥又叫廊桥,因为桥上有廊棚。桥的下边有栅栏,系古时水路进出的关卡。传说踏走双桥有男左女右的习俗,走一遍桥须分走左右两半,因此有演绎出此桥“左右逢源”之说。站在逢源桥上是眺望乌镇美景之一——财神湾的极佳视点,极目远望,东市河南垂柳依依,北岸水阁逶迤,令人心旷神怡。”
导游边说边走把我们领到了徐家老宅,又名百花厅,以其木雕精美而闻名。正室偏室陈列了丰富的古代木雕精品,器件,木雕管理的木雕取材丰富,有“八仙过海”、“郭子仪祝寿”等民间传说,有“打鱼”、“斗蟋蟀”、“敲锣打鼓”等生活场景,也有“龙凤呈祥”、“松鼠吃葡萄”、“梅兰米菊”传统的图样,雕刻的微妙微俏,入神三分。
出徐家老宅,进入光明书院,导游说:“光明书院得名于乌镇筑馆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书院坐北朝南,半回廊二层硬山式古建筑群,主楼为图书馆,收藏有文化、社会、科学、艺术、休闲、旅游等方面的书和杂志可供阅览。中为校文台,为著名编校之处。前方庭院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浓荫匝地。秋风把树梢上绿叶染红,树上的瓜果香气让人馋涎欲滴,如今光明书院缺少了往日的书香和墨香,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
跟着导游来到古戏台,戏台大约有200平方米。北隔观前街与修真观相对,南临东市河,东依兴华桥。戏台为歇山式屋顶,台为两层,底层用砖石围砌,进出有前门和边门,边门通河埠,底层后部有小梯子通楼台,亦可通过翻板门丛河埠下到船里。楼台分两部分,后部是化妆室,前部是戏台,直对广场。导游说:“古戏台是修真观附属建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与修真观一样屡遭毁坏,但1919年那次修缮后便一直保持至今。”
我们出了古戏台来到汇源当铺,汇源当铺位于应家桥和南花桥之间,五开间的门面,楼上楼下。当铺四周有高墙护卫,靠外墙角均用有人头高的条石筑就,使盗贼无法翻墙、掘洞,有高处屋顶的更楼,有人日夜瞭望。大门用不易着火的厚实的银杏木制成,外包铁皮。内有坚实的门闩、落地闩。导游指着高高的柜台说:“这个柜台1.8米高,是收兑典物的交易场所,除汇源当外都没有这么高的柜台、木栅栏。当典物者递上物品后,听凭当里朝奉居高临下吆喝开价,当物者低人一头。”
进后院门有关帝堂,以示忠义为本,兼有去除邪恶的乞求。后棣是库房,为了防火棣与棣的舍房各不想连接。庭院中放着不少挑满水的七石缸。导游说:“这些缸叫“太平缸”,是防火用的。汇源当是徐东号第九世孙徐焕藻(茗香)于道光年检创建的,据《乌青县志》记载,乌镇典当行最多时达13家,到了1931年只有汇源当一家支撑。”
当铺大家都没来过,平时只有在电视剧里看过,真实的到当铺还是第一次见。感觉既新鲜又古老,对当铺都是了解的一知半解。有的说:“当铺是吸穷人血汗的地方。”有的说:“典当就是穷途末路,用仅有的物品换取经济上应急的地方。”总之大家谁也说不清。导游说:“词典里解释,典当就是一方把土地或房屋、财物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道期还款,收回原物。到底是什么性质只有当事人心里清楚。”
东栅景区不大,有三四个小时重点景点就看完了。大家回到车上,谈起对乌镇平价。乌镇的美,美在流水的衬托着、诗情画意;美在古朴雅典的小桥、清雅淡漠;美在声响的静谧、淡泊宁静;美在白墙黛瓦、碧波荡漾。然而,所有的美集结于一身,构成一幅优美的画。如果把乌镇比作一位躺在锦绣江南大地上的巨人,那么纵横交错无处不在的河网,就是乌镇的血脉。
一条碧玉似得河水穿镇而过,静静地流淌,水波不兴,倒映着两岸的楼阁、花草、树木。河两岸的垂柳点缀着河道,显得河水愈发碧绿。这河就是乌镇的灵魂,一切美都来源这古老的灵魂。
有水必有桥,桥是构成乌镇的骨骼。这些桥默默守望在漫长的岁月,迎来送往熙熙攘攘的游客,连接着乌镇的水、路与河、静静地小巷、热闹的场所。每座桥都记载着乌镇故事,体现乌镇的古典韵味。再见了乌镇。
赞(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