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给糖尿病的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研究发现,糖尿病在发病上不仅与上述生理病理学上的因素有关,还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有关。如学习长期紧张,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中的突发不幸事件等社会、心理上的不良刺激,都是糖尿病发生和引起加重的重要因素。临床观察进一步发现,大多数糖尿病人除了有多饮、多尿、消瘦以及血糖增高这些大家都熟悉的症状和表现外,还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思维、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和情志活动的异常。如忧思过度、心烦不安、紧张恐怖、急躁易怒、悲伤易泣等。在对这些病人的诊治过程中,单纯用药物来治疗,疗效往往不理想,配合心理疗法,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治疗糖尿病必须纠正和消除来自社会、环境的不良刺激,使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恢复正常。在此前提下,再配合药物治疗。
十七、糖尿病人的心理疗法有哪些?
(1)说理开导发:就是通过正面说理,向患者指出糖尿病的性质、起病原因、对人体的危害和可能引起的常见并发症,以引起患者重视,使其对该病有一个正确客观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治疗,与医护人员合作。告诉患者“绝房事、戒恼怒、节饮食、慎起居、莫信邪。”在强调药物治疗的同时,更要重视身心调护和心理调整。帮助患者解除紧张、恐惧、消极的心理状态。
(2)转移注意力:有些病人在确诊糖尿病后,精神紧张,怕病情加重,怕不易治愈,整天胡思乱想,陷入苦恼和忧愁之中,惶惶终日,夜不能寐,服药也难取效。《临症指南医案》叶天士治一患消渴病的病人,发现患者精神紧张,害怕病情加重,结果服药无效。叶天士便引导病人栽花种竹,转移注意力,使病人放松,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3)静心安神法:糖尿病的病机关键在于肝肾阴虚、肺胃燥热、阴亏津少、虚火内生。病人在“三多一少”的同时还常表现为性情焦虑,躁动不安。用药物效果不好,但配合净心安神、清心静养的心理疗法,静养与服药共济,每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元代《寿亲养老新书》就指出“善养生调治者,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精液养脏器,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真道。”
(4)怡悦开怀法:它是一种通过语言诱导使病人精神振奋,心情畅快,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一般来讲,人在高兴、愉快、喜悦的时候,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觉得称心如意,即使患病也易于治愈。《景岳全书》所论:“思郁不解而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注重怡悦开怀式的心理治疗,给病人多举一些已经治愈或明显好转的病案,多讲一些系统治疗,科学管理,就能有预防并发症的好处,使病人心情舒畅,减少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十八、体育运动对糖尿病人有何好处?
(1)对糖代谢的影响:
有人做过实验,即经30分钟的活动,血糖可降低0。67~0。89mmol/L,并能减少胰岛素的消耗量,减轻胰岛细胞的过度负担,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如果参加正规体育锻炼的人,糖代谢保持长期改善,这是每次运动改善了的葡萄糖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的结果。就是说,要长期改善糖代谢,就必须保证长期的运动,即每周要保持3~5天的运动次数。大量研究认为运动对糖耐量异常或轻中度糖尿病(空腹血糖〈11。1mmol/L)的病人,有保持特殊效果。其原因是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体内糖的代谢,减轻胰岛负担。
人在进行体力活动时,肌肉所需要的热量主要来自肌糖原和肝糖原,这种糖原的利用都需要胰岛素的促进,在缺乏胰岛素的情况下,当体力活动肌肉收缩时,在肌细胞周围产生转运蛋白,以促进葡萄糖的分解,并能在肌细胞缺氧的情况下,加强无氧酵解,加强糖的利用,以致使血糖下降。所以,体育活动可促进糖的代谢,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2)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人体主要的脂类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它们以不同的比例与载体脂蛋白、磷脂等组成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复合物体。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中浓度越高,越容易发生动脉硬化,使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大血管病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中浓度增高,则会防止动脉硬化;而降低会促进动脉硬化。如果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所有这些变化均有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而糖尿病患者又有脂代谢紊乱,所以体育运动同样能调整血脂。
(3)对心血管的影响:
冠心病是Ⅱ型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而且也是Ⅱ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坚持体育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减少。这说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益作用,这是因为1)改善血脂紊乱;2)降低血压;3)增强心肌收缩力及舒张末期容量,增强心脏功能;4)降低交感神经对应激的反应,从而减轻心脏负担;5)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4)对体重的影响:
运动可以减肥,肥胖是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因而减肥就成了改善Ⅱ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运动要消耗能量,这可使脂肪氧化,因而有利于减少全身脂肪,长期的、持久的运动能促进肌肉发达。肌肉是葡萄糖转变为糖原的主要场所,所以,肌肉发达就能储存更多的糖原。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5)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大,运动减少,糖尿病人常出现骨质疏松症,已发生骨痛、骨折、畸形。相反,运动是骨骼宽度和骨矿物质含量都超过一般人。经常运动的人,骨代谢也较一般人活跃,承受负荷增加,骨密度增加,骨矿物质含量也增多。另外,运动时血浆胰岛素浓度和骨骼肌摄取、利用血糖都有明显的影响。运动时胰岛素的分泌受到抑制。所以血浆胰岛素的浓度降低,但是处于收缩运动状态的骨骼肌细胞对血糖摄取量明显增多。一般认为是运动时身体内部的血液重新分配,流到腹腔内脏器官的血量减少。运动肌肉的毛细血管舒张,大量血液带着较多的胰岛素进入运动肌;另一方面,胰岛素的效能也因受体对胰岛素的亲和力的变化而变得更有效。人在运动后的恢复中,骨骼肌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一直可以保持4小时之久。从以上不难看出,运动增加肌糖原合成,改善肌肉代谢,增强肌力及肌肉的灵活性。
(6)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研究发现运动能增加循环血容量,改善红细胞携氧能力,改善忧郁,增强心理反应,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增强体质,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
十九、那些病人不宜体育治疗?
(1)有严重心、脑、肾、视网膜、急性感染等并发症、以及孕妇。
(2)控制不好的I型糖尿病患者。
(3)不能控制饮食的糖尿病患者。
(4)禁食、腹泻、呕吐、有低血糖危险者。
二十、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当代谢紊乱发展至脂肪分解加速,血酮超过正常时成为酮酸血症。酮体系酸性产物,消耗体内储存碱,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早期酮症仅有多饮、多尿、疲倦等症状加重;酸中毒时则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尿量增多、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后期尿少、失水、血压下降,终至休克。
(2)感染:
1)皮肤感染:如体癣、指甲癣、足癣、疖、痈等,反复发生,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
2)结核:一旦得肺结核,多系渗出性甚至干酪样病变,亦有空洞形成。
3)泌尿系感染:以肾盂肾炎、膀胱炎多见。
4)胆囊炎、牙周炎、牙龈脓肿、鼻窦炎等。
(3)血管病变: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基本病理变化是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伴基膜增厚。大、中动脉病变时,常出现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影响微血管病变时,可累及到多数器官和组织,尤以肾脏微血管病变——毛细血管间肾小环硬化症最为重要。临床表现类似慢性肾炎,最后发生肾功能衰竭。其次为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及心肌损伤。
(4)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包括中枢神经、神经根、植物神经和周围神经,而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多发周围神经病变常表现为对称性损害,下肢较上肢严重。可有踏棉垫感,指端感觉异常,异样麻木,针刺感等。有时伴痛觉过敏。下肢或上肢疼痛,为隐痛、痉挛样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时加重。如果累及运动神经可出现肌张力减低、肌萎缩、肌无力以及至瘫痪。早期腱反射亢进,晚期减弱或消失,震动感亦可减弱或消失。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