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是如何被确立起来的呢?
首先我们应该对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
我们都知道,禾苗的成长离不开雨水,雨水对禾苗具有重要意义;空气对鸟类的飞翔十分重要,离开空气动力的作用鸟类将无法正常飞翔;阳光对世间万物生长都有重要作用,离开了阳光,美好的生命将成为一种奢谈,这种一方对另一方的重要作用与关系,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价值关系。
我们站在某一事物的角度去判断另一事物对自己所处事物的关系、作用与意义时,我们实际上是在作彼一事物对此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当然,大多数时候我们是站在自身的基础上去就我们的行动及世间万事万物对我们的关系、作用与意义作价值判断。
雨水对禾苗的生长十分重要,但是暴雨可能给禾苗带来灾乱;空气对鸟类的飞翔十分重要,但是风暴可能给鸟类带来灾乱;阳光对万物生长十分重要,但是强烈的阳光以及由它所引起的高温对万物生长可能是一个灾乱。所以我们在作正面价值的判断的同时,在其背后可能潜伏着负面效果与之相随。由此我们应该明白完整的价值体系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即正面价值、负面价值以及零价值,辨证的看问题,对于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有了价值判断,是不是等于我们有了价值观呢?其实并非这样,价值判断对于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价值判断并不等于价值观。
那么什么是价值观呢?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种价值观,无私奉献也是一种价值观;舍身取义是一种价值观,见利忘义也是一种价值观;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一种价值观,刘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一种价值观。以此推论:价值观实际上是人们以自身存在为基础,基于环境的某种状况所构建起来的一种行为准则、行为规范,它所确定的是行为的方针、方向,它反映了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是非、荣侮、好坏、美丑)。
人们认同何种价值观,取决于他们对环境的感受,所以价值观是基于人们感受建立起来的行为规范,由于感受与认识是同一系统中的两个不同层次,所以价值观也可是基于人们认识而建立起来的行为规范。人们采取何种价值观,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的某种态度。
由此可见先有价值判断然后有价值观,这是价值与价值观两者内在的逻辑关系。但是不管怎样,价值总是要靠发现、发掘才能产生;同时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时效性,这是价值所具有的两个特征,所以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这是很正常的事,例如金钱、财富对穷人与富人,它们的意义可能不同。
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处于同一行动中时,作出何种抉择取决于各种价值观在人们心中排列的顺序,比如在某项活动中人们取义还是取利;重财还是重友,尽忠还是尽孝,这要看这个人看重的是什么。
人们的行为及目的与其价值观相冲突,就会造成思想上混乱,并造成行为的价值缺失。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对于价值观有了一定的感知,但是它与希望的区别在哪里、联系何在、以及它对于生命意义的作用怎样呢?
我们用体育运动来说明希望与价值观的关系:体育规则好比运动员的价值观,而夺取冠军就是在体育规则这种价值观的支撑下运动员最大的希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希望好比一个美好的蓝图,而价值观就好比支撑起这个蓝图的骨架,它们具有和谐与内在的统一性。
人们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又说“干自己喜欢干的事”。这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人们的行为以自己的心灵为导向,心灵所指,行为所致,心灵有爱好,行为就会有取舍,心灵通过修炼在平常的生活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价值标准,那么就会在行动上树立起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因而就建立起了自己独特的生活希望。
希望与价值观具有和谐与内在的统一性,但是它们有时也可单独赋予生命以意义,现各举一例进行说明。
斯科特,原为英国皇家海军,为了能成就为南极点上首位到达者,1910年6月1日从英国本土出发,他和他的团队开始了艰难的南极探险之旅,然而当他千辛万苦于1912年1月18日到达南极极点时,他发现挪威人阿蒙森队已捷足先登,在巨大的失望中斯科特队没能走出严酷的南极洲,为冰雪与寒冷夺去了生命,这个事例说明:除了极度严酷的外部环境外,在人们内心,当一个人的希望被剥夺的时候,一个人的生命也可能就走到了尽头,因为没有希望的人,他对困难的免疫力是如此的低下,以致他对外在完全缺少反抗力。
——选自《读者文摘》《悲怆的南极探险》,作者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文学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民族危亡,内忧外患,国难当头,寻求救国之路成为每一个爱国青年的价值目标(这种价值标准为当时环境所凸显);当初鲁迅先生选择的是学医,他认为只有国民身体强健,中国才会强大,但是后来他认识到这种价值判断有误,因为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强健,也只能做“看客”。基于这种认识他改医从文,通过唤醒人们意识上的觉醒,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这使他后来成为了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