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古稀往事(第八十五章 荆棵)

时间:2021/5/20 作者: 道平 热度: 322905
  1979年12月5日星期三晴。

  刚刚下过一场小雨,西北风把天空的云刮的一干二净,蓝宝石般的天空又高又远。天气变得冷了起来。教室里像冰窟一样,冻得学生上课的时候搓手跺脚。刚刚改革开放的山区穷啊!山区的学校没有取暖的条件,老师和学生都是在寒冷的教室里讲课与学习。最冷的时候就是在教室里生一堆火,驱赶一下寒气。

  立冬以后,校长就号召同学们上劳动课的时候上山捡柴火,预备雨雪天烤火取暖。冷风“呼呼”的刮着,地里的、山坡的柴火早已被社员们拾光了,只好带着学生到山上刨荆棵。

  朋友,你认识荆棵吗?也许你在花卉店里,盆景爱好者那里看过培植的盆景。姿势优美、苍古奇特、苍劲古朴的根系充满了观赏的价值。但你知道它生长的环境吗?知道它的用途吗?你知道它的木质坚强、柔韧、具有顽强的生命理吗?他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却充满了坚强、柔韧、耐受贫瘠的顽强的生命力,他没有杨树的伟岸;没有松柏的长青,没有文人墨客为她歌功颂德,咏诗作述,但它浑身上下却充满了用途。

  山区的人们认识他,用它当柴烧,用它当药治病,用它作饲料喂牛羊。可是山区的人们并没有把他当作贵重的资源管理和培植。更没人理解它的价值。

  荆棵、学名黄荆、牡荆。荆棵是山东部分地区的叫法。是一种灌木,生长在长江以南地区,北达秦岭、淮河,非洲东部马达加斯加、亚洲东南部及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山东主要是济宁、泰安、莱芜、临沂、淄博等地区。我们取暖刨的是根茎,在抱犊崮山区老百姓叫“楂子”。

  荆棵生长在山坡、路边、岩石的缝隙里。它喜光、耐寒、耐旱、耐贫瘠的薄土壤。它的适应性极强,无论在山坡的灌木丛中,山脚的路旁,村舍的附近向阳干燥的地方,山崖的石缝里,他都可以生长。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满山青绿,遍地鲜花,生机盎然,它在遍地绿色之中静静地长出那四楞形的小枝,长出掌状形的复叶,小叶有5片,少有3 片的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尖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通常背面有柔毛。默默无闻的混合绿色的海洋里。等待长高了,山区人们割了喂牛羊,做青饲料。春天农村人饲养鸭子,小鸭子易患软脚病,在鸭笼子里铺一些荆棵慢慢地就好了。同时又能预防鸭子的瘟疫病。

  到了夏天,万紫千红的花儿相继败去,荆棵的嫩枝顶部却生长出圆锥形花絮。一般10~20厘米,花冠淡紫色。在万紫千红的花丛中算不了什么,当你在光秃秃的山脊上,怪石突兀的山崖上,连野草都不长的贫瘠的薄土地上,长着几棵荆棵,在石缝里长着绿色的叶,开着紫色的花,在烈日下,在劲风中,坚强的生长着、开放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不觉的它坚强、美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吗?反正,当时我是被它的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无论供它生长的土地多么贫瘠,它都会回报岀美丽的花朵。

  夏天里,农忙时,人们用他的叶子煮水当凉茶饮用。可以预防上火、头痛、感冒。老年人用它煮水喝可使眼睛明亮,头脑清晰,眼角不留黄色眼屎;小孩子煮水喝后变得能吃能喝,不再出现闹肚子、出现感冒现象。他还是缓解妇女经前期综合征及更年期的首选药物。在我国荆棵一直用它为婴儿防惊、学生清脑、中年人安神、老年人防中风的保健药。《药典》记载:“全株辛、微苦、温。祛风化痰、下气止痛。用于咳嗽、哮喘、中暑、发痧、胃痛、疝气、带下病、风湿关节痛。叶油(牡荆油)祛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嗽痰喘。”现代药理研究:荆棵富含黄铜类化合物,对油脂有抗氧化作用,是人类抗衰老不可多得的天然良药。荆棵提取液可降血脂,治疗脂肪肝,有保肝利胆作用。

  到了秋天,结出近球形的黑色的种子,成熟的种子,飘落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一点土和水分,就会生根发芽,繁衍。

  到了冬天,落光了叶子,荆条耸立在旷野里,任凭寒风苦雨、霜露冰雪摧残,它都坚强的站立在杂草与灌木丛中。它的根深深的扎在土壤里、石缝里。虽然人们一茬又一茬的割掉它的枝叶,刨掉它的根颈部,只要还留有一点根须,来年春天他还会发芽、生长、壮大。

  荆棵虽然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植物,但它那顽强、不惧贫瘠、对人类没有任何要求,贡献给人类的是一身的赤诚,直到燃成灰烬为止。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一棵荆棵,不惧贫困,任劳任怨,顽强的扎根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经得起风吹雨打,受得了酷暑和严寒的考验,无论在哪里都能扎根、发芽、生长,顽强的、默默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需求之少,贡献之大,那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将会遍地盛开幸福之花。

  山区人民为了刨取荆棵的根茎,铁匠专门制造了一种叫楂镢的工具,镢头的前头劈成两个角,把楂子的颈部卡在里边,用力向后搬去,就可以吧楂子的根茎全部刨下来,晒干后用它做饭取暖,耐燃,无烟,热量大,是山区人民冬天的主要的燃烧柴料。

  我和李老师带着两个班学生们,冒着严寒到学校西南的山上去刨柴。下午两点太阳散发出有点温暖阳光,学生们像撒开的野马,你追我赶的向山上跑(因为山上没有路,无法列队前去。),山下没有柴草,一些个大、调皮的男生就爬到山顶,在乱石中寻找荆棵楂子。天虽然冷,但一活动起来就热了。有的同学出了汗,脱了棉袄。一些女同学解下了围巾,抹掉了帽子。很快就有的同学就刨了一堆荆棵楂子,女同学也捡到了一抱一抱的小树枝或茅草。

  孩子爱动,敢于冒险,这是孩子的天性。上劳动课是孩子们撒野的时候,别提他们多高兴啦。两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兴高采烈的带着收获,在教室门前垛了一小垛,够同学们几天取暖用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