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古稀往事(第四十六章 工人宣传队)

时间:2021/5/16 作者: 道平 热度: 338509
  文化大革命开始派系斗争越来越激烈,武斗的事件越来越多。工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有的地方驻军也受到影响。一九六八年夏全国大多数省份完成了“夺权”,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但是,各地两派武斗仍然影响着政治局面的稳定。妨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生产的恢复。中共中央发布命令:解散武斗队、拆除工事、据点、关卡,上交枪支弹药。同时毛泽东主席向武斗严重的高校派驻工宣队,从源头上制止武斗,统一协调学校中两派红卫兵的关系和冲突。除了组成人员不同,从形式到内容都与文革初期的工作组一样,而且它拥有更大的权力。

  一九六八年七月二十六日北京六十多个工厂三万多名工人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北京各大专院校,接管学校的领导权。八月五日毛泽东主席将外国来宾赠送的芒果转赠清华大学工宣队。十三日接见工宣队代表。八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联合发岀《关于派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的通知》给工宣队以强大的政治支持。二十六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姚文元署名的文章《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公布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必须有工人阶级领导……。工人宣传队要在学校长期留下来,参加学校斗、批、改任务,并且永远领导学校。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军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派驻工宣队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工宣队不仅进驻教育、科研、体育、卫生等上层建筑单位,城市的街道,人民公社也都派驻了工宣队。六八年秋天南常公社进驻了工宣队,工宣队长担任公社党委书记。

  进驻南常公社的工宣队的队长是台儿庄水泥厂的工人,叫尚翰林 。三十多岁的年纪,中等的身材,古铜色的面色,棱角分明。浓眉下一双聪慧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说话时有点口吃,平常不多说话,言而必行。好多事情都是行动比话多。

  工宣队进驻后,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帮助对立的两派群众组织实现大联合。撤销公社的“文攻武文”战斗队,收缴了武器、拆除武装斗争的据点。开展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调整革命委员会人员,整党整风等斗、批、改工作。

  工宣队进驻后,红卫兵组织迅速衰落。红袖标不见了,派性斗争、混乱局面很快就解决了。“抓革命促生产”,“农业学大寨”逐步的开展起来。我记的“三秋”开始的时候,各个大队的农业生产都是口头说的好,干起来是另一套。红卫兵虽然抹掉了红袖标,但思想上还是想过造反时的日子。不愿到地里去劳动。在“三秋”动员大会上,尚翰林同志明确提出:“工人不做工不是好工人,学生不上学不是好学生,农民不种地不是好农民,不打粮的地不是好地,不能领导社员过好日子的领导不是好领导。‘抓革命、促生产。’‘斗私批修’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最高指示。干部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是毛主席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某些生产队的干部,不愿意参加劳动,喜欢指手画脚,吃吃喝喝,影响很坏 。大家要斗私心,批判修正主义思想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在“三秋”中,工宣队的人员和革委会的人员搭配到各大队包队工作。尚书记包我们大队,他白天和大家一起劳动,干的比普通劳动力干的多,哪样活重他干那样。晚上他再召开全公社生产调度会。农忙时候大家都在地里吃饭,自己带干粮队里派人烧汤送到地里。社员每喝一碗汤,分口粮时扣一两口粮。尚书记喝一碗交一毛钱,不收钱他不喝,宁可喝凉水吃干粮也不喝汤。队长拧不过他,只好先收钱再喝汤。一个“三秋”尚书记都和大家同吃、同喝、同劳动深深的感动了大家。大家都说尚书记才是人民的干部,为社员干实事,无私心,心里装着老百姓,和大家是一家人。

  是啊,一个好干部不论到那里个、都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他心里装着人民,人民也会真心的爱戴他。

  我记的在我们队里刨地瓜,社员们一人一沟的刨。尚书记和我们一样也是刨一沟。大家刨到地头都去休息,而尚书记刨到地头又去帮助没刨到地头的人去刨。我队的禇思军年纪大一些,刨的慢,尚书记帮他刨他非常感动说:“尚书记,都一样的刨,你也累,快歇歇吧。”

  “叔,你和我爹的年纪一样大,如果我爹也刨地瓜,我刨完是去歇歇,还是帮他刨。年轻人多干点累不那儿去,老年人累倒了就起不来了。”在他的带动下,青年人都自觉的帮老年人刨完,大家一齐休息。禇思军说:“我经过日本时期、国民党、解放后从土改、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见过干部成百上千,没有见过一个像尚书记这样脚踏实地和老百姓打成一家的好干部”。

  在他的带动下的,大队的干部参加了劳动,小队的干部也参加了劳动,造反派的二混子们也劳动了。并且还不能少干。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改善了民风民俗。使人们有积极向上、尊老爱幼、团结互助风气。

  1968年11月24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借贯彻八届十二中会议。王效禹在全省发动了“反复旧”运动,鼓动造反派重新夺权。王效禹认为,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有问题,撤销生产指挥部的领导小组 。在“反复旧”运动的影响下,一些市、区社会秩序出现混乱,直接影响生产。尚书记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人民的拥护,也遭到造反派二混子的反对。公社革委会的一帮造反派借“反复旧”运动的“东风”重新夺权,说尚书记以生产压革命,只知埋头干活,不知抬头看路。尚书记被挤出公社的领导权,后来调走了。

  尚书记走了,老百姓没有忘记他。他干的每一件事都记在大家的心里。啦起尚书记没有不说好的。这样的干部多一些,老百姓的日子早就好了。改革开放后这样的干部也很少。乡镇干部“顿吃一头牛,腚坐一座楼,出门有公安,百姓想见难于上青天”(一顿饭吃一头牛的钱,坐的汽车值一座楼的钱,出门带着派出所的公安人员,老百姓有事求见 ,有秘书挡着谁也见不到)!相比尚书记那样的好干部真是太少了。如果哪位有兴趣,你可以到农村去调查问一问种地的老百姓,现在有几个庄稼人见过镇长、书记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