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二十四学校放了假。父亲就在家里给亲邻们写春联。母亲在家里推面 (那时候没有机器加工面粉,靠人推石磨磨面)。做豆腐、炸菜、杀鸡、推煎饼。走亲戚,串朋友忙个不停。我的任务是看小弟弟,弟弟睡觉我就给父亲磨濹汁。
腊月二十五是南常大集,半夜里市面上就来了人,占滩位卖东西。来晚了就没有地方出滩卖东西了。
黎明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静悄悄的来临。大地万物在一种自然柔和的光亮中脱去了夜的黑衣裳,显出了他们各自的面目。我心里一直想着过年,一睁眼天亮了,翻身爬起来,连衣服都没穿好就喊奶奶去赶集买年货。
冬天的早晨,寒风吹来身上有些麻杀,草屋的屋草上结满了白白的一层霜。赶年集的人不顾寒冷从四面八方奔到集市上。早来卖货的人,在寒冷的市场上不停的搓着手,活动着脚,抗御严寒。有钱的就到粥滩子上喝完粥暖和。我拉着祖母满集市上跑,看看稀奇的东西。
年集上有卖肉的、卖鱼的、卖鸡、鸭、鹅,豆腐、豆芽、鸡蛋、鸭蛋、咸鱼、葱、姜、蒜 、春联、绣球、扎花、蜡烛、香、财神、门神、过门签子……。
最引人的还是皮影戏,有声有影,孙猴子、猪八戒、老唐僧、还有老妖精 ……。看的我连吃饭都忘了。
买香料的吆喝得最响:“八大混十大香,包饱子、炸丸子、炖鸡、炖鱼、炖大肉。吃得香、喝的甜、欢欢乐乐过大年。别忘了买、别忘拿。忘了回到家里老婆骂。”
还有唱花相的,逐个摊子要钱。他顺口就唱,张口就来。“过大年,给小钱,俺个叫化子好过个年。穷帮穷,富邦富,老板帮人好大度。一个少、两个好、三个才是老板行的好……”。唱一天唱不重也唱不尽。
奶奶领着我买了花、买了肉、买了鱼、买了鞭炮、买了香、烛、花生、油条、葱、姜、蒜、香菜、粉条……。买的我也记不清。整整两大篮子。当然还给我和弟弟买了木刀、木剑。等玩具。
到了腊月三十,奶奶包饱子,母亲炖肉,父亲贴春联。大门贴的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横批是“五世其昌”。祖母的门贴的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横批是“福寿长存”。我们的门贴的是“自力更生创大业,发愤图强展宏图。”横批是“勤俭持家。”大大的福子到贴在门扇上。
吃了晚饭奶奶在院子里摆上桌子,桌子上摆上各种果品,菜肴,点上蜡烛,香,让我们在桌前给老天爷磕头。敬天神,求老天爷保佑全家平安。磕完头点响了鞭炮。这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放起了鞭炮、礼花。天空一片“佟、佟”乱响,炸开的礼花五颜六色。天空被照得灯火辉煌。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当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时。 可苦了小狗,狗怕响声,震耳欲聋的鞭炮、礼花声吓的小狗浑身发抖,趴在阴暗的墙角里。小声的呻吟着。
除夕夜要守岁,一家人围着火盆啦呱。回忆着一年的喜怒哀乐。计划着新一年的生活打算 。那时候没有钟表,夜间都是听鸡叫计时间。到了鸡叫头遍,我困的实在受不了就跑到床上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下好了饱子。大年初一吃饭还有好多规矩,首先要喝一碗糖水,寓意生活甜一年 。下好的饱子, 首先要端到院子里敬天神,求老天一年风调雨顺。再敬土地爷,保佑一年五谷丰登。再给老人们 拜年,给老人们拜年有压岁钱,我特别高兴。给奶奶磕头,奶奶给一毛钱的压岁钱。我又给小姑磕头,小姑说:“给我拜年,一个头一分钱,磕得多给的多。”
我跪在地上不起,一口气磕了一百个,若得一家人“哈哈”大笑。小姑只好给我一元钱。那时候一元钱对我来说是天文数字。可买好多的本子和铅笔(当时小学生用的本子二分钱一本,铅笔一分钱一支)。
大年初一不能动铲子,也就是不能炒菜。不动 剪子、不动针线、不动碓、磨……。也就说,初一这一天不能劳动,只吃除夕做好的饭菜。
吃过早饭,父亲跟着大伙去拜家祠 ,拜长辈。我跟母亲去近处的本家家里拜年。拜年的人成群结队,男女老少东一起、西一伙岀了东家进西家。大人们见面还要两脚对齐,双手合十,一弯腰问“新年好?”孩子们拜年有的给一分钱的压岁钱,有的给些好吃的。开始给的东西我用手拿着,手拿不下就放在衣服兜里,衣兜满了我就把帽子摘下开,反端着帽子盛东西,惹的大人们笑。帽子满了我就跑回家跟弟弟分着吃。初一的天气特别好、天空万里无云,蔚蓝的天穹,阳光普照。中午的阳光照的天地间热哄哄的。房子上的积雪开始融化,雪水从房檐上“滴答滴答”的落在地上,形成细细的水流。结冰的土地开始化冻,地上融化的泥土黏黏的,人走过去粘在鞋上不掉。
奔走了一上午 的大人们也累了,坐下来,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午饭。吃饭的时候,我问父亲:“爹,为什么要过年?”
爹一边喝酒,一边说: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上长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年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逢过年的时候,村村庄庄的人们就扶老携幼,逃往深山去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躲避。这时候,村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老太太,你让我在你家住一 晚,我把‘年’赶跑好不好?”
大家不相信他,老婆婆劝他说:“大家都去躲‘年’,你也去吧。伤着你就晚了。”
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不动他,便纷纷上山躲避起来。
‘年’兽和往年一样,除夕那天闯进村子肆虐。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点燃爆竹的声音,‘年’兽浑身战栗,再也不敢向前半步。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候大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皇而逃。第二天,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发现村子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同时人们发现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大法宝。从此,人们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炮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
父亲一边吃饭,一边讲给我听。
“那为什么又叫春节?”我问父亲。
“中国人过春节有四千年的历史了。据说尧舜时期兴起。舜继天子位,带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 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以前也叫元旦,就是正月的第一天。而中国历史的正月的设定并不一样。夏朝用孟春(即正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十月为正月。汉武帝元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定了《太初历》改为孟春为岁首,后人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的用的阴历(农历)。直到清朝,辛亥革命后,中华为国,北洋政府时期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阴、阳两节,袁世凯将元旦定为西历的一月一日。将阴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那为什么要拜年?”我又问父亲。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在春节期间大家互相交流感情,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每逢佳节倍思亲’,当合家团圆,欢度佳节之时,人们怀念先人,集体去拜祭祖先叫拜祠。晚辈给长辈磕头,祝福长辈福寿长存叫拜年。长辈给晚辈一些礼物叫压岁。平辈、亲戚之间互相走动,拉近关系,互通有无叫串春或走春。
走春有两个意义,一是联络感情,大家互相祝福、互通有无。二是本来亲邻不和睦,平时互不往来,春节大家相互拜年,见面又不好意思互怼。见面后大家相互一说话就把矛盾化解开了。起到和睦亲邻朋友之间的关系。所以,拜年这个习俗很好。”
父亲讲了好多,可我听的似懂非懂。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