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人性的自私(第六章 精神状态、情感 精神的状态)

时间:2021/5/14 作者: DiWan 热度: 427835
  精神的状态

  自信是精神的品质,需求与动机是精神的方向,快乐、忧伤是精神的状态。品质、方向、精神状态是精神的三要素。

  所谓精神状态是指人的外表与行为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和内在的状况。

  精神状态包含两方面因素,1、体能状况,比如熬夜造成的疲劳,比如长途跋涉造成的体能下降;2、心理状态:事件造成的心理影响。比如失败与憋屈造成的垂头丧气、成功造成的信心满满、失去造成的哀伤、希望破灭带来的失望等等,再有例如因勇气缺乏所表现出的懦弱、自信缺乏造成的意志摇摆等。

  怎样理解“境由心生”这句话的含义呢?

  这是佛家用语,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境由心生,意思是人们眼中景物的好坏,与人心情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心情好的时候,景色也显得很美;心情不好的时候,再美的景色也只能令人徒生烦恼。

  怎样理解“触境生情”这句话?

  【解释】: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

  【出自】:元?无名氏《闺怨》曲:“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

  就是说因眼前相似的境象而联想起了相关的人与事,进而产生了某种感情。

  从这里我们看到,“境由心生”与触境生情有所区别但也有联系,前者情出现在先,将情加之于境,后者因境的相似性而引起情的发生;二者的联系是情或者心占了先导,是主角,而境处于从属地位。

  境由心生是唯心的吗?非也,它具有唯心之嫌,而却具实事求是之实,事实证明,我们经常会将某种情绪带进新的环境中进而给人以莫名其妙之感。这种事常常发生,这表明了心情或者心态确实具有传递性,因为人是有记忆的,人们将情绪从一种环境带到另一种环境这很正常的,甚至某种情绪因为相关事件的重要性进而长期占据人的心灵也是有可能的。

  境由心生说明我们的心态具有传递性,我们把过去的心理应用于现在。那么,是谁造就了我们的心态?是触境生情吗?显然不是,我们的心态归根结底,还是因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些事,是过去的希望与失望,是那些支撑我们心理基础的改变而造成的。

  听那些养身的人说,每天保持好心情,就能有益身体健康,这句话对吗?其实心情并不是自己想保持就能保持的,在人与外部的交往与交流中,这种得与失会自然产生,心情怎么能说保持就能保持呢,除非人的心灵是麻木的,从这一点也可看出,人的心灵除了具有能动性、主动性、是行为的主导者外,其实心灵也还是一个受众体,就是说行为的结果客观上会在心灵中留下印迹,有时行为的结果本身会由自身承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