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南栀北渡(五 敌后护送)

时间:2021/5/1 作者: 见平 热度: 399776
  五 敌后护送

  长江,横贯中华大地,日夜奔流不息,是我们的母亲河。当她滚滚东去,穿三峡,通江汉,走湖口,遭遇羊山矶的时候,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拐了个大弯,千岩万转,烟涛微茫,形成碧水东流第一回的江东美景,也滋养着西北洲圩、东南山岭的江南铜陵。

  “碧水东流第一回,碧矿青山从头越。”张伟烈过江南下铜陵,逆势而行,触景生情,念念不忘。滔滔的江水长歌古今,远行的游帆忽隐忽灭……江东父老的这方水土,抗战时期却有“两个铜陵”。沿江地区多被日军侵占汪伪控制,即铜陵敌后(沦陷区);中部及东南山区多由国民党统治,即铜陵(敌前地区)。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新四军第三支队进驻铜陵等地抗战。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四处搜捕新四军和共产党人,封锁隘口要道,恢复乡公所,恢复保甲制,发展特务机构和反动组织,铜陵敌前地区地下党组织屡遭破坏,日趋艰难。

  突围接应工作紧锣密鼓渐渐有了眉目。张伟烈启程离开沙洲,顺着敌后游击队安排的地下交通线路,深入铜陵敌后的犁桥、敌前地区的叶山等地秘密探访,沿途考察敌后民运,观察敌前动态,看望地下交通站人员,现场了解重要接送点的安全状况,然后亲率部分同志过江北上,回到中心县委,随即到渡江指挥部向曾希圣等首长当面报告江南情形。

  与朱农告别时,张伟烈殷殷重托,指示铜陵敌后县委,要抓紧承接好原铜陵县委在敌前地区的各项工作,从今后长期斗争考虑,这是件头等大事。同时还要全力以赴抓紧接应、护送新四军突围人员。原铜陵县委书记张世杰调皖南特委工作,继任县委书记张东率干部队陈爱曦等人随新四军大部队转移,目前生死不明。皖南事变爆发,铜陵斗争形势极为险恶,日伪“扫荡”,敌顽“清剿”,大敌当前,孤悬江南,当然最最紧要的还是护送突围人员过江,朱农担子重、责任大呀。

  “请张书记放心,我们将尽快组建敌前工委,选好精兵强将深入敌前地区,既针锋相对,又以我为主,打开工作局面。”朱农看着小船驶离江岸,面色凝重,神情刚毅。“既针锋相对又以我为主”,这是朱农最为擅长的斗争策略。此时,东二区委书记王卓没有随干部队转移,而是在铜陵敌前地区隐蔽,“赶快与战友联系上!”朱农心里想,并立即布置。

  春节将至,俗话说“腊月里做不富,正月里玩不穷”,此刻的朱农可没有多少闲情逸致。他带着敌后县委和游击队马不停蹄,敌前敌后跑,山里山外忙,既要筹船备渡,又要接应护送,还要布置锄奸反特、交通保卫等紧急要务,可真是人不卸甲、头不着枕,忙得天昏地暗。

  长期在敌后坚持斗争,锤炼了朱农和战友们敏锐果敢的铁血性格。本月上旬,朱农探知日军汽艇在长江夜间巡逻的次数明显增多,甚至在江面过夜,县城及犁桥日伪军频频出动,感觉十分异常,当机立断,通知宣传部长陈尚和、青年部长鲁生等人搬家,将敌后县委机关由汀洲秘密转移到坝埂头陈村,敌后游击队相机策应。而此时,他们对泾县茂林皖南事变的发生毫不知情,却能在本地保持高度警觉。

  张伟烈坐镇沙洲,刚开始的那些天敌后县委工作尤其忙碌。日军控制的铜陵沿江岸线长达百里。所幸原来皖南到江北经过铜陵的这段地下交通线未遭破坏,只是更加隐蔽,需要重新启动与整合。朱农率敌后县委的同志反复磋商,决定以此为基础,选择薄弱环节,避开国民党封锁,确立了通往钟鸣、金榔、顺安3条进山路线,并要求灵活机动;绕开日伪军据点,县内县外选了老洲、沙洲、文兴洲、观音阁、金牛渡、坝埂头、十里场等7个渡口位置,均安排人员盯守。

  张伟烈离开沙洲,朱农和叶为祜赶往接送,中共犁桥乡乡长孙太然等陪同。在沙洲,他们秘密开会商定了惩办汉奸叛徒的下一步行动。皖南事变爆发,铜陵反动势力嚣张,“日伪顽”相互勾结,沆瀣一气,肆意残害抗日志士,狂妄叫嚣“皖南新四军已经消灭”“铜陵敌后游击队一个月以内就要消灭”,敌前敌后腥风血雨,一片白色恐怖笼罩。皖南事变后,铜陵敌后县委和游击队不畏艰难,抗日锄奸,大显神威,对国民党地方顽固派和汪伪政权形成强大震慑,这是后话不表。

  送走张伟烈,回县委处理完若干紧要事项,又去坝埂头买了些年货,朱农笑着对一路相陪的孙太然说:“走,到你家去!”

  钟仓河边的杨坦孙村,设有敌后县委中心交通站,就在孙太然家。妹妹孙太英一看朱农进小院门,笑盈盈地站在堂屋门口接过年货,“我妈妈还没回来呢,你这准女婿送节的东西我先替妈妈收下了。”孙太英问:“志云姐身体好些了吗?你问张书记了吗?”朱农先跟在院子里忙年活的大哥孙林打了声招呼,然后跟孙太然往里屋走,边走边答:“我没具体问,张书记说年后还要让她回来工作。”

  萧志云是张伟烈爱人,他俩是小学同学,年轻时共同参加抗日救亡,结婚后聚少离多。前年萧志云从家乡广东辗转皖南一路寻夫,去年从军部教导队学习期满,分配到铜陵敌后县委做群众工作,经常来杨坦孙村。这位富家小姐出生的“女秀才”经常跟孙太英讲革命形势,讲新四军故事,讲外面的世界,跟孙太英亲如姐妹,就是身体不太好。刚入秋的时候,太英妈妈看萧志云总是来回奔波,很是心疼,就说住我家吧,帮你补一补调理调理。一个多月前,萧志云随张伟烈北撤无为,孙太英很惦记她。

  再看朱农与二哥孙太然关上里屋门,不一会儿大哥孙林放下手里的活计回到堂屋,推门也进了里屋,孙太英悄悄走出小院在大门口转悠,一边警戒,一边等妈妈“福奶奶”回家。

  快过年了,朱农、陈尚和、鲁生等敌后县委的同志到杨坦孙村孙太然家这个交通站来的次数最多。这是一个典型的圩区小村,北靠犁桥集镇,南接东西两湖,东联顺安和坝埂头,西联县城和沙洲,却不显山不露水。敌后县委以此为重心,已秘密建立起了完整的地下交通网络。孙太然是杨坦孙村交通站长,主要忙区委和乡里工作,平时交通联络、护送干部等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大哥孙林负责,妹妹孙太英任乡妇女党支部书记,母亲“福奶奶”是一位编外交通员,更是一名为党、为革命、为革命女儿无私奉献的忠诚坚强卫士。朱农已把杨坦孙家视作自己第二个家,这里是他最为信任的一处安全、稳定的活动堡垒。

  福奶奶一到家,就把刚才探望新四军及在本村隐蔽情况讲给朱农、孙太然听。孙林屋后院也还有两位战士在养伤,福奶奶每天煮盐水为张排长的伤口擦洗消炎,过年准备的禽蛋刚好用上。

  朱农与孙太然、孙林商量,前方交通站送过来的突围同志如果遇有危险或一时难以送走,可紧急转移至东西湖芦苇荡,那里是朱农老家,也是敌后游击队排长刘英的主要活动地。东西湖大约有4万亩水面,夏秋时节柳烟荷风,似若天池佳丽,冬季则大部分湖滩外露,泥泞难行。每年湖潮时,鱼虾从长江顺水游到湖中产卵,湖中水草很丰富,是鱼类繁殖的好地方。因为湖中芦苇、高瓜草生长茂密,所以这里也是新四军和游击队掩蔽的好地方。将突围人员转移至东西湖,敌人无法搜到也不敢轻易下湖。事实证明朱农他们未雨绸缪棋高一着。地下党组织后来将老三团民运科长马俊丰等突围人员转移此地,躲过了汉奸告密、日伪“扫荡”一劫。

  朱农品尝着孙太英端过来的过年小吃,悄悄告诉她自己父母正在准备娶儿媳妇用的新衣新被……孙太英嗔了他一眼,又笑盈盈地转身到厨房给妈妈帮忙去了。孙太然刚从小河边的水井里提两桶水挑回家,听朱农吩咐了几句,接着又离开了家门,提前布置县委开会的外围警戒。

  此时的朱农人在杨坦,思绪却很快转向犁桥。小小犁桥街商铺林立,是敌后广大农村的集市贸易中心。朱农之所以重视犁桥一带新四军突围人员转送情况,是因为此地是铜陵敌后抗日斗争的中心区域,也是通往铜陵敌前地区的必经之途,工作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放眼犁桥,日军驻守,汪伪集结,敌顽苟延,暗流涌动,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现在犁桥可是个龙潭虎穴啊!朱农思前想后,不敢掉以轻心。好在犁桥四周遍布我各种抗日群众组织和敌后武装力量,如果守住了犁桥,也就抓住了全盘,朱农对转送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陈益卿守西头,陈尚和守东头,我守犁桥,叶为祜守江边……”充分发动群众牢牢守住“沙洲—犁桥—坝埂头”这条敌后抗日走廊,突围人员转送工作就有更大空间。在杨坦孙村连夜召开的敌后县委会议上,朱农再作部署。

  农历岁末年初,接应工作紧张而有条不紊,护送路上发生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难以尽述。人民群众对新四军视如亲人,不顾个人安危,千方百计掩护突围人员过江北上。铜陵党史对80年前这段历史写道:

  敌后县委进一步加强地下交通站工作,各交通站之间都设有若干递步哨,传递消息。如有重要情报,比如突围人员达到的时间、人数等,就派专人传送。动员和组织群众,帮助新四军突围同志换上便装,提供食物,发给路费,安全通过国民党封锁线和日伪占领区。遇到敌人“扫荡”,老百姓及时把突围人员掩藏在夹墙、圩埂沟、芦苇荡等地。地下党组织还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熟练水手划船,他们将船只停泊在湖心等候,不见信号不靠岸。敌后县委在日军控制的沿江防线,选择薄弱环节,准备好船只,择机护送突围人员渡江前往江北无为新四军抗日游击区。过江时,也要等候长江两岸的接应人员进行联络,在确信无误后,才驶往江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