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道德,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默认的领域,或者人与人之间一种划分好的责任。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性与道德到底谁是第一位的呢?
显然道德是一个社会性概念,也就是说只有在人与人之间道德才会发生。
在传统的教育中,由于一贯宣扬道德而鄙视人性的丑恶,因而使人们产生了一个误区,仿佛道德是第一位的,人性是第二位的。
人性是指人精神的性状,而自私是人性的主要方面。
如前所述,人本身是一个利益体,生命只有靠物质不断维持才能存在下去,故而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种状况呈现,天下所有人几乎都在为生计而奔波,为利益而忙碌,所以马克思说人首先要解决吃穿住行的问题,才能从事其他。但是环境的艰难,竞争的压力使得人们生活、生存变成一件并不容易的事,它们象枷锁一样使生活、生存变成一个人一生的问题,所以人性的自私就演变成一种客观的存在。
如果说要寻求生命的意义,我们仅仅从道德的角度去寻找答案是很难找到完全满意结果的,虽然我们有时会说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有高尚的品德,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用于个人生活的时间要比我们处理公共关系的时间长得多,我们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美好的生活,在于在人生中体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这更实在,更易于人们接受。因为生活是我们的主要方面,我们人生所面临的挑战也首先来自自我的生命安全。而道德本身也是为人类服务的东西。远古之初,战争一定十分频繁,当心灵已疲惫于人与人之间的争斗,那么对伦理、道德、法制的呼唤也就应运而生了,比如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就是如此。
可以这样说,是人性产生了道德,是人与人的纷争才产生了道德!
可是这并不等于说人性产生了道德,人性才是最好的。
就好比哲学上讲“物质第一精神第二”一样,我们所要分辨的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当人与人产生冲突的时候,人们首先考虑的往往并不是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道德的效果,而是各自的利益关系,他们关心的是怎样做才会更有利于自己,怎样做才会使自己不受到伤害,我们将人性与道德分辨出秩序来是为了分辨出社会关系中主、被动因素,从而采取更有效的防范措施。当生存、生命发生危机的时候最容易抛弃的就是道德了,当欲望膨胀的时候,伦理、法制也就抛之脑后了,这就是犯罪,所以法律就是我们织就的天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它要将人性缚住,以免它象一匹放纵的野马四处狂奔。而道德它虽是一个客体,但它是一个应该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范畴,因为它为我们更安宁更美好生活服务。
整体来看,道德以为人的最大利益服务为宗旨。
好比民主与自由的关系一样,当人人都要自由最大化时,民主就无从谈起,当人人都要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利益就会无法得到保证,这就好比一群人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每个人都想占有最大的空间,事实上每个人都在压缩别人应有的空间,这种状态只会加据竞争,引起混乱,最终使每个人的利益都得不到保证,道德的作用在于将个人的行为压制在一定的空间,从而保证整体的有序,当然这也是最终合乎于大众利益的。
历史经验表明:社会道德败坏,往往会使人们的利益受损;文明的衰落往往始于社会道德的衰败!
所以道德反映的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文明的标志。
当正确的道德条例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应当主动去遵守而不是有意无意的去破坏它,除非道德已经过时,成为了人的包袱。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