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发展进化的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人与其他动物一样,身体作用于世界、感受于世界。世界(多指环境)作用于身体,身体在感受世界的同时,也刺激了意识的发展,这是最一般的过程。
人不同于动物,因为人实在太聪明了,以致于人自己思考自己的意识时竟然不相信人就是由动物发展起来的,但是人又确实是由动物发展起来的:先是由猿到类人猿,再由类猿人到人。
据考古学所知,原始人的大脑没有现代人发达,这就是说原始人没有现代人聪明,而猿也一定没有原始人聪明了,这就是说人的聪明度也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并不是天生就是现在这样。
我们知道电脑与电脑里输入的东西是两码事,这也可以拿它与人脑作类比,人脑认识到的东西与人脑的认识能力是两码事,而人脑除去了认识到的东西,那就会是一片空白,但是我们并不会说它没有认识能力,这正如我们不能武断地说某婴儿长大后会不聪明,由此可见人脑的思维能力只不过是一种进化了的生物性组织的功能。这就是说外界的事物刺激身体,只有刺激到身体里组织的改变以后人的认识能力才会有所进化。当然这个过程在生物发展史上是漫长的,通过几代的遗传变异后才能慢慢形成。
我们把刺激——改变这种情况推广到零,我们不难发现认识是怎样产生的,这就是说,在没有认识前,只要外界刺激身体,身体对外界有感应,那么久而久之,认识就会产生,这使我想到巴甫洛夫实验中狗的条件反射情况,而动物园内大猩猩学会用箱子重叠摘取屋顶上的香樵也就不以为奇了!
一棵树,假如土壤贫瘠了,它会慢慢干枯。一个人假如饮食不良,他会慢慢槁瘦,所不同的是,人身体不良,他自然会担忧,会痛苦,但是树木不会,假如它们有知觉的话,它们不也会担忧痛苦吗?我这样说,并不是为了怜悯一棵树的命运,而是说,一个没有认识能力、活的生命体,在它的认识能力产生之前,它所产生的基础是建立在它自己的身体感觉之上的而不是别的什么。这就是说自我认识相比认识其他事物更首要,更为直接与自然。而且更进一步讲,这种认识能力的产生,不是因为身体的其他原因,而是基于自己切身的利益——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要素而成。
到目前为止,我不敢断言动物(除人外)是没有认识能力的东西了,因为认识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当然动物比起人来这种能力是差得远了,然而动物也具备寻找食物,逃避敌害,攻击傍类等种种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有的是如此机巧以致使人很难想象这是动物所为,而这些机巧又与它们的生命、利害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利益与意识的相结合是整个动物界乃至人类社会所共有的现象,它们就象思维的发生器一样,是促进认识不断进步发展的有效武器。
老虎饥饿的时候,它就会捕食,当我们看到老虎捕食的时候,我们认为它是凶残的,但是在它看来这是自然的,这种需求→反应在许多动物身上都可看到,但是我们还看到另一种情况:老虎占据一个山头,并用各种方式比如尿液、粪便、吼声等标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并阻止同类的侵入,这种状况表明,老虎的意识并不仅仅处于需求、反应这种初级阶段,它的意识已经上升到了抛开饥饿的瞬时刺激也能知晓肚子饿的那一刻总会到来的阶段,这就是说,它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需求的存在并主动去标定自己需求物即利益,所以在我们看来老虎的自私是存在的。
人的智力远在老虎之上,但是以上情况在人的身上亦可看到:需求→反应;标定势力范围→与同类竞争。所以人性的自私是存在的,并且是根深蒂固的。
当然人的情况又与老虎有所区别,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自私有时并不表现出来,但是我们并不会说人是无私的;我们只是说人具有更为复杂的心理,自私处于一种隐性状态,当条件成熟时它就会激发出来,这是因为:人的精神不可能与其身体剥离开来,人的各种需求总是存在的,意识总是要为这种真实的存在承担起责任,当然在自私与无私之间,人到底选择何种情况,人还是有相当大的灵活性的,但是自私的广泛性、普遍性与无私的有限性、独特性这却是事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