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人性的自私(第二章 人性的自私 自私行为的内部构成)

时间:2021/4/12 作者: DiWan 热度: 442155
  自私行为内部构成

  1、主体与对象。

  任何一个自私的行为都是由特定的人作出来的,都要服务于特定的目标。这个谁作的特定的人就是自私行为的主体;而服务的人即目标就是自私行为的对象。大部分的时候,人们作出自私的行动,服务的对象就是自己,所以主体与对象都是合一的自身,但是有时候自私的主体与对象是分离的,比如饥荒年代,集体分食,母亲为自己孩子藏觅食物。这一行为的对象就不是自己。

  2、需求是什么与承载需求的物是什么?

  人饥饿后有吃东西的需求,大米、红薯、鱼、肉等食品具有满足这种需求的功能,它们是承载需求的物,在母亲为自己孩子藏觅食物这个行动中,认识到自己孩子正处于饥饿之中,弄到可吃的东西就是母亲的需求,而现存的食物正是承载需求的物。

  3、范畴:即排斥的对象与共享的对象。

  自私严格上讲它应该针对的是排斥的对象,当某个人做出了某种行动,相对于另外某个人,这种行动是自私的,这另外的人就属于排斥的对象;某个人独享了属于大家公用的果实,他的行为是自私的。具有分享果实权的另外的大家就是自私行为排斥的对象,然而这个人在独占果实后拿去与自己亲近的人分享,这亲近的人就是自私行为共享的对象。

  如此看来,自私的行动,除了为自己,也可以是为了他人。

  4、角色转换。

  人有时候把自己放于个人立场看问题;有时候把自己放于一个群体的角度去看问题;有时候将自己置于一个小地方;有时候又将自己置于一个大区域之中。这种基于自身不同的认知与环境的变化进行的角色转换并没有造成“我”概念在行为上丢失。只不过是将“我”这个概念依特定情况进行了小与大的转换罢了。

  大“我”之所以会显现,是因为其中包容着小“我”这一合理的内核。集体主义之所以在人们行动中体现,是因为个人本是这个集体之中的一员;民族主义之所以被人们接受,是因为自己被他人以类似的方式划分。相反,如果大“我”的内涵发生变动,其概念就会发生裂变,原有的意境就会在个体心中消失。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