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红楼梦】的创作过程,看作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刻板记录,因而对它作了各种各样的猜测,说它影射这个,影射那个,或者认为它写的就是曹雪芹本人自己,这些看法是错误的。它其实只是说明了小说所反映的内容是和作者的出身经历有关,其中的人物也大都有实际生活中的真人做为基础,因此它完全不同于历来公式化概念化的才子佳人小说和一切脱离生活的作品。曹雪芹正是以十年的辛勤劳动,对生活素材进行了严格的挑选,把自己观察体验到的丰富的社会生活作了高度的加工提炼,才能创作出象【红楼梦】这样典型这样完美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它象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表现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高度成就。
曹雪芹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以精雕细琢的工夫,塑造了一大批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中,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而且其中不少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凤姐、刘佬佬等,已经流行于生活之中,成了不朽的典型。作者善于把关系十分亲近的人物,写得个性分明。如尤二姐尤三姐是媂妹,但前者忍辱负重,不敢反抗,而后者是个敢于反抗的刚烈之女。薛蟠、薛宝钗是兄妹,兄是个典型的呆霸王,而妹妹却是个标准的淑女。其他如迎春、探春、惜春等,他们姐妹之间的性格也是个个鲜明。此外,作者还能在那些性别相同、年龄性格又十分相近的人物中,把他们细微的性格差别明显地表现出来。妙玉的孤高和黛玉的孤高不同,史湘云的豪爽和尤三姐也有区别。平儿的温顺中透露出善良,袭人的温顺中表现出世故。凤姐的泼辣中暗藏着狡诈,探春的泼辣中体现着严正。
作者对人物的描写,通过不同的情节,从不同的角度层层深入刻划出他们主要的性格特征。如林黛玉对女孩子的热爱与同情,她的高洁自许,多愁善感:薛宝钗的虚伪与会作人,王熙凤的泼辣、奸诈和狠毒,都表现得特别突出。对比较次要的人物,一般是先用几笔淡淡带过,等到一定的时候,就抓住典型事件集中描写,突出其性格特征。如探春,刚出场时,不被人注意,但是到了理家和抄捡大观园时,就突出了她的性格特征。
【红楼梦】还善于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环境里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如写大观园的第一个春天,几乎大观园中每一人都感到春天的温香。在这种欣欣向荣的气氛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也在生长。从二十九回起就着力写他俩爱情的矛盾和痛苦,这时的气候也变热了,令人感到特别的烦躁。从三十五回起,他俩之间的爱情纠葛解决了,他们的爱情成熟了,进入了一个平静的阶段,这时的天气也变得凉爽和宁静。后来,他们的爱情和封建环境的矛盾更加激烈,终于不能解决,这时的气候寒泠、悲凉,出现了一股浓烈的悲剧气氛。
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红楼梦】也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如萧湘馆的竹林,垂地的湘帘,悄无人声的绣房,透出幽香的碧纱窗,组成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这个境界不仅和林黛玉的气质相吻合,而且它反过来又把林黛玉的形象衬托得更加优美动人。
在【红楼梦】中,作者非常重视人物的心理描写,而且写得深入、细致,成功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如在二十三回中,写正在处于初恋时期的林黛玉,在听到表现少女青春觉醒的戏文时,所产生的种种细微曲折感情,刚开始时感情缠绵,接着心动神摇,最后泪花盈眶。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