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谈买官卖官

时间:2021/3/26 作者: 贺平 热度: 437898
  古时官也是可以买来做的,由科举考试而做官的叫“科班”,而用钱买来的官则叫“捐班”。但官缺总是有限的,因此捐官以后到署实缺,还要用钱买托人情,捐官的钱入国库,而买托人情的钱则归个人。

  做官在任何年代都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因此有钱的捐官,无钱的借钱也要捐官,使得官员泛滥;这种现象到清朝尤盛。清康熙时,因为平定“三藩之乱”和“准噶尔叛乱”,财政空虚,广开输纳,有500多人买了知县官衔,总收入200万两白银。乾隆后期,每年卖官的银子,达500万两,相当于每年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清朝中期以后,买官卖官更甚,朝廷将此作为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项目。官位少而买的人多,供不应求,就卖空官衔。清的行政层次比历朝都多,省级以下,有司、道、府、州、县5级。道就是道台,属于大官,捐金重,捐者少,因此捐官到省后即委差事,每月俸银百两或50两。知府一般捐官后两、三年也有实缺。嘉庆时,川陕总督杨遇春的儿子,三次会试不中,花8000两银子,买了一个郎中头衔,开始在户部行走(见习),由于杨遇春官大人熟,不久便被实授为刑部安徽司郎中。而一省的州、县捐官动辄两、三百人,还有佐贰、佐杂千余人,仕途拥塞,难以安排,往往先至者不得署缺,后至者署前,人颇不服,于是按先来后到排序署委。然而,候补官实在太多,队越排越长,常十年、二十年不能轮到,于是又定“拔委”之法,即按其劳绩,择优署委。此法一开,就乱了规矩,人们纷纷请大官写“八行书”打招呼,谓之“帽子”,“拔委”之法成了“人情”之法,大家都搞到了“帽子”,那就看谁的“帽子”更大。总督的比巡抚的大,尚书的比侍郎的大,王爷的又比宰相、军机的大。但“帽子”都不是白给的,大官们也乐于干这种事,稍动几笔,就能得重金,至于有没有用,他们全不理会。

  既然官是花钱买来的,就相当于投资,就要寻求最大化利润,要想这种官不贪赃枉法是不可能的。清朝有个姓易的县官,在一桩案件中勒索一个富人,富人求情说:“请老爷高抬贵手,小人的田都卖光了。”老爷冷笑道:“你的田卖光了,你就不知道我捐这个官,花钱比你卖田还多得多。不向你们要,我的本钱怎么收回呢?”这桩案件,把这个富人弄得倾家荡产。《官场现形记》中有个名字很雅的候补知县王梦梅,用2000银子买到实缺后,星夜兼程赶去赴任,好早一天到任早一天弄钱。夜里到达任所时,前任知县已经睡觉,要到明晨才能接印。直气得他暴跳如雷,一夜不曾合眼,四更便起身等着天亮。这种官,西汉时称作“戴官帽的老虎”,东汉时称作“戴帽的狗”。

  捐官候补年久,可实在耗不起,当贫穷到饔飧不给、饿死旦夕时,便借重债度日,于是有放官债者谓之“赌子”,探明某人三、五年可得署任,即向其放债;而无希望署任者则借债无门。有一捐官到省候补20年,衣食俱乏,冻饿而死。死时身上只有一破衣破裤,床上只有一破席,被褥、蚊帐俱无,有一老仆,躺在地上稻草中,也饥饿将死。另有一候补知县,十年未署任,无钱钻营,饥寒不堪,呑烟自尽。还有一知县,非捐班出身,但由于捐职太多,影响其委用,到省20多年,不仅未署官,也未得委差事,典当俱尽,遂自尽而死。

  向“赌子”借债,除偿利息外,还议定等此官署缺到任后,即任“赌子”为账房师爷、稿案门上、钱漕门上、签押门上、办差门上等佐杂,故晚清州县衙门中皆“赌子”。这类人在州县包揽讼事,通贿受赂,颠倒是非,挟制主官。他们并非贪放债利息而来,实为鱼肉百姓饱其私壑而来。待借债本利偿清后,这些人即以一本得三、四倍利而离开,若不能偿清,则继续听其留任胡作非为。

  捐官中品级最低的州县衙门中的佐贰、佐杂,即通判、同知、县丞、主簿等,被称作“小老爷”,多为下户读书未成之人,或游幕无业之辈,向亲友敛银三、四百两捐得此职。此类人物借债都无门路,而且大多嗜吸鸦片,面黄肌瘦,垂头丧气,衣履不整。出署时,帽靴袍褂用一巾包裹,自提而归,没有仆人。有一候补巡检,雪天仅穿一破夹袍,上面的纱褂开无数缝,用黑纸粘住,戴破凉帽,无靴穿破布鞋,颤颤栗栗,向长官辞行。长官问他何往,他涕泗长流道:“一身饥寒已极,妻儿又冻饿将死,无路可生,止有一死,欲禀辞往阴间耳。”长官怜悯,安慰他道:“待有差事,即当委汝。”给他20两银,命人至其家观看,但见一破屋中,妻子与儿女五、六人,卧在一床,俱着破单衣,已饿两日,大不能言,小不能啼。《官场现形记》对这些“小老爷”的穷相也有极精彩的描写:“其时正是隆冬天气,有的穿件单外褂,有的竟还是纱的,一个个都钉着黄线绢的补子,有些黄线都已宕了下来。脚下的靴子多半是尖头上长了一对眼睛。有两个穿着‘抓地虎’,还算是好的咧。至于头上戴的帽子,呢的也有,绒的也有,都是破旧不堪;间或有一两顶皮的,也是光板子没毛的了。大堂底下敞豁豁的,一堆人站在那里,都一个个冻得红眼睛、红鼻子。还有一些一把胡子的人,眼泪鼻涕从胡子上直挂下来,拿着灰色布的手帕在那里擦抹……”而这类饿肚子小鬼,一量得到差事,怎能不变本加利盘剥百姓呢?

  捐官制度,流弊甚烈,导致官场腐败,贿赂公行,政府将国家权力变为私利的工具,残酷剥削人民。捐官中也并非无有德有良之人,但他们涉足这样的官场,身不由已,实在是制度使人堕落。吏治到了这种程度,政权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现代社会已不再有捐官制度,但花钱买“八行书”现象仍普遍存在,所谓“朝中无人莫做官”,那“朝中之人”也不是天生就有的,多半是用钱买来的,什么“德才兼备、群众公认”,谁给钱多就给谁。20多年前,一次我市一家医院“竞争上岗”一名护士长,卫生局长内定为某人,但没有用,另外有3人有市领导打招呼,但这3人也没有当上,结果是一个省里干部给打招呼的人当上了。中央屡屡发文,严肃查处干部选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和不正之风,但屡禁不止,越来越严重。现在领导干部收受贿赂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拆迁征地,二是任用干部。前者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后者让大批劣质官员受到重用。徐才厚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时,利用任用干部的权力,大肆受贿,从他家的地下室里抄出的钱钞有一吨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