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迟到,要扣工资;老板迟到,没有人觉得不对。你骂领导一句会被开除,领导骂你一句,没有人觉得不对。你爸打你一巴掌叫教育,你辩解一句,叫顶嘴。
一百多年了,依然没有人能推翻马克思的论断。但我还是想修改一下:法与道德不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是强者与弱者较量的结果。
马克思的推论是这样的:在阶级社会,只有统治阶级才能参与法与道德的制定、解释;所以封建法律和封建道德捍卫的是地主的利益,资本社会法律和道德捍卫的是资本家的利益。
被统治阶级虽然不能决定法律和意识形态的制定和阐释,但可以在法定程序外发挥他们的影响。
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虽然他颁布的所有法、打的所有仗都是为了自己这舟能游得远一点,沉得慢一点。老百姓虽没能参与法律和战争的决策,亦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因为他们显示了自己的力量。相对于统治阶级,他们并不处于绝对弱势。任何法律和道德,都是强势集团与弱势集团,在阶级社会则体现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博弈的结果。
这里要区分两个概念: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个人道德不是道德。孔子提出的那一套道德是不是道德?答曰:不是。只有孔子提出并被社会所认可并实施的那部分才是道德。因为一条道德戒律只有在社会中实施,才实现为道德。而一条道德要在社会中得以实施,就必须过统治阶级这一关。
孔子提出父慈子孝。封建统治阶级采纳了“子孝”,抛弃了“父慈”。所以在整个封建社会,儿子打老子成为了不道德,老子打儿子为法律和道德所默许。文革时期批孔,说孔子的道德是封建的道德,这个锅孔子不背。
《泊露筋祠》中记载两位女子出远门,入夜。一位女子去了一户人家投宿,另一位女子认为那户人家中有男丁,如此做不检点。于是一位女子投宿去了,另一位在山上过了一夜,然后被蚊子咬死了,被后人立为贞洁的楷模。宋代更是有手被丈夫以外的男人碰了一下就操刀砍手的。有人问程颐,有一妇人,夫君死了,家里贫穷不得为生,可再嫁否?程颐答:“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有没有想过饿死的人的感受?
野兽要吃你,一口就吃了;人要吃你,会跟你讲你为什么该被他吃。抛开平等谈道德,就是在吃人。
当道德以道德为名,也就成为绝对正义,所以道德不仅为统治阶级所接受,更多时候为被统治阶级阶级接受和实践。
二战前夕,日本一军官在山崖旁练兵,嘴里喊着一二一,眼睛却看向了别处,士兵走到悬崖口了他还在喊。第一排士兵坚决执行了军官的命令。第二排的人尽管眼睁睁看着第一排掉落山崖,依然执行了命令。直到第三排也掉了下去,军官才转过头来给叫停了。死去的士兵获得了烈士的荣耀,日本公民纷纷遗憾自己不能为国献身!
士兵执行天皇的命令失败要切腹自尽,二战失败了,天皇没有切腹自尽,日本人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他们认为能够为天皇切腹是一种荣耀,还研究出了怎样切腹才是荣耀中的荣耀。这是被统治阶级更加接受道德教训的例子,因为每天有意无意接受道德教育的,不是统治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忽必烈下令给全国和尚头上烫疤以示侮辱,因为这些人不事生产,不能给政府提供赋税。但他也下令寺院中等级越高的和尚烫疤越多。于是和尚们纷纷遗憾自己头上的疤不够多!
有人或许会反驳:“那为什么统治阶级也要践行道德?”正因为道德是强者与弱者——在阶级社会体现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较量的结果,所以统治阶级也必须有他们的道德。因为他们一旦犯了众怒,即当被统治阶级团结起来的时候,强弱关系就转换了。任何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抑止民众集会,因为被统治阶级越分散,整体实力越弱。
最典型的例子是人类与自然。最开始,人类肆意屠杀生灵、索取资源,并不觉得有什么不道德或可耻。直到自然显示了它的威力!人类终于意识到在自然面前,人类并不处于绝对优势,于是新道德形成,旧道德废除。
那有人会问,在壮年面前,老人处于弱势,为什么在中国,事实似乎恰好相反呢?比如老人碰瓷,车主往往选择当场给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为道德只有成为社会道德时才成为道德,所以道德并不反应个人与个人的强弱关系,道德是处于强势的某一集体与处于弱势的某一集体较量的结果。
就个体而言,明显中年人强,老年人弱。但老人背后有政府,政府处于绝对强势。
为什么碰瓷的老人越来越多?因为政府在尊老,车主怕的不是老人,是政府。
碰瓷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很多年前一个善意的小伙子扶了老人一把,法院判处小伙子赔偿十万开始。法官说:“不是你推倒的你为什么要扶?”
为什么法官甘愿违背法律原则和法学常识,明目张胆地偏袒老人?因为整个政府高层在敬老。一切开始于反思文革。他们说之所以发生文革,是因为社会不敬老。甩得一手好锅!文革时把老教授拉出来批斗的那批人老了,于是敬老开始了。
法院和警察偏袒老人不是一例两例了。新闻上报导一个老人拿着竹竿堵在公路上,强拉车主去他的餐馆消费,不去就打。却没一个壮年还手,都乖乖消费去了。最后警察来了,对老人好言相劝后走了。他们也不敢抓老人,他们知道他们一旦抓了老人谁会不高兴。
要老人不再碰瓷很简单也很难。只要再有老人碰瓷,政府能做出公正的判决。但只要政府不做出公正的判决,你改得了?
更典型的例子是奴隶制。有的奴隶比他们的主人多两个肱二头肌,但依然对主人唯命是从。就个体而言,他们处于强势;但因为有个叫政府的东西存在,这个群体处于弱势。为什么以前80后被老一辈骂得体无完肤,现在却没多少人敢明目张胆骂了,因为80后开始进入权力机关了。
那么反应强弱关系的道德是如何形成并广泛实施的呢?
事实上,任何打破当时社会,甚至不能反映当时社会强弱关系的道德都不可能实现。
春秋时期,孔子、墨子等人提出很多道德律。有的提倡废君王,这当然痴人说梦;有的提倡严格尊卑秩序,嗯,这个好,就这个了!
马克思说,任何人的思想都无法摆脱他的阶级局限性。确实。但任何高级知识分子,尤其是心怀天下的智者,即使没有超出自身阶级局限,也对其它阶级的人抱有很大人性关怀。所以任何思想家提出的道德律都没能完全施行过。
耶稣看见一帮人拿着石头要打死一个不检点的女人。耶稣捡起一块石头说:“你们谁一生没有犯过错就来打死她吧。”于是众人丧气地离开了。耶稣反对建立教会,他说除了父,没有谁有审判的权力。所以耶稣见到异教徒也没扬言要杀,他说会有一个审判日,信父者会得救。
可教会还是建立了,十字军还是东征了。
如果你想到了推翻“在阶级社会,道德是强势集体与弱势集体博弈的结果”这条道德真理的理由,那你首先要反思下:第一,你找出的那条道德究竟是不是道德,即有没有在全社会得到实践;第二,你所找到的那个弱势者是不是真的弱势,你有没有找到他背后的强大集体?
“推翻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的话不是说说就完了。什么是旧道德?阶级社会的道德。什么是新道德?平等的道德。一个没有强弱差异,或者说强者并不作为一个阶级而存在的社会的道德才是真道德。
当一件事被冠以道德的名字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这条道德律背后的受益者是谁?
肯定有人指责我不道德。但我知道,我或许比指责我不道德的人都道德。
高中时,我见到一位母亲当街用脚踢孩子。我想上前阻止,被父亲拉住,他说:“别人打孩子,你管什么管?”我回答:“我去问问怎么回事。”父亲说:“打娃儿肯定有打娃儿的原因噻。”
我没有违抗父命。
如果打孩子的不是孩子的母亲,或许会有人管吧。
大二时暑假,我去表姐家。表姐让我帮忙辅导她孩子大宝学习。可那孩子实在不听话,我当着表姐的面动手了。他特委屈地向她妈妈告状。表姐说:“肯定是你不听话舅舅才踩你啊。”
当我开始明白一些事情,这件事也就成了我永远的罪。后来从表姐口中得知,大宝并不怪我;我却更加不能释怀,因为我举起道德的大旗,伤害了一个比我高尚的人!
鲁迅说:“那些头上有各种旗帜,绣出各样好名称:慈善家,学者,文士,长者,青年,雅人,君子……头下有各样外套,绣出各式好花样:学问,道德,国粹,民意,逻辑,公义,东方文明……但他举起了投枪。”鲁迅明白,藏在暗处的恶是小恶,最大的恶,却是披着道德、民意、公义与文明的外衣,正大光明地掠夺你的钱财、蚕食你的生命。
我们目前的道德比封建道德要好些了,因为人与人之间更平等了。
对妇女的旧道德被废除了,并不是男同胞们大发慈悲了。这是一百年来全世界妇女们斗争的结果!八小时工作制的出台,也不是资本家乐善好施,这是成百上千次游行、罢工,乃至革命的硕果。要道德,先平等!
《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台以来,对孩子的家暴并没有减少。因为这部法律是舶来品,本土并没有多少人为它摇旗呐喊!没人知道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孩子日。就社会而言,不关爱孩子并没有成为实际的不道德。
平等的路还很长很长,愿明天更美好,愿人们不再做道德的刽子手!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