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理论叫“汉字四字法”
有一本书叫《字源字群词典》
大家好!我是徐海粟,网络笔名“新雷第一声”。“汉字四字法”是我对汉字起源研究的最新理论,依据这一理论编写的《字源字群词典》已经获得国家版权保护。
所谓“汉字四字法”,就是说我们中华祖先自始至终只造出了四种文字,即血缘字、辈分字、婚合字、职能字(看黑板)。这四种文字都是围绕血缘关系制造的,也就是说,所有文字的本质都是血缘符号。血缘符号代表古人各个族群血统的区别,按现在说法就是姓字区别。简言之,所有文字本来都是姓字。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探索人类造字的缘由,在探索造字缘由之前,还要探索人类是先有语言,还是先有文字。
一直以来,人们固有的观点是先有语言,后来造字,造字是为了记录语言的。可是,人类的语言是怎么来的?人类之初有语言吗?
有一件小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天,我买了一条活鱼放在水盆里,鱼儿在水里活蹦乱跳,有两个一岁左右的孩子围观,一个幼儿指着鱼对另一个说:“呜呜!”另一个幼儿也指着鱼答道:“哦哦!”这在生活中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但却引起了我的深思:人类之初有语言吗?鱼儿当初有名字吗?幼儿在咿呀学语时,我们就开始教他们说话,教他们识别事物,而人类之初是谁来教说话的?事物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
根据这两个幼儿的对话,可以判断人类之初是没有语言的,没有哪个神仙或圣人教人说话。更没有神仙,也没有圣人。“人”这类物种有先天名字吗?没有!人的生死有先天概念吗?没有!男人和女人有先天名称和概念吗?也没有!这就是人类蒙昧时代的情形,万物都没有名称,万事都没有概念,大家都不会说话。
在我国境内,人类考古学家早已发现了山顶洞人和北京周口店人用火的生活遗存,他们居住地有很深厚的灰烬,表明他们早已掌握了火的使用,并且世世代代在那里生存了很长时间。不管是保存天然火种还是人工制造火种,都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唯一标志。人类自从开始使用火,就迈出了文明的第一步。火不仅可以烧烤食物,吃上熟食,还可以御寒,抵御其它动物侵害。人类长期吃熟食,有利于消化,健康身体,促进大脑发育,逐渐增强了思考问题的能力。人类这段历史,可能经历了几万年、十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上百万年。
原始人从天然火过后的灰烬中,发现了烧熟的植物籽粒,发现没来得及跑掉的被烧焦的动物尸体,很远就飘过来香味,吃起来香喷喷的。一次又一次天然火的经历,人类由起初对火的畏惧转而产生了好奇、向往,聪明的人就尝试把火种保存下来,小心地使用它,而这一点是其它所有动物都做不到的。但是,人类之初知道这种物质叫做“火”吗?对于“烤”和“吃”有叫法和概念吗?都没有!就像婴儿生下来就会吃奶,对于“吃”和“奶”都不会说,也没有概念。总而言之,人类即便学会了用火,仍然没有语言,事物仍然没有名称和概念。
有人说,“火”是象形字,先知道这个物质叫做“火”,然后再以火之形造出“火”字。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象形文字”吗?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事物本来没有名称,你把它的样子画得再像,但不知道叫什么,象形字有何意义呢?象形字说法仍然是认为先有语言后有文字,这里仍然需要探索人类语言是怎么来的。
人类早期都是群居生活,山顶洞人是一伙的,周口店人是一伙的,当然还会有其他一伙一伙的,出现的年代不同而已,地域不同而已,考古没有被发现而已。为了协作劳动,原始人大多靠手势、眼神或简短的鸣叫进行交流,这种鸣叫可以称为“原始语言”,原始语言是不能表达准确含义的,就像那两个幼儿的对话。
人类发展史告诉我们,原始人群数量非常少,一个族群内部成员也不多,即使在相同的时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一个族群也很难见到另一个族群,血亲近亲婚育状况成为常态,后代成活率低,智障残疾率高,人的平均寿命也短,这也是原始人群数量不能大幅增长的原因。人类虽然掌握了用火,对体质素质有所增强,使生存环境有所改善,但婚姻结构仍然制约人类遗传基因的优化,人类历史还在蒙昧、半蒙昧状态下缓慢前行。
终于有一天,一群男女在采猎时发现了另一群男女!他们互相惊奇,互相端详,互相猜测。成熟的男女就会有吸引力,就会互相欣赏,就会产生占有欲。这就给第一次异族通婚造成了机遇,不管是抢婚还是约婚,其后代血缘就发生了变化,人类初始混血儿就诞生了。
混血儿比纯血儿成活率高,残障率低,表现健壮、聪明,在相貌上也长得可爱,正是这些比较和鉴别,推动了人类向文明的道路上迈进。等到人类发现第三个甚至更多个族群,并互相通婚的时候,才认识到两个族群互相通婚,仍然是近亲婚育,不如与血缘更远的族群婚育的后代更加优秀,这一共识一旦形成并被广泛接受,为了避免后代因幼稚无知而发生血亲近亲婚育,聪明的人便给各个族群画上不同的记号,制定通婚规则。中国人祖先最早画的血缘符号是一、丨、丿、亅、丶、乀、乚等,分别代表不同族群的血缘,这些符号就是最早的文字。“文”和“字”都是后来对这些“血缘符号”的统称,也是后来所说的“姓字”。在通婚交流交往中,这些姓字是要呼读出来的,至于这些文字读什么,怎么读,都是原始人自己规定的,甚至同一个字在不同族群中也会有不同的呼读,原始人学习呼读这些文字就像新生儿咿呀学语,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会形成不同的“原始方言”。人类社会在这个通婚交往过程中就出现了字形和字音,可以这么说,人类是为了区别血缘关系而造字,是为了避免血亲近亲通婚而造字,用现代的话来说,这些文字都是姓字。一、丨、丿、亅、丶、乀、乚等都是初始姓字,人类为了呼读这些姓字,才形成初始文明语言,传达的信息就是,“你”、“我”、“他”分别是哪个部族的,是否可以通婚。人类最早的教育是从教授姓字开始的,按照血缘符号实行异族通婚,既是人类最早的“婚姻法”,也是人类最早交流的热点。呼读姓字产生语言,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先有文字后有语言,没有文字固定的语言就说不清也听不懂。
原始血缘字在远古可能经历了很长时期的认知和推广,最终才被共识和使用下来,可以说,这是人类文明迈出的第二步。有了第一步用火和第二步血缘符号的创造,才真正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春天。异族婚育使遗传基因不断优化,不仅使人寿命延长,体魄体能增强,也使大脑发育逐渐成熟,再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本部族第二代以后的血缘与第一代都不相同了,于是有人就把第一代的血缘符号叠加成为以后各代,比如一的二代写作“二”,一的三代写作“三”,一的四代写作“亖”,丿的第三代写作“彡”;丶的第四代写作“灬”,这些都是初始姓字的“辈分字”,辈分字是相同血缘符号叠加形成的。
在一代又一代繁衍过程中,人们还创造了另一类血缘符号,那就是有人突发奇想,把两个部族婚育的后代,用两个血缘符号加在一起,如一部族与丨部族婚育的后代写作“十”,二部族与丨部族婚育的后代写作“工”,三部族与丨部族婚育的后代写作“丰”,一部族与丨部族第四代婚育的后代写作“卌”,丿部族与丨部族婚育的后代写作“亻”,丿部族第二代与丨部族婚育的后代写作“彳”,丿部族三代与丨部族婚育的后代写作“丯”,丶部族与丨部族婚育的后代写作“卜”,一部族与亅部族婚育的后代写作“丁”,二部族与亅部族婚育的后代写作“于”。这些文字可以称为“婚合字”,都是不同血缘符号互加的。
辈分字、婚合字都是他们分族后的新姓字,都是“后续血缘字”,我们仍然简称为“血缘字”。不管是辈分字还是婚合字,都表明那段历史时期是一代一个姓字,这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社会开始以加速度向前发展。
严格的异族通婚制度,大大提高了人口数量和质量,使各个部族逐渐壮大起来,为了协调生产、生活,部族内部逐渐有了分工。最早的分工可能是保存火种的人,起初由于分工较少,管理者并没有特别记号,全族人只有一个血缘符号,一个姓字,在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管理部门越来越多了,管理者就设置了记号,我们把这类记号称为“官名符号”,官名符号不是天然的,而是借用了其他部族的姓字。怎么个借用法呢?比如“火”,从结构组合看,它属于婚合字,是多个部族的血缘符号经历多代婚育组合的族名、姓字,因为这个姓字的字形像燃烧的物体,所以人们就借用姓字“火”命名燃烧体。上面我们说过,火本来是没有名称和概念的,只有出现“火”姓以后才会有这种物质名称,我们把这种命名法叫做“姓字像物,物以姓字命名。”(板书)当初,以姓字命名的物体还有水、木、山、日、月、田等(板书),都是先有姓字,后出现物名,因为“物本无名”,没有先知向人类传播物名知识。但是,这类姓字后来被误认为是“象形字”,认为先有物名后造字,这不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人类认识世界是从自身开始的,我们常说的“以人为本”在这里才是根本道理。
原始社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似乎无法考证。社会分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似乎也无法说清。但是,我们把汉字按照血缘类别排列组合起来,就一目了然了。原始社会最精彩的阶段还是大分工时期,这一阶段既漫长也充满文化底蕴,特别是血缘符号(姓字)因事被借用为其他含义以后,语言表达也越来越丰富起来,也就是说,这些字不再单单是姓字,也成了某些物名,有了这些物名,部族中管理者就有了新的符号表达了。根据粗略统计,原始社会从开始到结束,各部族先后设立了五十多个管理部门,这些管理部门就是现在说的行政部门,著名的“五行”也叫“五正”,分别是水、木、火、土、金的管理者,我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五行学说根本不是用来算命算卦的,五行官名的出现比算命术起码要早几千年。
下面我来谈谈部族名与管理者符号是怎样结合的。
姓字因字形、因事迹被借用为其他名称或概念,形成管理者符号,比如婚合字“水”姓,因字形像河流里流动的物体,这种物体才被命名为“水”;比如婚合字“山”姓,因自然界中某些物体形状像“山”,这些自然物体才被命名为“山”;又比如“羊”姓,是羊部族人因驯养一种动物有成就,这种动物才被命名为“羊”;同理,牛这种动物,也因牛部族驯养而得名。当这些姓字演变为其他名称或概念后,各部族的管理者便借用这些名称,加上部族名成为官名,比如石部族管理水源、水产的“水正”写作“泵”,同理,尸部族水正写作“尿”;因“氵”被认为是“水”变体,丁部族水正写作“汀”,同理,工部族水正写作“江”,可部族水正写作“河”。因羊、牛演变为动物名,部族中负责驯养这些动物的管理者称羊官或牛官,曷部族羊官写作“羯”,勿部族牛官写作“物”。部族中负责管理山林的官称为“虞官”,以“山”为官名符号,比如今部族虞官为“岑”,令部族虞官为“岭”。总而言之,部族名加官名符号构成新的文字,我们把这类文字称为“职能字”。按照习俗,分族后各位官职又以职能字成为新族名,新姓字,也是一代一姓。职能字后来被误认为是“形声字”,事物和概念本来都没有名字,何来形旁声旁?何来形声字?所以形声字造字说大错特错!
汉字四字法的发现,是一次重大科学发现,也是一次真理的发现,它符合人类文明进步过程的演变。所有文字本来都是姓字,因姓字字形像自然物,自然物以姓字命名,又因姓字使用者的事迹,姓字演变为其他物名、概念,这是一个漫长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那就是从认知到共识,物名、概念才被最后确定下来。姓字只有被借用为其他物名、概念,才不会被丢失,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否则,一代一姓,就容易把前代姓字丢掉了。
血缘字、辈分字、婚合字、职能字新理论的提出,不仅否定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造字学说,也否定了先有语言后有文字的错误看法,还否定了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区分,否定了汉字简繁体的区分,否定了异体字之说。汉字四字法不仅对中国文字文化研究起到引领作用,而且也将对世界各民族文字文化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大道至简,中国人祖先文明的过程就是学会用火和画血缘记号两大步,道理就这么简单。大道不孤,世界各民族的祖先走向文明道路也是这两大步,天下道理是相通的,没有例外,也不会有例外。在地球上,即便是人类灭亡一百次,再出现一百次,文明的过程也还是这两大步,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了外星人,仍然可以用两大步标准去衡量他们的文明程度。
汉字四字法是浩瀚的、惊天动地的汉文字文化工程,这一工程是中国人祖先历经数千年,甚至上万年时间才完成的,对这一工程的发掘和整理,也形成了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理论学说,因此,《字源字群词典》又名《汉文字文化工程学》。本词典收录字头(血缘字)4106个,编绘《徐氏永久天伦图》366幅,原创大小论文180多篇,有了这本书,广大读者对于原始社会的血脉延续,部族分工,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事迹等一目了然,每一个文字都代表一个人或一群人,都是一个故事或多个故事,看见这些文字,古人的外貌、性格、品德、行为、事迹、故事等都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今天是中国的立春节气,是2021辛丑牛年的开始,值此重要时刻,我向世界发出新雷第一声: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之路的觉醒过程,已经被发现,鉴往知来,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需要现代人再次觉醒!
《汉字科普》第一课就讲到这里,喜欢听我课的朋友请对我的视频加关注、点赞、收藏、评论、转发,让中华民族文明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让汉文字文化科学知识深入人心,让汉字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好学的学科,让人类文明两步走的真理广泛传播。下一课讲解《徐氏永久天伦图》及其相关内容(见图),期待与朋友们再次相见,谢谢大家!
告读者:汉字科普大讲堂视频发布在今日头条、抖音里,头条号作者“汉字科普~新雷第一声”,请朋友们去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您的关注就是对中华祖先在原始社会文明文化贡献的关注,让我们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尽一份力量。谢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