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

时间:2020/8/10 作者: 郭奇然 热度: 303858
  所谓的老三届就是1966届、1967届、1968届高三毕业生停止高考,到农村劳动锻炼,磨两手老茧练一颗红心的时期。谁的劳动态度好,劳动更积极,谁就能推荐上大学。张晓山就是其中一员。他的家庭背景极其危险,在解放初期他的父亲张广仁就被打成了胡风反革命集团,如果接受命运的挑战,他是靠推荐一辈子也上不了大学,因为他的家庭背景给他戴上了紧箍咒,就像孙悟空一样永远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但他没有沉沦,他明确自己的处境,知难而上。他虚心的接受贫下中农的改造,每天早点出工,干最苦最累的农活,争取早一天回到自己的城市北京。贫下中农也十分同情他的处境,每年推荐他上大学,但是每年连公社也通不过。他把这些苦都咽在肚子里,每天除了劳动,就是看书。他博览群书且过目不忘,他的博学震撼了整个土穆特左旗,我们很难相信,一个身材瘦小的人哪来的那么多的精神,一个举目无亲的人哪来的那么多的感情。他眼睁睁的看到一批又一批的下乡镀金者都被推荐上了大学,他在原地踏步不前。他不相信命运,但是他的梦想一次又一次被扼杀在摇篮里。他想到过自杀,可是他放弃了,这不是在宣布自己是懦夫吗,有何面目去见家乡的父老乡亲吗?再说了,我下乡的地方不是很穷吗,他们终日劳动,终日不得温饱,他要走了谁管他们的命运呀,这不是想逃避现实吗?将来做个农村技术员也能造福一方水土,我不能只想自己,那样太自私了。因此他向大队申请,派我到呼和浩特学习一年农业技术,我会回报你们的!他通过了大队申请,他满怀信心的到了呼和浩特,谦虚地向老师学习农业基础知识,不到一年他就学会了因地制宜的播种技术,不是一味地农业学大寨,那是教条主义者,农民还是吃不饱肚子。他引导农民科学的种植小麦高粱大豆,解决了当地农民吃饭问题,他是英雄主义者!当农民送给他劳动果实时,他蜿蜒的拒绝了,你们吃饱肚子好干活,我就知足了。善莫大也!从此以后,他就多了一门课程,想农民之所想,盼农民之所富!

  1977年秋天,他盼望的高考终于恢复了,他谦虚的参加了高考,第一届的试卷十分简单,文科只考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地理,不考英语。总分四百分,张晓山考了三百二十八分,全内蒙文科第一。他又加试了英语考试,英语成绩为100分。他知道极左路线还在影响,所以他报考的志愿很低,北京师范大学是他的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是内蒙古师范学院,第三志愿是包头师专,第四志愿是呼市师专。北京师范大学因考虑到政治原因没有录取他,内蒙古师范学院破格录取了他,这是上天的恩赐!

  内蒙古师范大学考虑到他的政治问题,避免他走胡风的道路,把他录取到数学系,因为他的数学成绩是100分。但他的志向是在农业上。他和学校领导交涉,最后校领导把他调在了英语系,他完全满足了。他在内蒙古师范学院仅呆了一年,第二年就考上人民大学农业专业了,这是他的最后愿望。他被分配到了农村研究所,由于他的刻苦努力,他在农业研究所里通过了博士论文,他成了真正的博士,没有几天他又成了博士后,指导博士研究生。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不到半年他就成了农村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又不到半年,他成了正所长。他很快就领到政府津贴了,成了终生研究员。他著作等身,研究的方向越来越深。他多次给中央领导讲课,获得了江泽民的很高评价。他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得到了联合国的表彰。各国领导人来中国访问张晓山,他不带翻译的和他们交谈。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为人却越来越低沉。

  现在他已儿孙满堂,享受着天伦之乐。我们有理由祝福他,好人一生平安,蒲松龄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大概说的就是张晓山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