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性权益发展历史稍作了解便可得知,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一向与西方文明近代化、民主化具有共同趋势。“女性解放运动”这个词语衍生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启蒙运动、普及于19世纪末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初,三民主义的提出、西方文化思潮铺天盖地,女权自然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女权运动、女权思想得以在中国更为广泛地传播。作为民主社会、人权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上,无数前辈曾做出过不可估量的努力与抗争成果、使得社会重视这个问题、重视这个占据人口比例一半、却在表面光鲜亮丽的民主社会之中、几乎不具有完整的自然权利及人权的群体。
在历史上一共有三次规模较大的女性解放运动与思潮。西方第一次女性主义革命思潮几乎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这个时期的女性运动处于萌芽期,主要革命手段为实践性游行。理论性较为缺失。最初的诉求是要求妇女在立法、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受教育权上与男性享用同等权利。且由于工业革命的阶级分化、大量女工的出现。也使得女权运动诉求之中添加了经济上享有独立权。在女性真正获得应有的权利之前,所谓的民主社会之下,道德标准要求森严。女性自然而然地被视为男性的财产,包括女工所赚得的工资。巨大的社会压力、阶层分化,禁酒令尚未得到实施,男人们在工作之余乐于通过饮酒来释放压力,再加上女性社会、家庭地位的式微,该一系列举动也大大促进了家庭暴力的发生。
在第一次女权主义革命中有一位较为著名的先驱:哈莉耶特?泰勒?密尔(Harriet Taylor Mill),她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女性主义革命先驱。她的著作《女性的选举权》曾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的轰动。泰勒的众多思想也在社会道德准则森严的“维多利亚式家庭观念”盛行下显得离经叛道。泰勒的众多观点即使是放在当今也显得前卫、有理由的。例如她反对爱情,因为爱情奴役了女性;对基督教的反对、因为它造成了女性个人主义的障碍。且在原教旨的层面上已然强调女性对于男性的依附性。乃至形成了社会道德准则上的专制。这也引起密尔夫妇对于社会主义的关注。她的第二任丈夫: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密尔是19世纪影响巨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提倡功利主义的思想家。更为重要的是,密尔身为男性,深刻受到其妻子的影响、支持妻子的观念。两人均提倡女性主义、妇女解放。并在其同等的思想境界下互相勉励、促进。也使得密尔夫妇众多著作也在二人婚后时期出现。密尔曾提出:“如果占据人口一半的女性没有办法在社会文化中产生一半足够的能量,那他们能力即被抹灭掉了。”深刻受到边沁功利主义()及妻子女性主义影响的密尔决不能忍受这个社会之中庞大的女性群体、占据社会人口一半的女性群体在社会建设之中无法释放其应有的能量而推进社会建设。因此密尔同样也在他的著作之中,关于女性主义提出了两个问题:即为女性的政治权利问题、女性的选举权问题。甚至还在当时,在将女性权利看作笑话的议会上提交关于女性权利的议案,并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密尔的行为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使得众多男性议员嘲笑密尔为:被女人洗脑的无用软蛋。但密尔夫妇的行为及思想无疑是近代女权运动发展史中难以抹去的一部分,密尔向议会提交议案实则也是当时第一次正式的、官方的关于女性权利问题的探讨与实践。在当时还有个较为流行的言论:要是让女人都获得了立法权和财产独立权的话、不知道这个社会又要修筑多少离婚法庭、有多少女人会卷着丈夫的财产跑掉、不知道还要修筑多少疯人院。其实这些言论看上去似乎完全站在女性主义的对立面、看似蛮不讲理。但是细细研究还是具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由于女性在历史上长期所处于的家庭中“生育者”地位,以及普遍未受教育的情况。着实使得女性较男性更为神经质、更为感性、更容易歇斯底里。甚至是放在女性教育相对较为普及的今天,这句话也着实拥有一定的正确性。众多女性的“感性”特质覆盖了其理性思考的能力,难以作出最正确、最为理性的决定。所谓“女人需要依附男人才能作出最为正确的决定”,也是受到了千年以来男权社会影响。
1848年7月,美国第一届妇女权利大会在纽约州的塞尼卡福尔斯举行,会议通过了《妇女权利宣言》,它以《独立宣言》为蓝本,指出男女平等应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基本精神,并明确地将妇女选举权作为妇女运动的目标。1848年,世界上首次女权大会在纽约州的塞内卡福斯尔举。1867年,英国妇女参政活动者在曼彻斯特市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妇女参政促进会”。之后,其他城市如伦敦、爱丁堡、伯明翰等也出现了妇女参政组织,至1898年统一为“全国妇女参政会”。直到二十世纪初,1902年,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妇女同时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国家。新西兰、芬兰、英国、美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运动也相继进入第一次女性革命的高潮,妇女逐渐取得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以及较为平等的法定权利。
△1848年一群美国女性在纽约州召开第一届妇女权利大会
此处便不得不谈到一个在女权革命中不可忽视、并颇为有趣的一个人。即大名鼎鼎的挪威剧作家:亨利克?约翰?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受到童年经历、19世纪末期席卷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民主思想浪潮的影响,易卜生结交了一群具有进步思想的朋友,并慷慨激昂地投身于工人运动之中。而在易卜生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具有宣传独立女性、提倡个人自由、解放自由女性、反对封建教条的戏剧作品。而他最具有代表性、最为有名的作品即是于1879年创作的《娜拉》(又名玩偶之家)。
《娜拉》的故事概要即为女主人公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字向人借钱,为丈夫海尔茂医病。丈夫了解原委后,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怒斥妻子下贱无耻。当债主在娜拉的衷情实感感化后主动退回借据时,海尔茂又对妻子装出一副笑脸。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及夫妻之间的不平等,不甘心做丈夫的玩偶,愤然出走。
在当时传统式、维多利亚式家庭观念盛行的西欧。易卜生的作品具有叛逆色彩,这不仅仅是对于封建教条、社会传统价值观及架构的挑战与质疑,更是体现了易卜生在女性解放运动之中不愧是一名不可或缺的进步先驱。而易卜生的作品在当时也多被宣传为离经叛道、不符合道德的。《娜拉》影响深远,数百年来一直为女性解放运动的探讨核心。娜拉是否要出走?娜拉出走后会怎么样?在不同的时代中,有关于这两个命题的答案也不尽相同,更是反映了不同时期妇女权利的斗争的成果,及社会舆论的导向。而在第一次女性解放运动中,女性仅仅只是获得了基本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及一些本应享有的基本人身权利。在当时的社会舆论之下,关于“娜拉出走后怎么样”这个问题的答案多是:娜拉出走后也只能回家。乃至于鲁迅先生1923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中的著名演讲《娜拉出走后怎么样》()中指出,身无一技的娜拉出走后不是堕落、便是回家。而在同一时期,俄国文学巨鳄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也在该时期问世。讲述了已婚妇人安娜,不顾社会伦理道德、无视任何约束去大胆追求爱情。而最终也因社会伦理道德的压迫、情夫渥伦斯基的摇摆不定,使得安娜心灰意冷,落以无处可归,卧轨自杀的结局。安娜一心去爱,一心想要追求爱情。但在当时的社会下、“女性自由”这个观念本就是错误的。安娜一心去爱,妄图突破社会教条、摆脱一切来自传统式家庭的约束、从而追寻自己的爱情。却最终落为一个千夫所指的悲惨结局。此刻我不得不想起泰勒的“反对爱情、因为爱情奴役了女性”的观点。爱情奴役了安娜,爱情使得安娜最终落以悲惨的结局。安娜不仅仅是安娜,更是一个女性无法享有自由权利、甚至无法拥有相应人权的黑暗时代反映。
而在此值得一提的便是20世纪影响了世界的“禁酒令”。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压抑社会氛围及资本主义大生产时代背景下,北美大陆上的男人们在外起早贪黑的工作,于他们而言生活中唯一的消遣即为在工作结束后前往小酒馆喝几杯。在20世纪20年代,即为著名的“柯立芝繁荣”时期,又被称作爵士年代、纸醉金迷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之中美国股市步步攀上新高、社会生产进入极端繁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酒精更加成为了维持腐败奢靡的社会生活的必要因素。男人们热衷于喝酒、经常出现宿醉、酒馆之中倒下一群醉汉的情景。烂醉如泥的男人们回到家之中总是会殴打妻儿,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家庭暴力问题。极大了地破坏了家庭、社会和谐。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也着实没有争取到更多权利、基本上除离开丈夫以外难以拥有经济收入养活自己。也不会选择离婚、而是默默忍受。酗酒问题日益突出,这也逐步促进民间禁酒组织的产生,各种禁酒运动的呐喊呼声,游行示威。女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们逐步因为难以忍受的生活而被迫走出家门、呼吁自己的权利。在众多女性解放运动的推动下,1851年缅因州成为了第一个通过禁酒法案的州。而在其声势浩大的禁酒运动之中也出现了两位影响极为深刻的女性:苏珊?布朗奈尔?安东尼(Susan Brownnell Anthony),在19世纪美国女性解放运动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和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建立了第一个妇女禁酒运动组织。苏珊也是一位伟大的演说家、她每年周游美国、欧洲发表75-100次演讲。为女性解放事业及其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苏珊也是女权杂志《革命》的创立者之一。弗朗西斯?维诺德(Francis?Vinod),她成立了“女性基督徒禁酒联盟”。不仅仅为禁酒事业做出贡献、维诺德女士一生也在致力于在制度上改革、支持女性拥有政治选举权、让女性拥有政治权利。
苏珊.安东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女兵征兵广告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发生于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即为20世纪60-70年代。比起初代女性主义运动,这个概念上升到了“女权主义”,即是现代女权主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男人们被迫征召上战场,女性也被迫响应国家号召参与社会工作,大多便负责起后勤、国家生产起来。当一些国家青壮年男性数量不足时、便衍生了一系列“女兵”。较为著名的有苏联女飞行员娜杰日达?波波娃,也是当时苏联唯一一名获得三枚奖章的女飞行员,甚至被纳粹称作“夜空女巫”。两次世界大战使得殖民制度瓦解、社会矛盾重新排列、世界阶级矛盾进入新的一轮大洗牌中。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也与欧美社会、文化、政治息息相关。两次世界大战使得人们心灵与身体都备受摧残。便也形成了著名的“垮掉的一代”。冷战时期美苏之间从未停息过的“核热战问题”、越南战争的泥潭。不仅仅是女权运动、众多民主、人权运动也发生于这个时期。人们开始追求叛逆文化。后现代艺术、摇滚乐逐步兴起、风靡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甚至连20世纪上半叶因纯洁、贤淑的标准淑女形象走红的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也在这个时期备受冷落。女人们在战时的社会工作已经使得她们尝到了独立、自主工作的甜头。在这个时期几乎是三次女性解放运动中的第一次高潮。广大女性在取得基本的政治、人身权利后在此新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更多的诉求与主张。基调即为:消除良性差别、否认女性“第二性”的地位,即屈从与被动的地位。要求改变主流文化价值观中两性对立的价值标准,从而实现真正的平等。这次运动冲破了社会对于“女性”传统的定义。从中还衍生各个派别,如“激进女权主义”和“自由女权主义”。
女性们关注的问题也从“家庭、个人权利、生育、婚宴”等自身问题逐渐转移到政治上的问题、精神和肉体的平等权利。在这段时期中、关于女性学的学术研究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巅峰时期。使得“女性学”逐步成为一个正统的、值得研讨的社会专业性学科。女性解放、女性革命有了大量的专业性理论依据及学术研究。第二次女权运动影响范围最大、涉及层次最多。至70年代末,仅英国就拥有了9000多个妇女协会。1966年,美国成立了西方最大的妇女组织——全国妇女组织。此外,世界各大女性权益组织也在这民主、女权运动发展的黄金时期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为争取妇女平等权利、推动两性平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们鼓励并诉求女性参与政治、渗透到政治权利核心之中。这一时期的女权主义运动,更多也是激进的、对女性“性解放”及“性自由”的追求。反对男权几乎等同于挑战整个社会的根基,这段时期的女权革命家们致力于打破性别、生活方式的约束。在文学层面上对一批女性主义作家影响深远。弗吉利亚?伍尔芙和莱莘等人的作品拥有后现代的痕迹,也是这一时期女权主义在文学上的代表。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波伏娃曾经提出:她非常不认可把女性定位在家庭这样一个定义。而波伏娃最具影响力的著作《第二性》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的文化内容为背景,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被奉为“西方女权主义的圣经”。再加上玛格丽特?杜拉斯和米兰?昆德拉。众多女性主义者在文学、社会运动方面付诸实践为女性博得更好的权益。而在此时,“娜拉出走后去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如此社会背景的影响下也变成了“娜拉不会回家,娜拉出走后自己工作、自力更生。可以离婚自主婚姻。”
让我们把视野投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对立面,社会主义国家之中。由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提到过对于无产阶级的定义:即没有财产的阶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女性依旧是男性的附属品。因此女性并没有财产上的自主权,女性自然而然地被划入无产阶级中。被认作是革命的主体,与工农阶级占有同等地位。苏俄建国时期、不稳定的政治格局我们可以暂且不论。在二战之中,苏联因为人口稀少、男性战死率过高,而使得大量女兵加入军队,也涌现了大量的女性英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大同论”将所有人民权利平等化,从而模糊、甚至抹除了“性别上的差异”,男女之间一概统称为“同志”。苏联战后对于卫国战争英雄的赞扬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性别的无差异化、对女性的歌颂。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各项法律之中也将“肃清旧习俗,男女平等”写入。但在社会主义共同大生产、大建设的时代背景之下。以及苏联、中国女权运动的无甚发展的基础之上。所以使得那个时代的女性更倾向于把男女平等看作是体力上的、穿着上的平等。即所谓的强调无性别化,中国铁娘子军的出现,中国、苏联时代的宣传画上的女性普遍较为男性化,也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第三次女权主义思潮发生时间即为20世纪60-80年代。又被称之为后现代女性主义。在该时期之中、政坛上“保守主义”之风再振、美苏冷战进入激烈军备竞赛阶段后步入尾声。由于第二次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再加上部分激进左派的无底线提倡放纵欲望、破坏秩序、解放性自由。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之内离婚率急剧升高,且艾滋病流行。女权运动已经取得相当显著的成效、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政府、学校、传媒等工作单位担任公共职务,并且能够自力更生。使得社会保守势力再度兴起,引发一系列女性究竟值不值得占有那么多社会资源类似话题的争论。在80年代末,美国黑人女作家丽贝卡?沃克在其1991年发表在《女士》(Ms。)期刊上的《成为第三次浪潮》(Becoming the Third Wave)一文中提出“第三次女性主义解放浪潮”,再度掀起狂澜。对比第二次女性主义解放思潮,第三次女性主义解放思潮具有更为明显的后现代色彩及后殖民主义结构色彩。具体而言其解放重点更多的放在第二次解放运动所忽视的问题、跳出了原有的“性别论”上的固有框架,更为注重全层次、全方面。它强调女性问题涉及多种族、多族裔、多宗教信仰、多民族习俗、多元文化、多性取向、多元价值等各种问题;如今学术界有关于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较为全面性的研究还暂时没有出现、因为它甚至影响到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将视角转回到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原本处于封闭环境之中的女性突然接触到了广阔的世界、受到第二次女性主义革命浪潮的影响同时“无性别意识”开始淡化。乃至苏联,在80年代受到西方文化渗透,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无性别意识”开始淡化直至消除。女性开始追求穿着时尚、慢了一拍追求第二次女性解放思潮中所呼吁的“性自由”、“性平等”。因此“娜拉出走后去哪里?”的命题到了第三次女性主义解放浪潮,答案应该为“娜拉可以独立工作,可以自由恋爱,可以无视任何种族、阶级差异。甚至可以不结婚。”
我对当代女权运动的评价
直至当今社会,女权运动依旧是一个火热的话题。我们可以将其视作“第三次女性主义解放思潮”的衍生,也甚至可以将它命名为“第四次女性主义解放思潮”。在女性普遍意义上受到教育的今天、女性的性别意识越来越强烈、在民主权利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实质噱头上,当代部分“女权主义者”已经对“女权主义”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甚至将“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可以超越任何法律、任何规则的政治正确来看待。这可能来自于不甚丰富的知识储备、也可能来自于毫无主见过于感性的摇摆立场。我认为女权主义的初衷即是取得女性应有的权利,在性别上尽可能消除歧视。与男性处于平等的地位。因为生而为人,所以男性能做的,我们女性也能做到。女性拥有自由的权利、可以拥有选择权去成为任何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并不是如某些公众号、某些自媒体的将男性几乎作为工具人、似乎就是要踩在男性头上之类的言论。我也并不认为过多强调自己是“女权主义者”这种标签化行为能够带来什么优越感。女性毫无疑问拥有其独一无二的美丽、以及生而为人的自由权利。对于女德班一类具有强烈封建色彩、事件真实、真正谋害到我们利益的行为着实应该呼吁所有女性同志一起去反对、去斗争。而在某些恶性事件发生时,我们也不应该仅仅凭着“政治正确”的态度便去无限将其中的性别化因素放大化。我曾经看过一篇调查报告,数据上显示中国之内,男性的被谋害率实则是女性的三倍以上。但是后者的曝光率却往往大于前者,成为某些没有社会责任心的媒体的引发公众不安情绪的噱头。是的,女性相比起男性着实更为感性、更为敏感。这是无法避免的、这是根植于上千年以来男权社会的家庭建构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女性相比于男性更容易受情感控制,从而做出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容易被纷杂繁复的网络虚假信息所带偏,甚至根本不去在意真相。这是不对的。以至于“田园女权”、“女拳”对于某些女权主义者的蔑称出现。
实则在西方社会、根植于他们女权斗争的传统,及民主社会的性质。确实拥有更好的、更为健全的发声平台及人权平等机制。但诸如“卫生巾解放运动”、“腋毛解放运动”之类五花八门的运动层出不穷。对于这些运动部分女权主义甚至冠以了“强制性参加”的色彩。这真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如果不允许发声即不是民主社会,允许发声你便没有选择权地必需参与其中?究竟谁才是专制、谁才是不民主。受限于社会体制及历史因素,我国着实在不断前行,在不断改善。至少在目前阶段、我看得到国家在努力、在进步。并不像是某些“女权主义者”所描述的那般不堪。当我们要维护自己的权力时、当我们真正要发声时,请做出实际的行动,请拿出切实的理论依据。这样才是真正有效的、促进女权运动良好发展的正确路径。而不是在诸如朋友圈、微薄之类的公共社交平台。成天转一些没有任何理论依据、宛如空中楼阁的荒唐内容。
后记
仔细算起,创作这本书花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新年之际我便被父母携至乡村,是一个与往常不甚相同的新年。近些年由于城市烟花的禁止、在城市中的新年总是大家聚在客厅之中吃年夜饭,随即我便回到自己的房间做起自己的事情来。无趣又乏味,又似乎没有实感。而刚刚在乡村度过一个还算不错的新年准备回家时,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使得我滞留于此。长时间的闷在封闭的空间里着实是会使得心情低沉,无所适从的。我坚持着每天吃药,坚持着每天锻炼,偶尔会在田野之间走走。对这个社会深感痛恨之时,我便喜欢播放起皇后乐队的歌。薄伽丘在黑死病爆发之时完成了《十日谈》,偶然的思考让我萌发了写作的想法。我认为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我们是迷茫的一代、我们是资本主义大生产时代下的消耗品。我也热爱着女性、热爱着社会科学、热爱着美。构思近十天的大体框架后便开始创作,历史叙述+传记色彩散文这种文学形式是少见的,甚至从来没有出现过。但我仍然想要去尝试。尽管在历史叙述方面较为表层,考虑到这并不是学术类书刊,我并没有试图探讨更多深入的内容。在这里记叙了真实的我,我也希望我的一些观念能够传达出去。我希望自己能够被人了解,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寻觅到志同道合的人士。喜爱着女性、尊敬着女性、愿意为其解放事业做出实际性斗争的人。在我创作过程中也是我不断回忆的过程,我很感谢,也很幸运我遇见了我重要的朋友。我曾数次与他们探讨过、数次思考要怎样才能用我贫瘠的文字将我所爱的人、我的亲人、我的好朋友表述出来。他们总是给予我鼓励的。小康评析我的文字的时候说过:你的文字像是诗歌、像是在歌颂。然而在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伤痕累累、是一个呐喊的灵魂。我很荣幸能够得到她这样高的评价,我也确实去做了。当告诉我高中的语文老师我将要准备写书、并发给了他一些内容时。他说他由衷地为我感到高兴,因为我似乎不像高三时候那么郁郁寡欢,没有生命力了。他说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且在前行、在努力去做。我是由衷地感动的。这本书记叙了我对于女性的爱、我对于女性浅薄的美学理解、以及较为表层的、有关女性的发展历史。非常感谢你能阅读到这里。仅仅一本书是难以抒发的、是无法达成我的愿望的。我渴望不断前行、尽管我的灵魂已然充满了污垢与悲伤。但是我将会前行,我会继续写作,我会继续热爱。
白芃
2020年3月31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