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托尔斯泰自述(85 艺术是人们交往的手段)

时间:2020/3/20 作者: 黄忠晶 热度: 204739
  为了准确地给艺术下一个定义,我们首先要排除艺术是享受的工具的看法,而应该把它看成一个人类生活的条件。这样,我们就会得出定义:艺术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可以把接受它的人同其创作者联系在一起,同其他接受者联系在一起。人们通过艺术而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所谓艺术活动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一个人通过听和看,能够接受另一个人所表达的感情,并且体验到与之相同的感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笑了,另一个人听到他笑,自己也会高兴得笑起来;同样的,听见他人哭,自己也会难过;看到他人发怒,自己也会受到感染而生气。人们各种各样的感情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给他人,而艺术活动就是建立在这种感情传达的基础上。

  如果一个人在体验到某种感情时直接把它传递给他人,例如自己犯困打哈欠也引起他人打哈欠,自己为了某事或哭或笑也引起他人的哭或笑,自己遭受痛苦也引起他人对痛苦的感受,这还不是艺术。如果这个人为了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递给他人,就让自己重新激发起这种感情,并以一种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构成了艺术的萌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男孩同狼遭遇并受到惊吓,为了让别人也跟他一样体验到这样的事情,他对自己的遭遇作了描述,包括遇到狼之前的环境、树林和他的轻松心情,狼的形象、动作和他与狼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描述中他再次体验到当时的感情,并将它转达给听众,让他们也体验到这一切,这就是艺术。如果这男孩其实并没有遭遇到狼,只是对狼有害怕的感情,他想让别人也跟自己一样对狼感到害怕,于是就编造了一个遭遇狼的故事,把它描述得跟真的发生过一样,在听众中引起了同样的感情,那么这也是艺术。如果一个人把自己在现实或想象中所体验到的种种感情在画纸上或被雕刻的石头上表达出来,让他人感受到,这同样是艺术。如果一个人通过声音表达出这样的感情,并让听众获得同样的体验,那么这同样是艺术。

  人们的感情,无论是强烈还是微弱,是好还是坏,是富有意义还是无关宏旨,只要能够感动他人,都可以成为艺术的对象。在戏剧中可能表达一种自我牺牲或服从上帝旨意的感情,在小说中可能描写一种恋人狂喜的感情,在进行曲中可能表达一种刚强果决的感情,在舞蹈中可能表达一种欢快的感情,在笑话中可能表达一种幽默的感情,在风景画或催眠曲中可能表达一种宁静的感情,所有这一切都是艺术。读者或观众只要感受到作品的创造者体验过的感情,这就成了艺术。所谓艺术活动,就是在自己心中激发起曾经体验过的感情后,通过动作、线条、色彩、声响和语言造成的形象传递出这种感情,让他人也体验到它。艺术不是某种神秘观念、美或上帝的表现,不是人们为消耗多余精力的游戏,不是令人愉悦的东西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人们互相交往的一种手段,它把他们相同的感情联系在一起,从而迈向幸福之路。

  从广义说,艺术能够渗透到我们的全部生活,然而我们只把其中一部分称为艺术,这就是狭义的艺术。我们通常认为,所谓艺术就是我们从书中读到的,在剧场、音乐会和画展上听到或看到的东西,如建筑、雕塑、诗歌、小说等等;但这些不过是我们生活中用来相互交往的艺术中之一小部分而已。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品,如摇篮曲、讲笑话、扮怪相、对住房服装和器具的装饰、教堂礼拜、凯旋仪式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艺术活动。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并不是指人类传达感情的所有活动,而只指其中那些被我们赋予特别意义的部分。

  有一种说法是,艺术是可以不被人民大众所理解的,由此得出结论是,艺术可以只为极少数被挑选出来的人所理解,甚至可以只为一两个人或者只为自己所理解。现在的艺术家确实是这样说的:“我进行艺术创作,我是理解自己的;如果有谁不理解我,那是他自己的事。”这样的说法是太荒谬了,而且流传甚广,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难以详述。

  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这件作品很不错,只是很难懂。人们已经听惯了这样的说法,觉得十分平常;实际上这是一个不通的说法:说一件艺术品很好同时却难以理解,这就等于说一种食物很好同时却不能吃一样荒谬。人民不能理解的是那些不正常的艺术品,就像已经腐败的奶酪、已经发霉的松鸡一样,但对于好的艺术品总是可以理解的。艺术跟科学的区别就在于,艺术能够对任何人起作用,无论他的文明程度或受教育水平是怎样的;图画、声音和形象是可以感染每一个人的。如果艺术是表达由人们的宗教意识中产生的感情,那么人民怎么可能不理解这种感情呢?这样的艺术应该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一个人跟上帝的关系都是相同的。只有极少数反常的缺乏宗教信仰的人才不理解这种世界性的伟大的宗教艺术,而大多数人是不可能不理解它的。有些艺术家说,广大人民群众不理解某些艺术是因为它们太优美了。这话说得不对。实际情况是,它们之所以不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是因为它们太坏,甚至根本就不是艺术。上等阶层的艺术由于脱离人民而变得缺乏内容、粗陋不堪,越来越不可理解,到后来甚至不再是艺术,而成了假艺术。

  区别真假艺术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就是艺术的感染力。如果一个人在读、听或看了另一个人的作品后,在不改变自己境况的情况下,很自然地体验到一种感情,从而跟这个人联系在一起,也跟其他有这样体验的人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个激发起这种感情的作品就是艺术。如果一部作品做不到这一点,无论它看起来多么富有诗意、趣味盎然,多么像是一件艺术品,它都算不上是艺术。艺术引起的感觉就是,有此感受者跟艺术的创造者的联系是那样紧密,以至于他感到这一艺术作品并不是其他人创造的,而是他自己创造的,其中表达的一切正是他早就想要表达的。真正的艺术品消除了这个感受者同艺术创造者之间在意识中的界限,也消除了他同其他感受者之间的界限。这样,通过艺术,他就从离群索居的孤寂状态中解脱出来,同其他人融合在一起。

  这种感染力不仅是判别真假艺术的标准,而且一部作品感染力的程度也是衡量艺术价值的标准。一部作品的感染力越强,它就越是优秀。(我们这里不是就艺术品的内容而言,也就是暂且不谈其所表达的感情价值。)艺术感染力之强弱取决于三个方面:一、被传达的感情之独特性;二、这种感情表达的清晰度;三、艺术家的真诚度,即他对所传达的感情之强烈程度。被传达的感情越是独特,对感受者的影响就越大,他享受到的快乐也就越大,因此也就越容易融合在这种感情之中。这种感情表达得越是清晰,感受者就越容易跟创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融合到这种感情中去。艺术创作者的真诚态度对感染力的影响是最大的。那些感受者一旦感受到创作者自己也被作品所感染,他写作、歌唱或演奏是为了他自己,不仅是为了影响他人,这种心情就会极大地感染感受者。如果情况相反,感受者感到创作者不是为了让本人获得满足,而是为了取悦于他人,其实他自己并未体验到那种想要表达的感情,他们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不会受到感染。因此,这第三个方面是最为重要的。民间艺术普遍具备这第三个条件,因此它们往往能打动人心。而在上层阶层的艺术,由于艺术家自私和虚荣的目的,这一条件几乎是完全不存在的。

  从内容上说,艺术好坏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艺术跟语言一样,都是人们交往的手段,因此也就是要求进步的手段,使人类臻于至善的手段。语言使得活着的人能够了解过去和现在那些优秀人物所思考的一切,而艺术则使人们可以体验到古今那些优秀人物所体验的一切感情。知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由那些真正的必要的知识逐渐取代错误的无用的知识;同样的,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由那些善良的为人类幸福所必需的感情逐渐取代不太善良、不被人类幸福所需要的感情。这就是艺术的使命。因此,就内容而言,艺术越是能够完成这一使命,它就越是优秀,反之就是低劣的。

  艺术不是享受或娱乐,它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在人类生活中把人们的理性意识转化为感情。在当代,人类的团结友爱和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共同的宗教意识之上,艺术应该把它转化为感情。这就是当代艺术的使命。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