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弱女(第八章 泉涌无声)

时间:2019/11/13 作者: 牛郎 热度: 178879
  第八章 涌泉无声

  57

  旷野,路边,田角,地头,遍地的小草小花,把大地点缀得色彩斑斓,那是春天的勃勃生机。覃芩这棵小草,在越乡这片土地上,开出了小小的花朵,为春天献上一份血红的色彩。大客车里,覃芩在梦中,玩味着生活中的悲喜恩怨,自由飞翔着,全不是现实中锁心锁命的姑娘。

  面对着王晓晓父亲挖出的大量乌木,王大叔笑声灿烂:姑娘,你只要叫声公公,这乌木全是你的!

  她眨忽着大眼睛:晓晓,我们对歌,如果你赢了,我答应做你的媳妇;如果你输了,这乌木就得卖给我。

  王大叔大声说好,唱唱歌么,读过那么多书,有什么难的,晓晓,对就对嘛!

  她立即即景对歌,放声唱起家乡的山歌调:

  万年乌木出土迟,
  妹看乌木芳心痴。
  乌木芳心两相宜,
  哥爱哪桩妹不知!

  显见,覃芩有与他对长歌的打算,率先挑出“乌木芳心你爱哪桩”的情景,让他对答,再顺藤摸瓜,抽丝剥茧,敞开他心灵深处的秘密。对歌即景即情,全凭心真情纯,的确是心声徜徉,真情交流,若两心相悦,就可能成为意中人。这是山里人对歌常用的方法。歌声温柔绵情,悠悠动听。

  王晓晓听得有点痴迷,又根本不会对歌,才思也没覃芩敏捷,哪里对答得上来?挠头揭耳满面通红地愣在那里,急得王大叔蹬足大喝:唱呀,唱呀,王晓晓!唉,唉!

  王晓晓说,覃芩姐,我不会对歌,我输了。

  覃芩这才意识到,他们没有对歌的习俗,我这是“以强凌弱”,胜了也不算什么,王晓晓既服输,王大叔没话说,让他不再胡思乱想,也不是坏事。乌木自然全卖给覃芩。

  事后王大叔对晓晓说,这姑娘不单漂亮无比,还聪慧过人,她作我的儿媳妇,我是心满意足了。我们全家,到济物侯庙烧炷高香,恳请济物侯老爷成全这桩好事,你自己要加倍用心,娶了她,可是你的福气啊!

  此事传进钱大师与孙村的耳朵里,两人乐呀,覃芩为乌木,竟拿自己的命运对歌作赌,可见古沉木雕事业,在她心中有多重!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古沉木雕。

  孙村主持修葺开发的五王庙文物保护区暨旅游区落成庆典,钱大师与覃芩奔赴现场,再次拜谒五王庙。五王庙区人山人海,方圆几十里的商贩人众,都过来赶集,最抢手的,是太白山的山货土特产,恰好印证了西白山纳入旅游区的决策,是相当明智的。

  市政府授予五王庙文物保护碑,举行了隆重的揭碑仪式。

  五王庙周边七个钱姓聚居的村子沸腾了,五王庙戏台做戏七天七夜,每村做东一天。

  覃芩看到了与大山里完全不同的庆典活动。

  这里本是剡地龙文化的发祥地,每个村都有舞龙队,三十六个大鼓围场四周,每个大鼓有两个小鼓相辅,铜锣大钹助势,演奏气势恢宏的胜利鼓点,伴着长号唢呐,助势长龙盘旋翻滚,时而蛟龙冲天腾跃,时而蛟龙俯身入海,演绎得惟妙惟肖,丝丝入扣,展示勇猛威武,无往不胜的气概,覃芩眼花缭乱,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越人原来还如此剽悍!

  接下来是高跷队,献技者在一丈来高的高跷上扮演各种角色,行走自如,演绎着一个个故事。

  覃芩不敢想像,舅舅,他们是怎样上去的呀?

  钱大师说,每一村的高跷队,都演绎不同的故事,我们村演绎的是朱买臣的故事,那个戴官帽穿官服的是朱买臣,背柴草穿破衣的老太太是他的老婆,后面扮演的都是当地当时的乡亲,变换各种队形创造情景,做出种种恣态神情,斥责那老太太,良心不好现世报。朱买臣在大山里苦读,生计困苦时,她背弃他私自出走,嫁给山村柴倌,失去作为妻子的信义,坏了良心;后来他当官了又悔之莫及,思归无门。

  那老太也做着各种忏悔动作,神气活现,丑态百出,引得人们捧腹大笑。故事告诫人们,做人要有信义良心,别像朱买臣老婆那样靠不住,遭人鞭笞。

  覃芩想起,一次在菜市场买鱼,一个老太太返回卖鱼摊,指着那女摊主,发怒说:侬个朱买臣老婆!我去公平秤称过了,你缺斤短两,少了一两!

  说着把一条鱼丢还给女摊主。

  那女摊主涨红了脸:我怎么就成了朱买臣老婆啦?不管缺不缺斤两,你只管往大的挑一条去!

  说着抓了一条大鱼递给那老太。

  覃芩看着发怔,这个说她是朱买臣老婆,那个就涨红了脸,无比耻辱的样子,毫不迟疑就抓条大鱼递上去,好像不是为弥补缺斤短两的过失,而是为否认“侬个朱买臣老婆”的指责。“朱买臣老婆”是怎么回事呀?

  现在我明白了!

  覃芩感悟,越乡人鞭笞朱买臣老婆失信义,同鞭笞西施原罪的“豆腐西施”一样,都是在告诫教育后人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我佩服越乡人民的聪慧,越乡的文化活动,时刻都在警醒警诫我们哪,难怪越乡人有那么高尚的情操!我在越乡,受越乡人们恩惠,定当涌泉相报,决不会如朱买臣老婆那样不守信义!

  村村堡堡,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展现,越乡民间文化,原来也如此丰富多彩,与我们大山人的庆典相比,我们重视感恩,唱歌跳舞,把内心的情感直接表达出来;这里重视教育熏陶,演绎刻划,生动,深沉,多姿多彩,令人深思反嚼,余味无穷。根雕和古沉木雕,也是这种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两地文化,形式不一,异曲同工,我越来越爱越乡文化了!

  覃芩把自己的想法告知师父:师父,越乡人是用文化涵养大的!

  钱大师满面笑容:好!好!好!外甥女的眼光,已经注视到越乡的根子上了!外甥女已不是小孩子了!

  舅舅!您……覃芩满面通红。

  五王庙修葺得金碧辉煌,恢复了往日气势。覃芩与钱大师拜谒后,随钱大师回山口村,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

  家家杀鸡宰鱼,迎宾待客。客满家荣,是当地民风习俗,家里没有客人,乌清冷落,主人比做贼还难受。遇见乡邻们兴冲冲地忙着赶市买货,被问起:你忙呀,家里来几桌客人哪?他羞不堪言,说不响话,哭笑不得,眼睁睁看着邻人摇头而去。夫妻俩饭难下咽,私下检讨,做人哪方面出了问题,遭亲友不齿,去五王庙祈祷祖宗告罪,乡邻们才不轻看。

  越乡人真好客!覃芩感慨,妈妈的故乡,我认定它是我的祖乡,我的家乡!

  当晚,观看了市越剧团演出的、本地剧作家编创的历史剧《纳土归宋》,再现了忠懿王顺天时,合民意,为民生,放弃王族狭隘利益,纳土归宋,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光辉业绩。五王庙人山人海,可又肃穆安静,钱姓子民,重温祖辈的伟业,还有谁不肃然起敬。

  回城后,覃芩细细地回想来剡后遭遇的一切人和事,孙大哥,师父钱大师舅舅,钱大爷,商老师,美校和老师们,还有同学们,王晓晓和王大叔,乌树,艺术村,古沉木雕……还有,朱买臣老婆,豆腐西施,还有,五王庙,祭祖归宗,热情的越乡,……我的一切,都是越乡所赐!

  大山决不允许任何大山人淡漠恩义,覃芩你如何回报?苦思冥想,整夜没能睡好。

  58

  这一天小雨绵绵,恰逢双休日,孙村也难得在家休息,路大姐便邀覃芩到家里来,共进午餐。覃芩满心喜欢,八点刚过,就驾车过去,可帮路大姐洗理菜蔬,今天孙大哥家肯定有很多亲朋好友。

  车到门口,却听到琴声悠扬。覃芩大奇,把车停在院子里,匆匆跨进厅堂,见大哥聚精会神,对着谱架上的曲谱拉二胡,路大姐在侧右,也面对曲谱打奏扬琴,宝贝儿子,站在一条小椅子上,为爸爸捶着背,好温馨的一家啊!孙大哥向她笑笑,示意她坐,没有停止演奏,覃芩蹑手蹑脚走到路大姐身后,看那曲谱,是《梅花三弄》。

  琴声是那么的优美,气氛是那么的和谐,这情景太动人了,覃芩脑海里,顿时灵光闪动,有了创作的冲动,就是这一刻,记下孙大哥的神情,记下路大姐的眼神,还有聪明可爱的宝宝,我要把这一切,融进古沉木雕中,再现在这个厅堂上!

  覃芩豁然开悟,兴奋令覃芩不可自制,和着音乐,跳一曲家乡舞,才能表达此时的舒畅欢快,曾经的反复思考,几个月都没能找准好题材,此时得来,全不费功夫!正是:梦里寻求千百回,暮回首,她在灯光珊阑处。

  音乐戛然而止,一曲演奏完了,两位同时站起来,向覃芩微笑致意,覃芩像小孩样抱搂着路大姐的脖子,脸贴在她头发上,路姐姐,太美了!太感人了!

  路大姐微笑着,好几年没演奏,有点生疏了。小宝的幼儿园,要举行亲子晚会,每个家庭都出一个节目,我们想,演奏曲子最省事。你是行家,叫你过来,听听你对场景设计的想法,你年轻,懂时尚,又喜欢读诗书,多思博闻,最有话语权。

  怎么选用古典的《梅花三弄》?

  孙大哥与路大姐都笑了。孙大哥说,我们这是恋旧。大学时,在我们系的文化沙龙,我与路飞霞合奏过《梅花三弄》,就是这两件乐器,这谱本也是当时用过的,它们见证了我们的爱情。我们可不拿到亲子晚会上去演奏,只是……一段回忆。

  好浪漫啊!

  覃芩抱起小宝,宝宝为什么要为爸爸捶背,说给姑姑听听。

  爸爸辛苦,昨晚我睡了,爸爸还没有回来。

  噢,所以宝宝要给爸爸捶背呀!好宝宝,真是个乖孩子!

  覃芩亲了他一下,多懂事的孩子,多幸福的家庭。覃芩仔细打量这个厅堂布置,色调,思量选用最适合它的古沉木,把一家子最和谐最幸福的场景,雕成艺术品,永志纪念。

  说话间,钱大师车到,一家三口都来了,儿子回家探望父母,被孙村邀了过来。这对老朋友,心心相连,事事相通,什么时候分开过呀。

  59

  覃芩在大堆古沉木中,按照自己的构想,挑选材质,颜色,纹理,形态都极佳的一段,开始创作拟为《梅花三弄》的作品。

  覃芩心中,这是对孙大哥一家感恩之情全倾注在其中的创作,看成是自己的私活,绝不与艺术村安排的工作冲突,她把段木带到家里,用晚上,空余时间来制作。

  覃芩计划好了,孙大哥,路大姐与宝宝,都必须按真人的身高比例,一点都不能出差错。她把自己精心画成的素描《恩人》拿来细品,思考如何把画中的精气神,移植到雕像中,下凿下刀,都得仔细琢磨,刀法错了无法改呀,务须小心谨慎,一丝都不能马虎。

  覃芩拿出画纸,先草构一幅《梅花三弄》,还原当时的真实情景,进门时看到的震憾人心的那一幕,真实的感受,真实的记忆,还有厅堂摆设,历历在目,画得很顺手。

  覃芩反复品味,总觉得与“梅花三弄”不合味,梅花三弄是咏叹梅花傲霜凌雪,铁骨高洁之作,我是借演奏“梅花三弄”的生活情景,来咏赞大哥及一家的高风亮节,以及和谐幸福的生活,主题是“家”而非“梅花三弄”,主人公是“孙大哥一家人”而非“梅花”,梅花只能是借喻的手段,所以拟名《梅花三弄》不妥贴,应该改一改。

  梅傲冰雪严寒,披红报春,是春的先知,也是严冬将尽不堪留的先知,报春不争春,丹心谱九重,德馨品洁,正是孙大哥品格的写照。春用万紫千红百花开的生机,取代霜雪冰寒冷酷无情的摧迫,回报梅的先知,伟人说,此时“她在丛中笑”;覃芩我也是百花丛中的一朵小花,也为报梅之“报春之恩”而开,作此古沉木雕,只是感恩泉中的一滴,第一滴更须清沏啊!

  覃芩拿不定命啥名,反正主题已明确,那就把“名”暂时放下。太过真实,就没有余地了,覃芩这样想,必须突破现实生活的束缚,放飞想像,创造一个最理想的环境,把一“家”三口和谐美满的生活,表达得更浪漫些。到伊山梅园山林田园去演奏,表现那热情奔放的情景,如何?

  覃芩按自己的想像,画出了此图,层峦叠嶂,远山披雪,梅园隐约,一枝梅树下,孙大哥倚坐岩石拉琴,神彩飞扬;背后,小宝立于石上,微微踮着脚,为爸捶背,童稚憨厚庄严;小宝侧后,大姐的扬琴安放在琴架上,站着击打,意气风发,和风把她的头发微微掀起。好一幅三梅和风图!

  覃芩顿觉境界大开,我们还可以更浪漫一些,让他们都穿上古人的衣饰,弹拉“梅花三弄”韵味更浓,“爱”与“和”的情愫 ,由小宝的行态来作充分表达,两位家长的神态来应和,小宝的神态,作画中的“眼”,他是绽开的小花,点缀未来!覃芩这样构想着,画笔便流畅地表现出来。

  为适应古沉木的自然形态,覃芩不断地修改画作;有了新的奇思妙想,又在画中下功夫,也不知换了多少稿;如此构思近两个月,认为大致可以定稿,暂起名为《三梅和风》,择个师父空闲的时光,请师父审阅,再作修改。

  钱大师非常赞赏,构思巧妙,神彩毕真,他说:桓伊创奏《梅花三弄》,用的是笛箫,老方丈和奏的是古琴,你把它改成二胡与扬琴,显然要表达孙村与路飞霞那次演奏的情景,表现他们一家的梅骨和风,那两人不必着古装吧,让现代人的气息更浓厚一些,有什么不可?小孩的神态可以更浪漫一些,捶背可以似舞似捶,父母俩的应和更有喜气,把一家人的和谐气氛表达得更加充分,你觉得如何?

  覃芩想,师父的眼光真不一样,情与景,神与气,细节上他把握得更准确,我还是太稚嫩,好师父,有您指点,我真是太幸运了!

  她说:师父说得对,我再画一幅,然后再请师父评点。梅骨和风,师父这个题名更妥当,就叫它《梅骨和风》!

  钱大师说,你就放心大胆地创作,不必拘泥于师傅,自己的东西由心而出,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是最好的,你明白吗?

  覃芩茫茫然地点了点头。

  60

  覃芩再画了一幅,得到师父肯定,便着手古沉木雕的布局,自然会有一些细微的调整修改,雕刻那份细心,那份认真,真是全心全意。上班回来,一头钻进去,忘记了时间,甚至忘记了吃晚饭,常到八九点,发现自己肚子闹意见了,才不得不放下手中活计,讥笑自己,嘻嘻,你的脑子没用场,做不了好菜饭,只能弄点方便面食。如此多快好省解决问题,继续工作,一直到深夜。

  这天早晨,覃芩睡过了头,急忙起来,早饭都不做了,草草洗梳毕,就匆匆下楼来,小孩可能等急了。小区内三个在剡小读书的小鬼,搭覃芩的车去上学,两年来一直这样,从来没有间断过。今天可能迟了。

  来到车库,三个小孩亲亲地叫着大姐姐,雀跃着向她跑来。

  覃芩松了口气,对不起,叫你们等久了。

  三个小孩都说不迟,上了车,覃芩送他们到校门口,挥手再见,覃芩就回车,去艺术村上班。

  这是顺路捎带,覃芩觉得是很自然的事,家长们都放心得过,覃芩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一次去春游,正是桃子上市的时光,他们都带着一小篮桃子,另给覃芩也备了一袋子,覃芩不收,让他们自己吃,小孩们不依,覃芩叫他们送给老师,小孩们说,春游活动中,我们班就有一个节目,我们自己编排的,感恩老师—献桃舞,我们都参加献桃舞。过了这学期,我们就要毕业上初中了,老师们辛苦教育了我们六年,携着我们一点点长大,就要分别了,我们都感恩老师。姐姐一直带我们上学,也是我们的恩人,所以我们也要献桃。

  覃芩内心很受震动,这些孩子那么小,都懂得感师恩,我何以报师恩啊?

  覃芩来到工作室,顺着献桃舞的思路,思考创作一个报师恩的作品,她向师父汇报自己的想法。

  钱大师马上肯定,这是非常好的想法,你可以开创现实题材作品的新流派嘛!我们这些老艺人,都习惯于创作一些古典作品,多表达一些历史名人,比如岳飞,关公,李白,达摩,济公,李逵等等,去表达他们的气质品质;或从古诗词中去挖掘意境,获取创作题材,对现实题材涉及较少。你就大胆地创新吧。

  当然,继承也很重要,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我看好你。创作的源泉是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好,就把握了创作的切入点,这一点我们要切记。你的创作灵感来自生活,很好,很好!

  覃芩受到师父鼓励,信心大增,内心充满跃跃欲试的创作激情。脑海中,矇眬地出现了这样一幅图画,在桃花盛开的季节,一位学者,带着记录自己科研成果的书籍,爬山涉水,回大山拜访启蒙恩师,向老师汇报学生取得的成果,献书谢恩。

  他(她)的神态应该怎样?装束如何?周边环境如何烘托?一切细节,都得细加推敲,须用心去体会,师父说,由心而出的东西是最好的,我理解了!我理解了!就是说要真诚,有真情,才会感人,给人以启迪。

  覃芩想,把自己放进去,是自己寻觅恩师,匆匆忙忙的赶着路,山路崎岖算什么,山高岭峻算什么,恩师一辈子都在大山里,只为我们插上腾飞的翅膀,让我们飞出大山,报效家国,奔向世界,因而急不可待要见恩师,报告学生的所得,感恩之情从急中现,风风火火显真情,对,就是这样!

  覃芩把这一切,都画记在草图中。这样还不够,学艺之路,创作之路,心路历程,当有书面记录,便于以后总结经验教训,利于提高,还能锻炼文笔,提高写作水平,一举两得,对,必须这样做!

  覃芩下楼,驾车直奔新华书店。

  琳琅满目的书,让覃芩目不暇接,那是另一片天地,知识的海洋,书也是我的老师。

  书架上,有一个专柜,都是本地作家的作品,其中有画家刘文西,商景臣等传记画作,覃芩如获至宝,原来自己的老师商老师,是画家商景臣的大女儿,画家的全家福照片中,商老师灿烂的笑容,太熟悉了。学校生活的一幕幕,真真切切地再现在脑海里,母亲般的商老师,您好!越乡人的生活,操守,点点滴滴都给我以启迪,都值得我去学习,去思考,激起我的创作热情,是无穷尽的创作源泉!积学成智,积善成德,我牢记着老师的教诲,老师时刻在我身边,指导我创作,这就是生活!覃芩喜不自胜,满载而归。

  学习与创作,都是欢乐。覃芩的心胸放开,满眼阳光,沉浸在欢乐中,用智慧的创作,回报给我智慧的恩人们!

  61

  覃芩的两件作品,昼夜同步制作,倾注了全部的感恩之情,可谓呕心沥血,全不顾及自己的饮食起居,生活没了节律,似乎不饥不渴,也不出门,邻居们以为她出差去了呢。人明显地消瘦了。

  师父很心疼,这天,硬是叫覃芩放下手中的活计,两人一起去金庭观,放松一下。

  参观金庭观,覃芩早就有此心愿,师父念念在怀,感激师父。

  钱大师亲自驾车。路上,师父告知,明年,这里将承办全国级的书法展,我接到一个任务,为金庭观雕刻书圣像,放在书法展厅,装点书法展的气氛。在书圣故里,根雕之乡,没有书圣雕像,说不过去嘛。现在我们去实地考察,以确定座像还是全身像。覃芩心里明白,这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师父真是用心良苦。

  为配合唐诗之路旅游带建设,金庭观已开发成人文旅游景区,按唐代裴通《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的记载,对原址作了全面的整作修葺,还原了当时风貌。钱大师师徒车到时,金庭观和旅游区负责人王先生,已经等候多时了。

  王先生邀两位到办公室喝茶,钱大师说,我们先浏览一下金庭观,烦王先生作一回导游。

  王先生欣然从命。三位先从墨池看起,再到书楼,再到书圣资料陈列馆,钱大师仔细地阅读书圣的生平介绍,特别详细地询问王羲之生活上的细节故事。王先生讲了“东床令坦”的择婿故事,还讲了大量的轶闻趣事,如“抄经换鹅”,“竹扇题字”,“隔壁飞饺”,“妙题春联”,“入木三分”,“教子习字”等等,钱大师很感兴趣,听得十分认真。

  王先生说,后来王羲之假病辞官,定居金庭,于是华院画堂,惠学乡里,延籍至今。

  王先生还拿出不同时期的书圣画像,钱大师都细心观赏。

  覃芩不明白,师父为啥对书圣的生活琐事颇感兴趣,而对他的书法造诣反而不多追询呢?他是书圣呀!

  钱大师还请王先生领行,去观赏王氏宗庙,借阅了王氏宗谱,做了不少笔记。

  王先生对大师说:钱大师既到金庭,道家三十六洞天的二十七洞天,禇伯玉治下的“金庭洞天”,何不去游览一下?书圣晚年可是拜师入道的哟!

  钱大师笑道:裴通笔下的神仙地,哪敢贸然去游?日后沐浴更衣,备足饮食,带好照明器具,邀几个朋友,虔诚地去游历探究,确实也是有意义的事。

  这天过得充实,不知不觉让时间溜走了。

  回程车上,覃芩问师父,为啥那么关心王羲之的生活琐事?

  师父说,生活琐事,表现他的喜好,是内心世界最真实的表现。我们搞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是把握对象的内心,作品的内涵,细节问题往往是成败的关键。王羲之是官家,又是个书法家,又比较贴近普通民众,又是个隐士,修道之人,内心世界非常复杂,我们还要仔细地研究琢磨,尽可能把他的精气神表达正确。

  覃芩领悟,这是师父的真传。联想到自己的创作,细节上要像师父一样下功夫,严谨,丝毫不能马虎,拿捏不定时,宁可停下来,琢磨透了才动手,求速必出差错,出败笔,那时懊恼懊悔也没用了。

  覃芩放慢了两件作品雕琢的进度,更加小心翼翼。正是师父说的,我们用心在创作,手工只是听使唤么,我那感恩的心,倾注在两件作品中,精气神一定要表现得精准哦。
赞(1)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