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全民经商大潮席卷全国大地的时候,我们机关事业单位也受到了影响,原因是财政经费不足。
说出来可能读者不会相信,要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财政经费困难的话,那财政经费拨款不足还说得过去,那上面已提到我们江港市是经济发达地区,财政经费肯定是比较充足的,怎么可能会出现财政拨款不足的现象呢?
这就要从早期的财政拨款方式说起了。
在2000年前,我市事业单位财政拨款的方式是:市财政局根据我们事业单位的人数、经费用途等实际情况核定我们事业单位全年事业经费是多少,这个经费按照规定是应该全额拨给我们单位的。但在具体的拨款方式上,实行的是二级拨款法,即财政局先将事业单位的经费拨到该事业单位的主管局账上,然后再根据事业单位的用途分批分用途拨给事业单位用。
按道理说,如果事业单位的主管局按规定全额拨款给下属事业单位的话,则事业单位不至于出现经费不足的现象。
有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有好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说法好象也与我们的情形相匹配。有时候上级规定与实际执行的情况完全不是一回事。国家机关又怎样呢?
主管局由于拥有对下属部门财政、人事、物资调配的大权,对财政拨下属事业单位的经费有控制使用权利,主管部门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它们可以按照事业单位拨款的资金扣除一定的比例提取管理费,而这个比例上级部门既没有什么规定也没有规定该提取什么比例,所以主管局可以说想给你多少钱就给你多少,这下我们事业单位就苦了……
主管局除了克扣事业经费外,还要求下属事业单位上缴创收费。
我记得我们单位刚开始时每年上缴几千元,后来逐渐增加到万元以上。最严重的是在90年代初,当时我们单位有5个人,年财政经费约2。5万元,那一年主管局要求我们单位上缴的费用也是2.5万元。可笑不可笑。
你看上级领导厉害不厉害,不过这下就苦了我们了。
没办法只能开展有偿服务——创收了。
当然我们单位全部是技术人员,都不是做生意的料,创收只能结合本职工作进行,于是就搞起了渔饲料、渔药、苗种等与技术业务有关的经营活动。
不过由于我们市水产养殖面积不多,所以这种创收也赚不了多少钱,几年后甚至我们单位连发工资都呈困难了。
后来我们单位领导就找了一个挂靠公司,因为当时个人办公司还没有开放,但可以挂靠在其它全民或集体企业的名下,我们单位就钻了这个政策的空子。
刚开始还好,挂靠的公司第一年好象交了1万元,第二年8000元,第三年3000元,再后来没了……
但上级老是扣我们的事业经费和上缴费用而且还年年加码也不是办法,终于有一天我们单位挺不过去了,于是在1997年我们与归同一主管局管理下属的事业单位渔政管理站合并了,对外二块牌子,对内一套班子,以弥补我们单位经费的缺口,因为渔政管理站为行政执法单位,有征收渔业资源费与行政执法罚款的权力,有除正常财政拨款外固定的收入。
在我们搞创收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二件麻烦事:
有一次工商局检查我们渔药经销店,结果发现我们店没有营业执照,要对我们进行罚款。后来当时分管我们水产的领导出面找了工商局的领导,说明我们创收只是为了弥补财经费的不足,并不是用来解决福利的,通过疏通关系后,工商局总算没有追究我们的责任;
还有另一件麻烦事是,有一年,我们为一个单位购买罗氏沼虾苗种,以赚取一点中间费,结果当年由于罗氏沼虾苗种紧张,罗氏沼虾苗种单位为了减少苗种的损耗,使这个苗种没有淡化彻底,而造成罗氏沼虾放养后成活率不高,最后造成该罗氏沼虾养殖池产量很低。这下罗氏沼虾养殖单位对我们不依不饶,说我们进的是假苗,要我们单位赔钱。为了这件事,后来啰嗦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有该所在镇的副业公司领导出面才平息了此。
不过,在我们从事创收的过程中,倒也有二件事对我们本市的水产养殖行业是有促进作用的。
90年代前,由于受条件的限制,防治鱼病所使用的药物基本上是农药、化工产品、人畜禽用药品等,如漂白粉、晶体敌百虫、硫酸铜、利特灵、氯霉素等,不但水产养殖户使用时不了解药物的性能、用量,而且治病效果差、副作用大。
就拿以前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漂白粉为例。
漂白粉俗称含氯石灰,一般情况下含有效氯30%左右,遇水后生成次氯酸,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采用。漂白粉在水产养殖中,主要应用于养鱼的清塘消毒和预防、治疗细菌性鱼病,如鱼类烂鳃病、白皮病、白头白嘴病、竖鳞病、肠炎病等。
但漂白粉虽然杀菌范围广,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它杀菌的有效成份有效成分是Ca(ClO)2中的有效氯容易分解失效,而严重影响它的治疗效果。同时它对80年代末新出现的暴发性出血病几乎没有什么治疗效果。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水产养殖业暴发了发病急、死亡率极高的细菌性暴发性出血病。鱼类只要患上该病,发病特别急的池塘几天之内鱼的死亡率便会过半,在暴发性出血病刚开始流行的几年内,该病在80年代后期曾使全国很多水产养殖户血本无归,造成水产养殖损失的规模之大、损失之巨是空前的。
据水产专家研究,造成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流行的罪魁祸首是细菌。按照早期的传统方法,一般细菌性的鱼类疾病用漂白粉全池泼洒便可治愈了。不过在鱼类出现细菌性暴发性出血病后,用传统的漂白粉杀菌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这一招失灵了,要不也不会造成全国大范围的养鱼损失了。
在1991年的时候,江镇市一渔药厂生产了三氯异氰尿酸,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呈白色结晶性粉末或粒状固体。
三氯异氰尿酸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和氯化剂,具有高效、广谱、较为安全的消毒作用,对细菌、病毒、真菌、芽孢等都有强烈的杀灭作用,对球虫卵囊也有一定杀灭作用。是新一代的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菌剂,漂白剂和防缩剂。主要用于工业循环水、游泳池、餐馆,旅店、公共场所,家庭、医院、禽蛋和防治鱼病等的消毒杀菌。
在当时,我们单位正在创收经营渔药等渔需物资,因为当时三氯异氰尿酸是一种新产品,制造厂家也不知道它在鱼病防治方面效果究竟如何,急需对该消毒剂进行水产养殖上防病治病效果的试验,也因为我们是国有事业单位,对我们比较放心,于是非要放些三氯异氰尿酸在我们这里试销。
说实在的,刚开始我们也没有把三氯异氰尿酸当作怎么一回事,以为只是和漂白粉同样的只是一般的消毒剂,只是厂家没有要我们当场付钱,纯粹是为了创收在推广,结果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了,有一口鱼塘经使用三氯异氰尿酸后,奇迹般的治好了当时头疼的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后屡试不爽。该药后来在治疗其它细菌性疾病方面也体现出了大大优于漂白粉的效果。
在试验推广三氯异氰尿酸成功后,我们后来又接连推广了其它高效的有机消毒剂,如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聚维酮磺等,均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面取得了比普通漂白粉好得多的效果。
可以说,正是这些高效消毒剂的大面积推广,造福了本市一大批水产养殖户。
我们单位从事渔需物资经销,还促进了配合饲料的全面推广。
我们早期养殖鱼虾蟹主要投喂的是麦、玉米、菜籽饼、杂鱼等常规饲料,不但鱼虾蟹生长速度缓慢,而且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大,导致鱼虾蟹产量低,优质鱼虾蟹产出数量少。
在早期采用普通鱼虾蟹饲料养殖的时候,当时鱼的亩产量达到700千克已经是很高的了,原因是什么:主要是这些饲料营养单一,鱼虾蟹难于消化吸收,不但饲料用量大,而且鱼虾蟹生长速度慢,导致水体自身污染严重。
以当时的常规鱼养殖为例。
当时每生产1千克鱼需投喂小麦、油菜籽饼4-5千克,陆生青草40-50千克。由于饲料投喂量大,对养殖水体环境污染也相应大,所以那时为了应对大量投饲出现的水体自身严重污染——即富营养化状态,不得不增加能净化水体的白鲢和花鲢的放养比例,当时白鲢和花鲢的产量占比要达到鱼总产的40%以上,鱼亩产量多数在700千克以下;采用普通饲料还有一个缺点是鱼虾蟹食用后生长慢,如放养体重为500克草鱼经过一年的养殖,平均上市规格仅能达到1500克左右,并且鱼的口味也较差,而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后,同体重的鱼种能长到约2500克,并且鱼更加鲜美。
1996年,原上海大江饲料厂从单纯生产畜禽饲料开办了一个专门生产水产配合饲料的分厂负责生产鱼虾蟹专用配合饲料,当年我们为了推广水产专用配合饲料,专门在20亩青虾养殖池塘搞试验,结果当年下半年池塘养殖青虾亩产达到了55千克,其中上市青虾超过了90%。要知道这个青虾池塘养殖产量在江南地区的青虾养殖乃至在全国青虾的池塘养殖中可以算是亩产最先过百的池塘。在1997年,由于青虾专用配合饲料的使用,青虾养殖从一年的一季上市拓展为二季上市,青虾亩产达到140千克,1999年青虾亩产突破200千克,以后最高家单产达280千克,要知道一般的青虾池塘养殖亩产超40千克的池塘也是很少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来包括鱼虾蟹等基本上所有的水生动物由于它的消化系统构造方面的原因,它们只对蛋白质、脂肪有较强的消化吸收能力,而对淀粉,特别是未熟化的淀粉不能很好消化吸收,所以所有鱼虾蟹基本上都要求饲料中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并且这个蛋白质最好还是动物蛋白质占多数,原因是水生动物对植物蛋白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另外常规饲料中象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少且不全面,而这类物质往往限制了水生动物的生长速度。
其它的方面就不谈了,以虾蟹养殖为例。虾蟹由于其生理习性,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均要脱壳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虾蟹壳的组成成份中除了有机质以外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是金属钙,所以在虾蟹养殖过程中,对投喂的饲料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含钙量,否则会对虾蟹的生长发育特别是脱壳造成影响,而饲料中的高含钙量普通饲料显然是达不到的,只有在为虾蟹定制的专用饲料中才能做到。
水生动物在消化道构造方面还有一个缺陷是消化道比较短,因而对食物的消化利用饲料的能力不及陆生恒温动物强,天然饲料的颗粒大部分是比较大的,因此也影响了鱼虾蟹对这类饲料的消化吸收功能。
我们先分析了常规饲料的缺点,再来分析一下配合饲料的优点。
配合饲料的制造过程中,通过专家根据鱼虾蟹等各种水生动物身体构成中的主要成份和需要的微量元素进行科学分析,从而确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充分满足水生动物对各种营养成份的全面需求。对饲料的原料经过超微粉碎,用120℃高温蒸汽将饲料蒸熟并压成颗粒,确保鱼配合饲料在进入水体后30分钟以上不化,虾蟹饲料在2小时以上不化。
经过上述工艺流程生产出的配合饲料,首先营养成份能全面满足各种水生动物的生长需求。
其次由于对原料的超微粉碎和熟化处理,减少了饲料进入水体后的散失,提高了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加快了鱼虾蟹的生长速度。
再以上面已提到的草鱼为例。原来放养500克的草鱼到年底捕捞时仅能长到约1500克左右,通过投喂配合饲料后,平均规格能超2500克以上,而每生长1千克草鱼所需的常规饲料的量为4.5-5千克,而用配合饲料则减少到2-2.5千克。
再次饲料经熟化处理后在水中散失极少,再加上水生动物的消化吸收效率的提高,使饲料使用量的大为减少,饲料使用量的减少表示同样的产出对水的污染程度的同等减少,对水体污染明显减小,从而使提高水产养殖单产成为现实。
使用配合饲料后,常规鱼的养殖产量从原有低于700千克现已增加到1500千克,超2000千克也不是问题了,在提高鱼产量的同时,由于鱼对配合饲料吸收效率的提高和饲料在水体中的散失的极大减少,白鲢、花鲢的比例也从原来的40%降到了现在的20%,提高了优质鱼类的比例,从而能取得更高的养殖效益;虾蟹的养殖产量在使用常规饲料养殖时一般产量很少超过50千克的,而使用配合饲料后亩产可轻松超过200千克,南美白对虾的亩产更是轻松超过了500千克。
使用配合饲料后还有二个优点是常规饲料更不能比拟的。
一是省工省力,使用配合饲料后,人不必再去从事割草等繁重的劳动了,并且它可以直接使用机器投饲,不但极大地减轻生产者的劳动强度,而且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在早期割草养鱼时代,一个工人只能正常养殖10亩以下的池塘,而使用配合饲料后人均养殖面积可达50亩以上,而且劳动强度更小;
二是开拓了水产养殖渠道,原来用常规饲料养不出的青鱼、鳗鱼、黄鳝、甲鱼、鱽鱼、鲈鱼、鲥鱼、长吻鮠、河鲀等各种名贵水产品的养殖成为可能,因为这些水生动物有的吃螺蛳、有的吃小鱼虾、有的需要饲料中含高蛋白,有的需要饲料中含有高脂肪,而这类高档水生动物特殊营养需求可以在配合饲料科学的配方中得到满足,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效益。
所以虽然当时我们仅是为了创收的目的而推广销售配合饲料养殖,但它对促进本地的水产生产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意外造福了当地水产养殖户。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