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0年,安徽高考文科分数线首次超过理科分数线;一路下来,文科生竞争压力和就业形式都趋于“不容乐观”的局面。我记得前几年在池州市内的地区医院偶遇一位高中同班的文科同学,一见面我俩互相寒暄了彼此,他类似说:「文科工作不好找,除了考公务员,只能当老师,想必你也知道一些考公务员的“规则”;所以剩下的,相对稳定的,就是老师了;所以,后来,我考进了木闸的一所学校,成了一名公办教师。语文、英语、计算机,还有其他,课很多,可是没办法啊!……」在我眼里,相比大多数人,现在考编也不容易,我的这位同学,还算是比较幸运的,至少他做到了选择自己相对喜欢的工作。而许多的,其他的文科生,除了因为当初高中“数理化不好”被迫选择文科,或是那极少数有文学理想(比如我)的人,他们的后来,不外乎选择了“销售”,“计算机”,“理财”,有点实力和勇气的,选择了“自主创业”。但这些,与他们原本的专业,几乎‘无一对口’,因为当下中国是一个以市场经济发展占主导的『金钱社会』,国家需要的,是大量的技术型人才,除非你是诸如“清华,北大……”顶尖学府出身的文科生,要不,你的就业,绝大比例是走向理工类行业的。当然,也有非常热爱文科,且他的理科成绩并不太差的群体,他们当初怀揣热血,少年意气,可时间终击败99.999%的昔日学子,剩下的0.001%,苦苦挣扎,在外人看来,或许过于〈清高,孤寡,不现实…〉,可事实是,他们依旧还是要回到那个“市场化”、“金钱化”、甚至“关系化”的社会中去。我不说,这是社会对文科生的偏见,至少,我们从当年“北大学子卖猪肉”看到,他卖猪肉,其实质,也道出了文科作为一种“软文化”的存在,对推动社会快速发展,市场经营方面,是远没有理工类效果显著的。文,说到底,是一种精神思想的熏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说到底,是个人文化涵养的拔高;而这种人文涵养整体的提升,也非“一朝花开”。因此,如果你没有非常坚定的文字信仰,甚至忍受“孤独”,物质普通…的承受力,那么,选择理科,或是你不喜欢的,或是被迫的,又或是为了好就业…这些,都能理解。关键是,你愿意执着心口一好,长久自斗;还是舒舒服服,大众所向,实都可以。前提,你要明白,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这是一个“金钱唯物论”的时代,这就是“娱乐至死”的时代,这就是“金钱唯物论”的时代。对于那些“听从我心,无问西东”的人,我深感钦佩,也为他们的前途堪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