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禾元年冬,群臣因孙权没有举行郊祀,上奏说:“吉祥的兆头频频出现,远方之国慕义而来。天意人事,前后都完备了。因此应该进行郊祀,以承天意。”
孙权回答说:“郊祀应该在国土的中心地方进行,现在不在这样的地方,那么在哪里进行呢?”群臣回奏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者以天下为家。古时周文王、周武王就是郊祀于酆和镐,不一定非要在国土之中心不可。”
孙权问:“周武王伐纣,即王位于镐京,在那里郊祀是得其所。文王没有当天子,而在酆郊祀,见于何种经典?”答复是:“见于《汉书。郊祀志》,匡衡曾上奏建议移到甘泉河东郊祀,说周文王曾郊祀于酆。”
孙权说:“文王性情谦让,处于诸侯之位,显然没有郊祀。经传没有明文记载这件事,这是匡衡俗儒的主观臆断,不是典籍的正义,不可采用。”
这里不讨论孙权和匡衡谁有道理,也不讨论孙权为什么不愿进行郊祀,只是说明孙权虽然不专门从事学术研究,却能够同匡衡这样的经学大儒相辩驳,足见他学识渊博,有扎实的功底。
在他的诏令和同臣下的谈话中,屡屡可见引经据典的地方。
在要诸将加强战备观念、居安思危的命令中,他举了《汉书》所载西汉名臣隽不疑剑不离身的例子。
在说明应该满足曹丕索要珍玩的要求时,他以惠施回答为什么要尊齐为王的比喻为例。
在回答陆逊的诏书中,他引用《尚书》“予违汝弼,汝无而从”的话,以及《国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的说法。
在给诸葛瑾等的长篇诏书中,他举了《国语》所载卫武公九十五岁还勤求辅弼的故事以及齐桓公与管仲君臣关系的事情。
在得到白虎瑞兆的报告后,他在诏书中引用了《尚书》中“虽休勿休”的话。
在得知吕蒙推荐与自己有仇的人为称职佳吏时,他称赞吕蒙是效法祁奚。祁奚是春秋时晋国的大夫,他在退休时推荐了解孤接任,这位解孤是他的仇人。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就孙权这种好学不倦、勤奋读书的劲头,如果他把精力主要用来做学术,我想他也一定能够弄一番出名堂来。可惜的是,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他的成就主要只能体现在帝业和政绩上。
孙权引经据典,不是为了当博士,但仍然显示出一个博学帝王的风采。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