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荀子的社会思想(八 荀子说“礼者养也”,是“养民”吗)

时间:2019/6/22 作者: 黄忠晶 热度: 294079
  荀子说:“ 礼者,人道之极。”(《荀子·礼论》,以下只注篇名)“国之命在礼。”(《天论》、《强国》)据统计,《荀子》一书提到礼的地方多达三百余处。(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p。522) “礼”应该是荀子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概念和范畴,“礼治”在其社会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

  徐复观先生说:“荀子以礼为政治的骨干,再三谓‘礼者养也’。可见养民以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在荀子的政治思想中,一样是人君所负的最大最基本的责任。”(徐复观: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p. 291-292)荀子这里所说的"养",主要是指养民吗?

  我认为,荀子在论述"礼者养也"的思想时,主要不是说"养民",而是"养君"。他说:“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礼论》)这里说的不是"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各种养目的雕刻文章、各种养耳的器乐、养体的宽敞舒适的住所,都不是普通人民所能享用的。

  接下来,荀子还明确说:“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这里说的是“君子”。他特别列举了天子养体、养鼻、养目、养信、养威、养安等阔绰排场的要求。这与“养民”有何关系?在《礼论》等篇中,荀子还详细列出了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各自不同的礼仪或礼节方面的要求,这才是他的礼的真正目的,即在养的基础上的别。其实养就是别,就是分别不同情况的待遇,这在荀子那里是有极其严格要求的。

  我觉得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是,到底谁养活谁。是人君养活人民,还是人民养活人君。显然是后一种情况。但到了荀子那里,却成了人君“养”人民,实际上是由人君来分配由人民生产的社会生活资料。将这种分配活动称之为养, 所以他将礼、别都归之为养。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养活”的养,是有根本区别的。当然,荀子也不可能完全不考虑下层人民的生存问题,也得让这些人活下去,否则的话,他的礼义、别、分,以及按照这些礼义来统治人民的君主、君子、官吏,都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但他不会考虑如何让广大人民尽可能生活得好一些,只会主张保证他们生存下去的最低限度的需要。当然,与那些根本不顾百姓死活的暴君相比,荀子的主张如果得到实现,下层人民的日子可能好过一些,但荀子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并非在于人民的生活,而是在礼义基础上保证统治者享有特权的生活。他所说的礼的实质是,统治者、君子、上层人士要生活得很好,有许多享受,他们与下层百姓间的差距是极大的,而这样的差距也是合理的,理所当然的。

  写于2006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