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要借南郡江陵等地,孙权借给他了。而孙权约刘备共取益州时,刘备欲独取,反倒说不忍夺同宗之地而予以拒绝;当孙权派军欲独取时,刘备分几路人马扼住要地,不让吴军通过。而这几处要地,正是孙权借给他的。
按照常情,孙权会强行通过,就是引起冲突也在所不惜。但孙权退让了,没有强行向西进发。这是让了刘备一步。
后来刘备得了益州,孙权让他还荆州借地。考虑到所借之地是战略要地,既然是盟友,就不一定非还原借地不可,而可以拿长沙等三郡代替。这里孙权又让了刘备一步。
但刘备不但不感激和同意,还赖账,说是取了凉州再还。这下把孙权搞恼了火,派兵取了长沙等三郡。刘备也调兵遣将准备同孙权争夺。后由于曹操攻汉中,刘备求和,基本按孙权的要求划分了土地,才罢了此次战事。
通读三国史,我有一个印象就是,孙权在对待刘备、曹操的态度上是有根本区别的。他确实真心把刘备当作自己的盟友;而对于曹操,即使在俯首称臣时,也绝对没有一点诚意。
既然是盟友,对于刘备的不友好的行动他就可以一让再让,为的是求得大同,以维持这个联盟,直到忍无可忍。而刘备并没有把孙权当作真正的盟友看,只是利用他。最后孙权也看出来了,于是就有夺荆州之意。
但他在下定决心前仍有一次试探性的举动,这就要求与关羽通婚,但遭到拒绝和辱骂,这样他才最后作了决定。
孙权当年借荆州给刘备这一举措是完全正确的,曹操因此吓掉了笔。但事过多年之后,孙权在回顾这一历史时却说,鲁肃当年劝他借荆州,是其一短。为什么?
这是因为孙权认为所借非其人:刘备不是真诚的盟友。可以想见的是,如果刘备不是这样的态度,而是跟孙权同心协力,那么吴、蜀联盟的破裂不会发生,它们各自的国力不会因为相互争斗而大为削弱;共同对敌的结果,吴、蜀、魏力量的对比或许会是另外一种情况。
看来孙权在何为敌、何为友的问题认识上要比刘备清醒得多。他在取得夷陵之战胜利后立即提出同蜀国恢复友好关系,而刘备当年进攻吴国时,一再拒绝了孙权求和的要求。刘备死后,诸葛亮与孙权同心结好,吴蜀联盟才得以完全恢复和长久保持。
孙权不仅在必要时能够忍受敌人的屈辱,也能够对臣下和盟友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同勾践相比,孙权的这一特点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