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送人质就意味着真正丧失了独立性。一旦送了人质,他忍受屈辱的性质就完全变了。那就不是为了更好的一跃而后退,而是根本就放弃了斗争,向对方缴械投降。
送人质是孙权忍辱的极限
人们忍受屈辱的情况各不一样。有的是为了某种更高的目的,想用迂回的路来实现它;有的则什么都不为,就是因为生性软弱,无端地忍受屈辱。
当年韩信穷困落拓时,有恶少见他挎着剑,有心要羞辱他,就对他说:“你要么杀了我,要么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韩信呆了一会,真的从恶少胯下钻了过去。围观众人哄然大笑,都认定韩信是个懦弱无能的人。
后来韩信拜将封王,把这人召了来,对他说:“当时我本可杀了你,但我有大事要做,所以受了你的胯下之辱。”于是把这人用作他的部下。
直到此时,韩信才证明了自己当时受辱不是因为胆小怕事,他忍辱是为了负重。这个负重,就是还有更大的事情要做,如果不忍受,就会影响自己大事的成功。
干大事而不能忍小不忿,这是修养不够的表现。在这个时候,忍辱不仅不是胆怯懦弱,相反的倒是意志力坚强和有韧性的表现。
但是还有另一种情况:忍辱却并不负重。鲁迅笔下的阿Q,在挨了赵太爷的打后,用“妈妈的,现在世道变坏了,儿子打老子”之类的话来消除自己的屈辱。这是可悲又好笑的。
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平白无故的受了欺侮,在人格上受到践踏,而就这样忍受了,那不是坚强的表现,而是软弱和无能。
阿Q的“精神胜利法”并不是真正的胜利,而是自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万万不可借一个“忍辱负重”的名义来掩盖自身的软弱和对恶势力的不抵抗;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应该痛痛快快地大干一场,以维护自己的尊严。
历来中国人强调一个忍字,还常把它书写出来挂在墙上,以为处世之道。
“忍字头上一把刀”,这话是不错的。问题是怎么个忍法,为什么而忍。如果因小不忍则乱大谋而忍,这把刀就是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一种武器。如果是害怕恶势力而忍,那么这把刀的锋芒就是对准了自己,使自己受到伤害。
当然,在实际上事情往往不是那么简单,有时取舍起来使人感到两难。但我们总可以有一个基本原则来遵循。
忍辱是一柄两面刃,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用它!
赞(0)
最新评论